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名称来源
近代著名作家包笑天写过一篇《大闸蟹史考》,说到"大闸蟹"三字来源于苏州卖蟹人之口。人家吃蟹总喜欢在吃夜饭之前,或者是临时发起的。所以这些卖蟹人,总是在下午挑了担子,沿街喊道:"闸蟹来大闸蟹"。"这个"闸"字,音同"炸",蟹以水蒸煮而食,谓"炸蟹"。
包笑天作出了对有关"大闸蟹"名称的解释:"闸字不错,凡捕蟹者,他们在港湾间,必设一闸,以竹编成。夜来隔闸,置一灯火,蟹见火光,即爬上竹闸,即在闸上一一捕之,甚为便捷,之是闸蟹之名所由来了。"竹闸就是竹栅栏,竹栅栏上捕捉到的蟹被称为闸蟹,个头大的就称为大闸蟹。又因产自阳澄湖,故名阳澄湖大闸蟹。
常见的螃蟹有大闸蟹(河蟹、毛蟹、清水蟹)、梭子蟹等。我国螃蟹的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以长江下游的固城湖大闸蟹、太湖大闸蟹、高邮湖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蟹楼大闸蟹、兴化大闸蟹、洪泽湖大闸蟹出产的大闸蟹为上品。
【包笑天,名公毅,字朗孙,江苏苏州人。笔名笑天。生于一八七六年,谢世于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大闸蟹史考》刊于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七日的《新晚报》
大闸蟹三个字来源于苏州卖蟹之人之口。其时苏州没有小菜场。每天早晨都在热闹而宽阔的街市间,设摊求售,有鱼摊、肉摊、鸡鸭摊、蔬菜摊种种。到了秋天螃蟹上市的时候,也设有蟹摊,有的附设在鱼摊之旁,有的却是独立的。
但是这个小菜场的雏型,只有朝市,没有夜市的,从早晨七八点钟开始,到将近十二点钟,便一律收摊了。可是人家吃蟹总喜欢在吃夜饭之前,或者是临时发起的。所以这些卖蟹人,总是在下午挑了担子,沿街喊道:“闸蟹来大闸蟹”。为什么这样喊呢?因为这里有区别。闸蟹只是普通的,大闸蟹却是超级特别大的,中国水产中有对虾,也有对蟹,对蟹以一雌一雄对搭,成为一斤。但是从前的一斤是十六两,大概是雄的占九量,雌的占七两。再说:卖蟹人所喊的六个字中,有一“来”字,作什么解?那是苏州话的语助词,在文言作“与”字解,亦可作“和”字解。
买卖既成,把蟹扎起来,这不是把每只蟹都扎成一团,而是许多蟹扎成一串。可是扎起来要小心,它的双螯也颇历害,被它夹一下,可以出血,可怜这个小小防身之具,那抵得住要吃它的谗物呢!到了吃蟹的时候先在厨房,上大镬子里灌上冷水,加以紫苏生姜,然后把这些“无肠公子”、“带甲将军”(都是那些文人赐予它的微号)一齐放进大镬子里去,不加束缚,蟹在镬子里乱爬乱抓,可怜怎能越出这个大镬盖的盖在上面呢?所以在大闸蟹在未经被煮以前,还是纵横自得,及至放到镬里,加以冷水时,好像请它作冷水浴,可是不久就送命了。这一点,我是说的苏州人最初煮蟹的方法。
到后来,那个蟹市场越来越发明了,不但是苏市的小菜场,喊卖担,推广而至于上海。蟹也不但是昆山供应,松江各路,无锡各路,一直到太湖区域,甚至长江区域,也都有蟹。在上海不仅是小菜场有蟹,有许多食物店肆,也有蟹卖。因为吃蟹的人多,向来不吃蟹的人,也都吃蟹了。秋来蟹摊林立,而尤以绍兴人开来的热酒商店,门前所设的蟹摊,生意最佳。四马路一带,有什么豫丰泰、言茂源等等绍兴酒店,接近望平街报馆,报业中人,时有光顾。某酒肆中,有蟹摊,主持者为一女郎,素衣青裙,作渔家装束,他们竟呼之为“蟹美人”。
但是煮蟹之法,与苏州家庭煮蟹之法有异。试思酒肆中那容这许多大镬子煮蟹呢?所以买到蟹来,即一一束缚起来,不使动弹,听客选择,然后加以蒸煮。故香港股市所形容的大闸蟹,实为上海酒肆的煮法,非一般的煮法呢。也因此之故,而大闸蟹与绍兴酒,便结为好友了。在从前吃蟹,绍兴酒非必要,而镇江醋乃是必要。镇江虽不出蟹,而于蟹市犹擅胜场,杂以姜丝和白糖,谓可以御寒。
我们先在要讲这大闸蟹的“闸”字究竟有何意义了?在古人文的话中,有“螃蟹”、“湖蟹”等名词,而没有闸蟹的名词。有人说:“煮”字与“闸”字音相近,是方音的变迁。有人说字典上有“煠”字即是以水蒸之的解释。有一日,在吴讷士家作蟹宴(讷士乃湖帆之父),座有张惟一先生,是昆山人,家近阳澄湖畔,始悉起原委。他说:“闸字不错,凡捕蟹者,他们在港湾间,必设一闸,以竹编成。夜来隔闸,置一灯火,蟹见火光,即爬上竹闸,即在闸上一一捕之,甚为便捷,这便是闸蟹之名所由来了。”古人云:“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岂其然乎?
为写小诗以寓意曰:“斜风冷雨满江湖,带甲横行有几多?断港渔翁排密闸,总教行不得哥哥。”读者于持螯赏菊之余,也觉得有这种意味吗?(于病中)
此文背景:
《大闸蟹史考》刊于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七日的《新晚报》,过了十六天,包天笑就谢世了,可说是他从事写作七十年来最后的一篇文字,现作为附录,收录在《衣食住行的百年变迁》以留记念。
小叟申明:部分文字和配图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