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莉萨的花”5号作品
为了给妻子准备出诚意满满的生日礼物,
这位摄影师挖空心思,
终于拍出一组令人盛赞的花卉摄影作品,
并以妻子名字命名这组作品——
《献给莉萨的花》
摄影:阿韦拉多·莫雷利
多少年来,
摄影师莫雷利其实都是送鲜花的,
但也许出于妻子对送鲜花已经厌烦;
也许出于摄影师本人实在想搞点事情,
他决定不送鲜花了。
而是送他亲手炮制的“作品”,
其拍摄手法非常超前,
作品效果非常华丽,
从造型、用光、调度到用意都诚意十足。
莫雷利出生于古巴首都哈瓦那,
现居美国波士顿。
28岁时他与妻子莉萨相爱,
莉萨当时只有20岁,
而如今的他们,
均已白发苍苍,
却依然恩爱如初。
Abelardo Morell
几年前,在莉萨生日当天,莫雷利为她制作了第一张花的照片。在创作这张照片前,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是这个过程给了他一种新的启发,也许可以用以前从未尝试过的方式进行一次实验。
“献给莉萨的花”4号作品
对于摄影师来说,花卉静物是一个经典的拍摄题材。但莫雷利是因另一项独特的摄影技法而闻名: 暗箱,即利用小孔将景物投射到黑暗房间内的墙壁上,形成倒转的影像,再将呈现与“大暗箱”中的光景翻拍下来。
而这种“大暗箱”,
一般会是一间足够大、
且可以遮蔽所有光亮的房间。
为了寻找拍摄花卉的原始方法,阿韦拉多·莫雷利将一处风景投射到一扇老旧的门上。
莫雷利把一瓶花投影到门上——“献给莉萨的花”36号作品
莫雷利的“暗箱” 也影响了一位芬兰女摄影师,
她的名字叫Marja Pirila,
其作品已不局限于花卉,
她想拍出真正意义上“五彩斑斓的黑”——
本图摄影:Marja Pirila
本图摄影:Marja Pirila
(该图片来源于摄影师个人网站www.marjapirila.com)
除了“暗箱摄影”,莫利雷也会采用数字化的“多次曝光”手法去拍摄繁复花束。他先拍一张照片,然后调整花朵的位置,之后再拍一张照片、再调整、再拍......依此重复20次,每重复一次,都要精心变化每朵花束的角度再拍——在最后得到的画面中, 花朵似乎正在风中轻轻摇曳,虽然也有人说看起来感觉头晕。
多次曝光使这张照片看上去就像一幅水彩画。莫雷利使用照片编辑软件,将同一花束的多张略有区别的照片叠放在一起,产生鬼影的效果。
在他看来,迥然不同的拍摄过程既可以为妻子设计礼物,同时也是一个发挥自己创造力的机会。既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也展现其在“爱情”这件事上的用心。
莫雷利还把它视为向自己最欣赏的具有创造力的艺术家致敬的一种方式。他用花朵和花瓣制作超现实的人物与场景,致敬克劳德·莫奈、乔治·布拉克的作品——甚至艾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电影。
这张照片效仿希区柯克1958年经典悬疑电影的《迷魂记》,与影片中的花束极为相似。
《迷魂记》女主角手捧花束
莫雷利借助颜料和道具摆放花卉,运用想象力,再现了著名的绘画作品和艺术风格。
尽管在莫雷利作品中花朵是主角,但这些照片也是关于爱、恨、几何、性别、时间和死亡的复杂集合。“我喜欢让自己围绕离散的主题进行创作,这样我会感到自己充满了创造力,打开了即兴创作的大门。”
莫雷利发现,从17世纪起,荷兰的绘画作品中经常表现摆放得岌岌可危的花瓶。他将花朵随意地放在背景上,然后把这个画面平放,模仿花朵掉落在地上的样子。
每件作品都会激发出创作其他作品的灵感。正如莫雷利所说:“ 我不停地思考,如果我能做成这个,就能再做成另一个。”
照片中的脸部轮廓,来自于莫雷利为女儿劳拉拍摄了一张侧影。
2017年,他完成了整个花卉系列作品的创作,《献给莉萨的花》共计 76张图片, 以花卉为媒介联系在一起,却又与花朵最初保有的自然样貌有所不同。
画面中曾经出现过的花束早已化为了泥土, 但它们的影像却在《献给莉萨的花:狂热的摄影创新》中永存。在这本影集出版前, 编者麦克伊莱尼在该书的编后记中描述:
“ 莫利雷将这些花视为呵护爱与承诺的工具。”
购买2021国家地理中文日历
“双十一限量”套餐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
就点一下“在看”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18YBnYBdHeNs4oxD1_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