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个人,越来越难了

2019-11-08   思维武器库

1.

在2017年大火的小黄车,最近在家附近,已经看不到几辆了。即便看到了,通常也是坏的。很是让人感慨,创始人也陷入了困境。但是共享单车的市场依然存在,竞争对手一点也没少:美团单车、哈啰单车、青桔单车等等。

为什么这个行业竞争还是这么激烈呢?ofo和摩拜就没有先发优势吗?

先发的优势一定是有的,只不过,行业的壁垒不够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足,使得后发者依然可以轻松反超。为什么京东的模式基本没有人模仿呢?虽然淘宝、拼多多、唯品会都在做电商,可京东的王牌——自建的物流让其他企业都非常无奈。

这张王牌是如何得到的呢?

是刘强东顶住压力,持续十几年不盈利,带领京东拼出来的。如果没有前期投资的自建物流,恐怕京东早就在和淘宝天猫的对抗中节节败退了。

2.

千团大战中为什么美团能够活下来?很多人说2010年的团购就是拼谁的钱多。其实不是的。准确的说,拼的是谁花钱的效率高。当成百上千的竞争对手烧钱打广告时,甚至打线下广告时。美团CEO王兴把大多数的钱花在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上。花钱建立了呼叫中心,优化了软件,培养了地推团队,补贴用户,然后才把钱花在效率最高的精准线上广告上。这个钱,花的效率很高。

长期把钱投资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大家随便一想一定是华为。华为的研发费用超过了阿里+腾讯+百度+联想。投入研发的钱并没有消失,然而使得华为的竞争力越来越强,甚至美国都不惜打压华为的5G。美国本来说华为偷美国公司的5G技术,然而有人提醒特朗普,美国没有5G,5G技术只有中国和欧洲有,所以不能用这个理由。在5G没有核心技术的美国,想耍赖都没办法了。

企业尚且如此,那么个人呢?

3.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机器翻译,炒菜机器人,机器人保安等越来越多,我们在生活日益便利的同时也在担心:会不会我的工作也被替代呢?要想不被替代,就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还需要不断累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有的职业需要宽度,有的职业需要深度。比如需要专业技术的行业,像科研就需要坚持去做,和更牛的人交流,持续不断的精进。而有的职业需要宽度,比如在武大当老师的陈铭,参加了奇葩说成为了第六季的冠军,这不仅能训练自身的演讲能力,还提高了自身的影响力。

在此,我们需要对核心竞争力有个明确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指和他人相比带给我们优势的资源或能力。这个资源或能力很难被别人替代。

因此,我们要如何培养核心竞争力呢?

4.

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有5个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核心竞争力。

挑战那些困难的事情

困难的事情,就是最好的护城河。但前提是:它本身是有价值的,同时是可能被实现的。比如京东自建物流,虽然困难,但用户能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因此会长期选择京东。而个人也是如此,很多困难的任务,往往是自己成长的机会,如果总是拒绝挑战,势必自己早晚会失去竞争力。

多做可以累加优势的事情

什么事情算是累加优势呢?就是让你越来越厉害的事情。比如,工作中定期的复盘总结就是一个不断让自己反思、积累的事情,你的工作会越做越轻松,越做越有经验。

大胆接触、拥抱新技术

很多传统企业,就是因为早一步比对手先在网上卖东西,而占据了巨大的优势。同样,很多人在网上分享知识、拍摄短视频,都是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自己的影响力,进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新的技术就是新的机会,在5G到来的时刻,我们更应该大胆拥抱新技术。

建立品牌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构建品牌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中国很多工厂非常吃亏,就是没有建立自己的品牌,国外的品牌和我们的工厂合作,只是贴一个牌子,就拿走了90%以上的利润。品牌,就是核心竞争力。我们的产品是好产品,就应该有自信告诉大家。你看,哪怕是一个做芯片处理器的英特尔,现在我们还能记住它的广告。

有持续升级进化的动力

近几年,我们中国被称为国外科技的终结者。就是因为我们的东西又好又便宜,当我们能造出和他们一样的东西时,我们的价格只有他们的十分之一。很多“躺赚”的外国企业都倒闭了。同样的,我们自己也要时刻居安思危,哪怕我们真的有优势了,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的升级不断地进化,才可能不被时代淘汰。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

虽然,我们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多了,但同样,我们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我相信,强者永远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