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人 重于心胜于形

2020-03-30     江海明珠网

又是一年青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在这慎终追远、缅怀先人、寄托追思的时节,适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多地发布2020年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群众文明、节俭、绿色、安全祭扫,通过现代文明祭祀方式怀念逝者。

禁止聚集性公祭、预约登记、分时限流、代为祭扫、网上祭扫……受疫情影响,今年江苏的清明节更注重理性追思、文明祭扫。

“油伞遮雨纸钱扬,哀思袅袅飘远方。”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祭扫历来颇受中国人重视,百姓对于清明节祭祀亲人更有着浓烈的愿望和诉求。过去,不少人会通过放鞭炮、烧纸钱等方式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然而,这种祭扫方式带来的问题已经日益凸显,比如破坏空气质量、威胁消防安全等。同时,国内疫情虽得到明显控制,但外防输入依旧形势严峻,传统的祭扫方式容易出现人群聚集现象,增加了聚集性感染的风险。

传统节日之所以有强大生命力,在于其能与时俱进,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传承方式。在现代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用于表达心情的方式越来越多,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居家祭扫等都是很好的选择。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也给文明祭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微信、网络等平台,开展“云祭扫”,为逝去的亲人献上一束鲜花,点上一支蜡烛,写下自己哀思。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来看,改变祭扫方式是为了公众的健康安全,而从文化习俗的衍变来看,这不失为一次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并以此形成新的模式之契机。

缅怀先人,心胜于形。清明节祭奠的核心点在于表达对先人的敬仰和缅怀之情。事实上,纪念亲人,不一定要让烟灰飘散,也不一定要让火苗跳跃,我们更应该让思念在心头燃烧。慎终追远,重在用心,贵在真诚,并不一定依托于仪式,也不在乎距离的远近,只要内心虔诚,将感恩与思念铭记于心,便是对亲人最好的怀念。清明节,最重要的是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正价值,并将优秀家风代代相传。

清明祭扫是为了弘扬孝道,须知“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在怀念逝者之时,善待健在的老人,使其颐养天年,是对孝道最好的传承。总之,清明祭扫需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内心的真诚与对孝道的传承。

别样清明一样情。在这个特殊的清明期间,让我们怀念先人的故事,敬仰先人的品德,秉承先人的遗训,传承先人的精神,用齐心战疫情、文明祭故人的实际行动,共克时艰、告慰逝者!(沈雪)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nGIKXEBrZ4kL1Vi8Gy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