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本季热点云登录迎来最后一期啦!
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在这个本该煽情的场合,一场精彩刺激的 “人机大战”意外展开——
据前方后浪小记者发来报道, 人类阵营以热点云登录“三巨头”为首,与云嘉宾、云观众一起组成战队,而他们的对手是单枪赴会、以一敌十的 人工智能。
大家不必担心,这场“掰头(battle)”是非常和平友好滴,决斗、摔跤、相扑……诸如此类的比赛方式——
并没有发生!
至于真正的 “人机大战”是如何进行的?嘿嘿,在这里我先卖一个关子,大家不妨参考这个视频联想一下:
用东北话唠嗑的扫地机器人
会说东北话的扫地机器人大家见过吗?好家伙,咱们唠嗑都不一定唠得过它!
扫地机器人:
其实这款装载了语音包的扫地机器人,仅仅是我们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不起眼的冰山一角。而谈及科技发展,当然不能不提我们深圳这座“科技之城”。
大家应该还记得7月9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深圳发射了一颗亚太6D卫星, 命名为 “深圳星”。这颗卫星将以中国为核心,面向亚太地区提供全地域、全天候的卫星宽带通信服务,以后不管我们是在轮船上,飞机上,还是高铁上,都可以使用高速的网络信号了。
而大家也许还不知道的是,这几年深圳已经有四五颗卫星发射上天。 把卫星的成本降低,让将来每一个中小企业都可能发射属于自己的卫星,是深圳远大而踏实的梦想和目标。
生活在深圳这座城市,科技感和幸福感当然不仅体现在科技园区和先进实验室的数量上,而更多是已然渗透在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在新的时代,科技的能量与光芒点亮万家灯火。
本周的深圳卫视热点资讯访谈节目《热点云登录》我们就来聊一聊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和“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爷爷”一起探讨 在大数据时代里,我们将如何 “智见未来”。
从拨号上网到5G时代
网络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
本期的几位热点云观众年龄跨度可大啦,年逾古稀的方定顺叔叔自豪地表示自己是最早的网民,97年就开始接触网络,在深圳之窗浏览新闻。作为老年协会的会长,方叔叔不但自己精通智能设备,也带动同龄人接触、熟练利用网络技术。
年轻时写书信读报纸,退休后玩转互联网和家用智能机器,方叔叔就像“别人家的爷爷”,亲身证明 老年人也能加入到科技生活中。
而年龄最小的 云观众王锦宏同学接触网络时已经是2G时代,妥妥地赢在了网速起跑线上~热爱钻研无人机的他高中时期就在科技大赛中夺得一等奖, 科技帮助每一个好学的少年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十多年间,网络技术取得长足的发展,如今5G覆盖的地区网速甚至能达到140mb/s,是以前的整整280倍。
主持人王浏芳对现状也提出了新的考量——搜索引擎带来便利的另一面, 网络技术是否会让我们变得不爱思考了?
这个考虑和前段时间B站知识区对 “互联网是否填平知识鸿沟”这个辩题的讨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除此以外, 热点观察员方家翊也提出了 网络信息体量过大、真实性难以辨别的问题。
这……相信大家也深有体会吧!
#baidu看病,癌症起步#
云嘉宾马徐骏老师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客观理性的分析和解答——而这还只是第一个话题而已!强烈推荐大家收看今晚的节目,稳赚不亏啊!
大数据在生活中的运用
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催生了一系列信息技术的产生, 大数据就是其中之一。
年轻一代的朋友对大数据可能有更切身的体会。 热点观察员方家翊提到了饭圈文化中的“顶流”一词,其实就是大数据的表现形式之一。金主爸爸在给艺人抛橄榄枝的时候就会参考这些流量、数据。
甚至在影视创作中,剧情也会根据大数据调整。 主持人王浏芳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大数据对商业决策造成的影响。
云嘉宾马徐骏提醒大家不要过于相信和依赖大数据。
是的,大数据并非无所不能。就如纸牌屋的成功被标榜为大数据成功的范本,而实际上,同条件打造的其他剧毫无水花。我们不应该被幸存者偏差影响而追捧大数据,夸大其作用。
它可以打辅助,但饱含真情和人性的创作本身应该高于冰冷的数据,不是吗?
当然啦,大数据在生活中更多领域的运用还是给我们带来了过去难以想象的便利。
云嘉宾周聪举例提到了疫情期间的健康码。如果没有健康码,我们每天身上要携带多少自己何时到过何地的证明,要经历多少人工的排查,耽误多少时间,提高多少风险,拖慢多少“深圳速度”?在大数据时代下应运而生的健康码,无疑是雪中送炭。
大数据下的网络安全
从前有一个男孩子,有一天他走在路上,路过几个女生,她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娃娃裙。
后来,这个男孩子在网购的时候,发现“猜你喜欢”栏推荐了娃娃裙。好奇心驱使下他点开一条裙子的链接。
再后来,他的网购APP首页被各种各样的裙子占领。
故事的最后,这个男孩子变成了一位女装大佬。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大数据带来高度便利的同时,无可避免要以牺牲一部分的个人隐私为代价。
围绕这个话题,我们“三巨头”、云嘉宾和云观众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你是否也对 大数据下的网络安全怀有隐忧呢?
记得今晚准时收看节目,嘉宾们介绍了不少实用的方法来帮助大家保护好个人隐私哦,千万别错过!(震声)
信息茧房是伪命题
还是真担忧?
这这个问题上, 热点评论员余治国和 云嘉宾马徐骏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
场面一度十分……可爱:
热点观察员翊翊子:
信息偏食问题究竟是不是大数据算法造成的呢?信息茧房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之前是否已经存在呢?
带着你的答案,和云观众一起加入今晚的讨论吧~
“ 人工智能 ”
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随着网络和大数据的发展,人工智能进步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就在最近, 全球第一首由人工智能作曲并演唱的歌曲发布啦,节目现场我们也欣赏了这支MV, 热点观察员方家翊表示:
各个都是“大窝扣(vocal)”,唱跳俱佳,这些人工智能可以组队出道啦!
欣赏完人工智能的演出,兴奋的翊翊子还提议要和手机里的人工智能Siri来一场智慧的较量、词库的“掰头(battle)”——成语接龙。 (原来“引战”的是你!)
弹幕:正片开始!!
“三巨头”+云嘉宾+云观众,十个人对打一个人工智能,看起来是人多势众,但Siri相当于一个灵活的集成网络,而这场 “人机大战”事实上是十个人的知识储备对战全网的成语词条。
那么最后这场“人机大战”的获胜者究竟是谁?
人类与人工智能,你pick的是哪个阵营呢?
【星观点】
人工智能将会赶超人类智慧吗
经过了精彩刺激的“人机大战”,大家都感到现在人工智能的知识储备已经远超想象。
本期我们要探讨的星观点就是: 你认为人工智能在未来将会赶超人类智慧吗?
年纪最小的 王锦宏打了三颗星,他相信人工智能在未来一定有赶超人类智慧的一天。
而另一位 云观众黄羿作为智能科技公司的商务经理,从当局者的角度给出了零颗星,认为人类会给予很大的限制和关注,时刻警惕不让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慧。
其他几位云观众和嘉宾们也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但殊途同归的结论是,我们坚持同样的方向:
没有人能断言未来的样子, 科技进步固然令人欣喜,但造福于人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关乎我们幸福的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人心的选择。
话说回来,我们《热点云登录》的“云”概念,也是科技进步、网络技术发展的可爱产物呀~
好啦, 今晚21:20深圳卫视《热点云登录》我们不见不散哦!
编审 | 张丹 主编 | 王艳丹 责编 | 斯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