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听过批判性思维这个概念,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是具体是什么,怎么应用,能够说清楚的文字少之又少
我们先看一个很实际的例子:关于买房。因为要不要在一线城市买房这件事对任何人都是大事,我们看看批判性思维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下面是支持买房的观点,以及论证的过程:
1. 从201年到2016年,是我国经济大幅减速时期,可是,北上广深房租每年上涨都在6%以上,上海买年增速有11%,7年时间翻了一倍。相对这些年平均2.6%的通货膨胀
房租的增速是非常快的
2. 租金的快速上涨,不仅仅是中国现象,战后这70年,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房租增速每年都在6%以上
3. 如果你租房子,租金是6000块,房租每年涨6%,30年后,你的租金交了569万。而如果你凑了30%首付,30年还清的话,那么首付和房贷总额一共是603万
比30年租金多了区区34万,而且你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而30年后,房子价值早就超过千万以上
4. 发达国家平均年通胀在4.3左右,70年 间物价上涨了20倍。你买房的话,就把未来很多年的租金上涨和通货膨胀的风险一下子买断了。所以,买房是抗通胀的
嗯嗯,有理有据,简直完美
先别急着下定论,我们看看反对买房的人是什么道理
1. 中国房价几十年一直在增长,绝不能理解为,房价将永恒增长
2. 它增长的时间越长,积累的泡沫越大,它将来崩溃的情形就越凶险
3. 日本当年房价一路上升,导致今天日本房价崩溃几十年,20%的房产拥有者想拆都拆不掉,因为政府靠房产收房产税,你想白送别人都没人要
4. 由此可以预见,当中国房价崩溃的时候,你想把房子送给别人别人都不要
有道理吗?我看非常有道理啊
那么问题来了,两个非常有道理的观点,竟然是相反的,你不感到崩溃吗
嗯嗯,说白了,崩溃是因为没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更没有判断别人的逻辑是否正确的能力,别人说什么都好像很有道理
批判性思维就是让你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判别是否有逻辑,是否可信的能力,绝不会人云亦云
那批判性思维是如何看待上面的观点的呢?
1. 从2010年到2016年,是我国经济大幅减速时期,可是,北上广深房租每年上涨都在6%以上,上海买年增速有11%,7年时间翻了一倍。相对这些年平均2.6%的通货膨胀
房租的增速是非常快的
(过去6年房租增速很快,就代表以后也是这样的增速吗?显然逻辑不成立)
2. 租金的快速上涨,不仅仅是中国现象,战后这70年,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房租增速每年都在6%以上
(发达国家房租每年都在6%以上,就代表中国房租增速也是6%以上吗?逻辑显然不成立)
3. 如果你租房子,租金是6000块,房租每年涨6%,30年后,你的租金交了569万。而如果你凑了30%首付,30年还清的话,那么首付和房贷总额一共是603万
比30年租金多了区区34万,而且你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而30年后,房子价值早就超过千万以上
(计算过程没有问题,但是这样的计算过程有一个大前提:谁能保证房租以6%的速度增长?因为过去六年是这个速度增长的?)
4. 发达国家平均年通胀在4.3%左右,70年 间物价上涨了20倍
你买房的话,就把未来很多年的租金上涨和通货膨胀的风险一下子买断了。所以,买房是抗通胀的
(发达国家平均年通胀是4.3%,所以中国的通胀要和发达国家国家一吗?谁来保证?凭什么保证?如果这是规律的话,就没有通货紧缩这个概念了)
1. 中国房价几十年一直在增长,绝不能理解为,房价将永恒增长
的确是这样,但是你也没有证据表明房价会停止或下跌
2. 它增长的时间越长,积累的泡沫越大,它将来崩溃的情形就越凶险
增长时间越长,积累的泡沫就越大?这个逻辑不成立,因为有很多东西它的价格是随着时间而增长的,而没有泡沫
比如一名刚毕业程序员十年前的工资大概是2000左右,现在刚毕业的工资一般是4000.难道这多出来的2000是泡沫?
十年前一斤鸡蛋的价格3.8元,现在鸡蛋价格大约是5.0元,涨价的部分也是泡沫?如果要说明房价增长过长是泡沫,请拿出其他证据
增长过快本身决不能成为泡沫的证据。如果增长就是泡沫,那全世界没几件商品没有泡沫了
3. 日本当年房价一路上升,导致今天日本房价崩溃几十年,20%的房产拥有者想拆都拆不掉,因为政府靠房产收房产税,你想白送别人都没人要
日本的确曾经有过白送别人房子都送不掉的情况,但这并不能证明中国也会遇到相同的情况。就好比邻居家的小孩得了肺炎,你就很着急
随时准备处理自己家的小孩得了肺炎后怎么办
而且中国目前收入只有美国的1/7,只相当于日本70年代的水平,而且从世界范围看,日本出现的情况反而是特例,发达国家的房价上涨是常态
如果要做对比,我们怎么能忽视常态规律,而仅仅盯着特例不放呢?
4. 由此可以预见,当中国房价崩溃的时候,你想把房子送给别人别人都不要
这句话是无法证伪的,首先,什么叫崩溃?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房价只要跌了就是崩溃,有的人,认为房子只有有人住就没有崩溃
无法形成共识。其次,对什么时候崩溃没有时间概念,既然没有时间限制那就等着吧,即便一万年没有崩溃你也没办法说这句话错了,总之,你没有办法证明我是错的
在此,我无意给出要不要买房的建议,而是让大家看到我使用批判性思维的思考过程,如果你对重大选择也做出这样的思考,是不是会理性很多?
我们来看看批判性思维在创业过程中是如何应用的
比如,你的团队目前有20人,你们在做一款互联网产品,你的成员提出需要再招聘两个人,理由是,产品在设计方面添加了很多功能,导致项目架构需要重构
为了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上线,必须增加两个人
看起来逻辑很紧密:产品添加了许多新功能 ----> 为了满足这些功能,项目不得不重构 -----> 由此新增了大量计划外的工作量 ------>新增人员就可保证按期上线
嗯嗯,这个理由很充分,让我们看看用批判性思维,会有什么问题
1. 产品添加了许多新功能
产品为什么要添加许多新功能,这些新功能对产品的价值有多大?它会增加用户量还是增加用户使用产品的频次?
这些新功能产生的价值,大于这些新功能带来的成本吗?
添加新功能不代表就对产品有帮助
2. 为了满足这些功能,项目不得不重构
重构是唯一满足这些新功能的选项吗?我们能不能通过人工处理的方式而不是增加新功能的方式达到同样的效果?
这些新功能一定要在当前版本里发布吗?能不能放到后面的迭代再发布?如果新功能达到的效果必须通过技术开发完成的话
重构不是唯一满足新功能的方法
3. 由此新增了大量计划外的工作量
重构的确会增加大量计划外的工作量,但是如果我们减少原有的旧功能,是不是在总的工作量上就可以保持不变?
新增功能不一定句等于增加计划外的工作量
4. 新增人员就可保证按期上线
产品是否对按期上线十分敏感?延期带来的损失是不是大于招人投入的成本?
新来的人对项目不熟悉,需要耗费原来团队的时间帮助新来的人,增加新人就能缩短工期吗?
如果我们将资源用到其他地方是不是也可以保证按期上线?比如购买已经开发好的代码或功能
增加员工不代表缩短工期
使用批判性思维的确非耗费脑力,但是创业初期,我们的每个决策都关系到项目的生死,不能为了决策简单一点
就贸然行动,否则轻则浪费宝贵的资源,重则直接导致项目失败,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有创业公司,就是为了赶工期,项目匆忙上线,结果有严重的安全问题,导致用户的个人信息泄露。公司信誉一落千丈
有创业公司追求完美,开发过程不断添加新功能,导致项目一再延期,等项目上线后,发现那些新功能几乎没有人使用
这些问题完全可以用批判性思维避免
希望你能用这篇文字照照镜子,看看过去做过的重大决定使用批判性思维的话,会不会做出不同选择
以后再做重大决定的时候,希望多运用批判性思维,选择的质量会有极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