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解毒还需根源除

2019-07-24   肥水专家


在养虾病害频发的大环境下,很多厂家、养殖户等都意识到可能是“中毒”造成的,有毒物质从以前的重金属类,到近两年提出的“藻毒素”、“菌毒素”等等,

但对于这些“毒”的从何而来?有何危害?如何去除?养殖户大多是一知半解。

毒素来源

1、本来就存在的或外来的,这些毒素相对好去除,如通过储水池预处理即可去除。

2、养殖过程中不当管理产生。这类防不胜防。

对虾危害

近几年的养虾中,出现的常见病害大多与中毒有关,表现症状:肝肠病变,如肝胰脏红肿、萎缩、黄化等肝胰脏问题,空肠、肠道水肿等肠道问题。

因为鱼虾生物主要依靠肝胰脏进行排毒,当各种毒素累积超过肝胰脏排毒功能,肝胰脏就会出现功能障碍,导致体弱从而继发感染各种病毒和细菌而发病。

还有就是虾的肠道与外界水环境是相通,水环境恶化或天气剧变就会刺激肠道发生应激反应出现应激性肠炎(空肠现象发生极快)。

或造成肠道微生态(水体细菌感染)的混乱出现粪便糜烂、肠道断节或水肿、甚至空肠等拉稀现象。

症状方法

1、小苗鳃区蓝绿色、体泛黄、肝白化淡黄、空肠不空胃、拖便等是氨氮中毒或由水中有机质太多造成水板结后导致体内中毒,

2、亚硝酸盐中毒一般用;藻毒、杀虫剂等毒素一般是用鱼虾卫安来氧化分解;

3、身体发涩不光滑大多数消毒过量造成的中毒现象,一般是先用髙稳C+绿威宝泼洒,2小时后或隔天上午用活菌王+肥水膏调水;

4、虾下午或上半夜出现浮头现象大多是PH突降(一定要检测pH)造成酸中毒浮头。

特别是高温闷热天气,严重的酸中毒一般很难救,如果发现了只能少量多次使用熟石灰换水;

控制产毒

不管是解毒还是排毒,都是在有“毒”产生后才去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都是事后解决,所以解毒排毒最好使用去除外源性毒素或只能应急使用,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只有不让“毒”产生即控制“产毒”才能根本解决问题。下面是控制产毒的方法:

1、定向培养有益藻类并保持其旺盛生长。水中的有益单细胞藻类是维持池塘的生态环境顺畅运转的主要支撑者。

大家都知道水中绿藻硅藻等有益单细胞藻类的旺盛生长可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吸收利用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毒素和防止水体泛酸。

另外有益单细胞藻类的旺盛生长还能竞争抑制弧菌和病毒等病原生物的繁殖减少菌毒,保持藻类活力,防止藻类老化产生藻毒。

我们一般是先用EM原菌+芽孢杆菌来以菌养藻和选育弱光有益藻类。

2、持水体高溶解氧与减肥补缺平衡水中营养。提高溶氧以完全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提高池塘自净力、提高池塘生态解毒能力。

定期使用氧化型产品氧化水中和底层有毒物质,并消除产毒根源。

适时使用多肽培藻膏、等产品提高水体碳、镁、磷等营养元素,保持水体营养平衡减少产生毒素。等产品保持水体纳氧力与溶解氧

3、定期使用氧化型底改,氧化底层有机物,减少底层耗氧,消除产毒和病原菌繁殖的根源。

4、及时处理出现的有毒藻类和有害微生物(如弧菌等),消除隐患。

先用亚硝克星+解毒护肝灵混合泼洒清除有毒藻类,3-4小时后使用爽水灵氧化分解藻毒与死藻等有机物。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水产养殖肥水,详情点击“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