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最积极的期待,就是我相信你

2019-07-24     智力快车智能教育

父母信任孩子,会带给孩子无穷的力量;而父母对孩子的质疑,则是孩子心中难以修复的痛。每一个孩子都有自我管理能力。但家长不信任孩子的时候,就会对孩子太过保护与限制,反而让孩子失去了这种能力。

01

每个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他最信任的人,就是他的父母。

孩子年少时,家庭就是孩子的全世界。当他在外遇到困难、受到委屈时,第一个想去求助的,便是父母。

如果连父母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孩子就像被全世界抛弃了一样,会感到孤单无助。

而信任又是相互的,父母不信任孩子,孩子也会失去对父母的信任,不再愿意与父母沟通。

我们的成长经历中,往往会有这样的遭遇:

当自己被老师冤枉时,父母会打断自己的解释,肯定地说:“老师怎么不冤枉别人只冤枉你?还是你有问题!”

当说起人际关系困扰的时候,父母还没听完,上来就说:“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当我们兴高采烈地想对大人的话题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时,父母会说:“小孩子家家的,你懂什么?”

类似这样的语言,体现的都是潜意识里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他们不相信孩子能够有正确地判断,作出正确的行为。

而孩子从中体会到的,是父母对自己深深的不理解和不信任。

久而久之,因为每次开口都会被批评、每次说话就会被指责、每次聊天都变成单方说教。

渐渐地,孩子不再相信“有问题可以告诉大人”,也不会相信父母会真心听他说话,帮助他解决问题。

孩子自然会闭上嘴巴关上耳朵,把秘密藏在心底,宁愿跟同学、朋友倾诉,也不会找父母帮忙。

甚至,他们会把这种“不信任”带到生活中建立的其他亲密关系上。

毕竟,一个人在父母面前都得不到信任,他该如何学会信任,又怎么敢敞开怀抱去探索这个世界?

02

前几天,马伊琍43岁生日时,公开晒出了一张堪比“毁容”的素颜照,斑点粉刺一览无余。

公开素颜照对普通女性来说,尚且需要极大的自信和勇气,更何况一位女明星。

然而她却说:“生来不惧的我,又何须抵抗?”

的确,从嫁给比她小八岁的文章,到霸气地说出“且行且珍惜”,马伊琍骨子里的自信,藏都藏不住。

而这种自信,绝不是从天而降,而是父母给的。

马伊琍从小就被父母信任。

有一次,中学老师怀疑她早恋,但是她的父亲相信她不会做这种事,跟老师说“我女儿我最了解她”。

马伊琍知道此事后当时就哭了,很感激爸爸的信任,并提醒自己:我要做得更自觉,可以让父母更信任我。

心理学上讲,自信其实是来自权威对自己的积极期待,逐步内化到自己心中。

在孩子的生命里,父母就是自己的“第一任权威”。

父母对自己的积极期待内化到孩子心中,就形成了所谓的“自信”。

而父母对孩子最积极的期待,就是“我相信你”。

如果父母不相信孩子,孩子就会受到这个信念的影响,变得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一蹶不振。

而如果父母相信孩子,孩子就会不断看到好的自己,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底气十足。

美国教育家丽塔·皮尔森曾说:

当你在脑海中不断强化一个理念时,慢慢地它就会成为你的一部分。

所以,每个孩子都需要大人从不放弃他们,需要大人们相信他们能做到最好。

孩子一生的底气,就这样在父母的信任中奠定了。

03

虽然信任很重要,然而大人往往有个毛病,就是总爱把孩子往坏处想。

我们不相信孩子能管好自己,不相信孩子能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不相信孩子能把我们的建议听进去,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

殊不知,当我们信任孩子的时候,孩子反而会很受鼓舞,表现得更主动也更好。

台湾亲子作家罗怡君曾在书中提到过这样一段经历:

她女儿小的时候,她不想让女儿看太多电视,吃太多糖果,于是经常啰嗦一顿,然后又心急地在女儿身旁耳提面命:“该关电视咯、最近糖吃太多了吧。”

直到有一次,女儿和她设立了一个“同意日”,在这天无论女儿提出什么要求,罗怡君都只能同意。

罗怡君本以为女儿会借机毫无节制地看电视、吃糖果,没想到,女儿却表现得非常自律。

女儿对她说:

你为什么都不相信我呢?

你跟我说不要一直看电视,不要一直吃糖果,我都知道啊!

我不会“一直”,我自己会控制,可是你都不相信我,觉得我会一直看、一直吃。

罗怡君反思:

原来,每一个孩子都有自我管理能力。但家长不信任孩子的时候,就会对孩子太过保护与限制,反而让孩子失去了这种能力。

正如美国16岁华裔天才少女邹奇奇说的那样:

大人常常低估小孩的能力。

我们喜欢挑战,但假如大人对我们期望值很低的话,说真的,我们就会不思进取。

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无穷的潜力,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懂事、更优秀。

我们需要的,只是对他们多一些信任而已。

下一次,当孩子做一件事情做不熟练的时候,请不要急着自己帮他做,而是选择相信孩子,让孩子自个儿慢慢熟练起来;

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请不要责骂孩子,而是告诉孩子:“我相信你下次就有经验了,一定会做得比这次好。”

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请不要迷信“表扬孩子怕他会飘”,尽管告诉孩子:“我就知道你一定会做得很好,妈妈对你有信心!”

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曾说:

有了天才的感觉,你就会成为天才;

有了英雄的感觉,你就会成为英雄;

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他就会成为好孩子。

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对孩子的现在,少一些控制,多一些放手;

对孩子的未来,少一些焦虑,多一些信任。

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孩子会活出生命最美的模样,就像你当初相信他成为的那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vicKGwBmyVoG_1ZC5u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