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李恒忠是紫云松山街道板乡村的农户,年轻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外出务工求生活,可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外出务工也变得越来越难,生活一度陷入绝境。自去年年底,紫云县政府提出大力发展10万亩林下高效农业经济的整体战略规划,以林下农业产业化、企业化、规模化的经营思路,把土地、资金、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有机结合。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卡户”的发展模式,成立了县级农业平台公司,将建档立卡农户与公司联系在一起,在国有浪风关林场开始种植了1000亩的大球盖菇,将李恒忠等贫困户吸纳进去公司务工,现在每个月有了固定的收入,生活也逐渐变好了起来。
紫云县松山街道板香村 村民 李恒忠:开水、浇水、挖地,哪里有草盖不上就把它盖好,关键是我们年纪大了,做这个比较轻松,出去打工没人要了,在这里一天100块钱一个月就是3000块钱。
时下正是林场种植的1000亩大球盖菇上市的时间,一朵朵大球盖菇掩映在林地里,闪耀着鲜美的光泽,每天有80多名附近的村民在林地里采收新鲜的大球盖菇,一个个大球盖菇在工人的手上放进筐里面,运往不远处的分拣处进行大球盖菇的品级分拣。
紫云鸿顺林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经理 陆春波:目前为止,每天产量在两万斤以上,每天的采摘下来要进入冷库,从冷库里面出来再加工分拣,一部分菇作为鲜货来发售,另外一部分菇作为烘干菇,剩下的菇作为盐水菇来加工处理。
由于菌类产品不易长期储存,除了订购的鲜菇进行物流及时销售以外,公司引进了一套粗加工流水生产线,将采摘的大球盖菇进行第一道加工,不让鲜菇因为采摘储存问题而造成经济损失。
紫云鸿顺林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经理 陆春波:每天可以生产盐水菇,能达到十吨左右。收购商已经跟我们签订合同,基本上销量是不愁的。
据了解,紫云县按照“三提升、两壮大”的产业发展总体布局,依托2.3万亩的国有浪风关林场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助力脱贫攻坚。目前,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发展林下菌为主、林下鸡、林下蜂为辅的“短、平、块“林下经济产业群。
紫云县林业局 局长 金家顺:通过在林场里面种林下菌、养林下鸡、养林下蜂,立体林下经济来谋划来实施,目前我们这个示范点有林下菌1000亩,林下蜂300箱,林下鸡有四万多羽。
据了解,紫云国有浪风关林场林下立体经济帮扶示范基地,通过异地利益联结分红方式,由贫困户以财政扶贫量化资金户均1万元入股村级合作社,按“国有企业+国有林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参与到公司经营中去,目前该示范基地可带动全县易地搬迁贫困户4410户, 17640人增收脱贫,其中有610名贫困农户以长期务工方式年增收突破20000元。
紫云县林业局 局长 金家顺:下一步我们还将引进市龙头企业、省龙头企业来继续加大我们紫云林下经济的发展。目前,我们初步规划,准备把我们林下菌做到3000亩以上,林下养鸡达到100万羽以上,林下养蜂力争达到三万群以上,辐射带动,把更多的利益链接给我们贫困户。
安顺台记者:涂文俊 刘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