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恶?
它是我们触手可及的,还是具有距离的?
古今中外的代哲学家们都曾对此讨论不休。
狭义的去理解“恶”,可能就是“善”的对立面;广义的去解说“恶”,可能恶和善都不存在。
而今年,在我国几十部华语电视剧中,就有那么一部十分特别的电视剧,在讨论什么是真正的“恶”。
它就是刚获得台湾金钟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编剧奖、以及最佳戏剧节目奖,共计六项大奖的“华语电视剧之光”——《我们与恶的距离》。
同样,它也是今年豆瓣评分最高的华语电视剧,没有之一。能被十六万观众打出9.5的评分,稳稳站在本度最佳剧集的位置上,是没有丝毫疑问的。
说起来,《我们和恶的距离》其实应该算是一个合拍剧。
它是由台湾公共电视文化基金会与美国知名电视网HBO,合拍的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剧作。所以该作品多少带有一丝美剧的影子。
《我们与恶的距离》一共只有十集内容,每一集为55分钟,所以全剧加起来算上片头片尾的话,也就只有九个小时而已。
这和现如今动辄50、60集的内地电视剧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但是,《我们与恶的距离》用这短短的时间,把整个故事讲得非常完整。
想要探索的内容,表达得也足够清晰。
这是在内地电视剧里,看不到的。
所以相比之下,《我们与恶的距离》才显得格外出众。
作为一部探索“无差别犯罪”为主题的电视剧,它把并没有把重点放在罪犯是如何犯罪、过程或者动机上,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受害者家属与犯罪者家属和社会关系上。
整部电视剧讨论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恶,而是不同的社会关系下,由“我们”所扮演的不同社会角色,从不同角色对另外角色的伤害中,诞生出来的一种定性。
能够传递出如此新颖的主题思想,这才是《我们与恶的距离》最让人为之动容的地方。
它打破了善与恶的固有标签,没有特地去引导观众,而是当观众们自己去定义这两种特质,从而激发人们进行思考。
这应该能算得上是比较高明的一种手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