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wholeagain@bigfun社区
刚刚看完《天气之子》,心里有点拧巴。
该哭的地方我没少流眼泪,该笑的地方我也没吝啬笑声,还是那座城、那片天、那对男孩女孩,还是那个对画面精心雕琢的新海诚。
可我就咂么不出是哪不对味。
你也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吗?
不管有没有,咱们都来理性讨论、一探究竟吧。
*以下内容含大量剧透,不想被剧透的旁友请跳到最后*
谈情说爱
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新海诚作品风格的文章,其中我已经说过其作品让人欲罢不能的一点在于对情感刻画的高明之处。他能抓住人心中寂寞这一痛点并加以研磨,又不忘进一步以合理的方式使其圆满,达到“寂寞之后的不寂寞”。
新海诚把这个特点在《天气之子》继续发扬。
男主森岛帆高孤身一人来到东京闯荡,频遭冷眼的他坐在麦当劳里喝杯东西就草草昏睡。醒来心灰意冷,恰有女主天野阳菜以员工的身份送给他一份汉堡,两人的羁绊由此展开。后来帆高见阳菜在街上被男人骚扰挺身而出,也算是共患难了。接着高帆发现阳菜是晴女,可以向天祈愿晴天,于是他提议用这种方式挣钱,二人“借机”住到一起,感情日渐升温。
然而,阳菜因为过分透支自己的能力、传达的人类愿望愈加强烈,她不得不履行晴女的义务,以身献祭换取东京的晴天。帆高经过一番心理斗争义无反顾救回阳菜,回到地面之后两人却再未相见。
三年后,帆高到东京去寻阳菜,他们相遇在那条熟悉的小路上,阳菜已不是晴女却仍在祈愿晴天。
他们相拥,观众落泪,完美。
这条感情线是新海诚所擅长的,表现中规中矩,谈情说爱的氛围依靠夏日烟火、众人起哄、同居日常等等营造得很到位。
奈何新海诚不甘于此。
有追求是好事,可就怕一口吃成个胖子。
东京生活
《天气之子》的主人公主要有以下四位:逃离家乡小岛到东京的16岁辍学少年,因母亲去世而辍学打工抚养弟弟的少女,怪奇现象采写事务所的已婚大叔,以及这位大叔求职屡屡失败的侄女。只看这四个人,单拎出来一个都能自成故事,更别提把他们四个放到一起会产生的戏剧冲突了。
从他们的身份背景和整部电影对社会环境的渲染可以看出,新海诚这次不仅要拍东京的光鲜,他还要拍东京的失意。
灯红酒绿、人头攒动的城市里,被遗弃的一角有个少年无端被揍。陌生人之间的亲切互动少不了,吃瓜群众的闲言碎语也不会好听。职场女性有体面的生活且被尊重,也有女性为生活所迫接受风俗店的工作。
新海诚镜头里的东京不再只是梦想、爱情、美好的代名词,另外还多了一层真实。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新海诚很想阐释深刻且现实的问题,为此他还不惜给影片加入了犯罪元素,增强了主人公个体与社会整体的对抗,把意志上的对抗提到了明面上;他也保留了鸟居、盂兰盆节(实为中国文化孑遗)等日本传统文化元素,也算是让故事走向顺理成章的一种办法。
你想看的它都有,同时多管齐下的弊病也浮出水面。
人物动机
当一部电影的每一分钟都塞满了信息、冲突、联系,为了推进剧情不择手段,这就会造成对人物本身合理性的牺牲。电影剧情总要靠人物推进,人物形象立不住、动机不明确,剧情再精彩也掩盖不了人物单纯为剧情服务的问题。
《天气之子》就存在这种问题,剧情是真的刺激,以至于观看过程中我脑海里不时浮现这句话:既然要追求刺激,就贯彻到底了。
毫不客气地说,电影的某些部分就是各位主角的迷惑行为大赏,男主森岛帆高尤甚。
别的我就不吐槽了,但是男主从一开始逃离老家的理由竟然是——他想追逐阴霾天空中洒下来的那束光。
他咋就知道光往东京去了,东京天天下雨还在那待着干啥?不过得亏男主觉得光是到东京去了,这要是一个目力无穷冲到米国事情就有意思了。
也许你会说男主的人物动机存在隐意,他不是真的想追逐光,而是想逃离小岛沉闷无聊的生活,感受大城市的生命力。大家想剖析人物是好事,但任何剖析都不该是空中楼阁,是需要有电影内容作为依据的。新海诚对帆高来东京之前的经历没有一点铺垫,所以从故事开始我就无法与男主共情;一旦人物没有立住且不可信,我就不得不对他后续的行为或遭遇产生质疑,从而影响我对整部电影的观感。
英雄救美
阳菜登上废旧大楼穿过鸟居献祭自己、完成晴女使命之后,东京雨雪骤停,恢复了八月应有的晴朗天气,人们的生活逐渐趋于平静。而帆高心里与阳菜相处的记忆就像过幻灯片一样,他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不能没有阳菜,便决定去救她。
英雄救美这个戏码我们本来已经看惯了,但若新海诚依靠他的演出能力和作画水准来导演这个桥段,无需添加旁的点缀就可以做到不俗。
不过很可惜,事与愿违。
我认为帆高救阳菜这个行为本身并无不妥,只是新海诚给帆高的人物设置出了差错。他为帆高添了两个累赘:一是让帆高认为自己选择救阳菜就是背叛了人们的愿望,二是让警方势力成为帆高救阳菜的掣肘。
咱们先说第一个累赘。
你可能要反驳我:人们的愿望当然是早日晴天,帆高救下阳菜的话又会阴雨连绵,所以他这么做就是对人们愿望的背叛。
的确,电影中的笔墨点到了人们对晴天的渴望,而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只有献祭晴女才能换来晴天,也就是说没有人按头让阳菜送死。阴天的锅不需要身为晴女的阳菜来背,更不该由救下阳菜的帆高来背。
可是谁叫咱男主社会责任感强呢,钻进死胡同出不来,从决定救女主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强行给自己施了一重“为了她我可以背叛全世界”的压力。
全世界:?我又被绿了??
接着讲第二个累赘。
假设没有警方势力的干涉,阻挡帆高去救阳菜的可能只有废旧大楼那几百级台阶了。但是这怎么能体现出男主的英勇无畏呢?这怎么能让观众感受到爱情路上的艰难险阻呢?
于是新海诚一拍脑门儿,警察抓男主这条线就产生了。
为了让警方在紧要关头拦住帆高,前期铺垫可谓煞费苦心。先是闪过枪支流失的新闻画面,再安排男主无意中捡到枪,又安排男主把枪当做护身符并随身携带,有段时间男主还以为那是把玩具枪。
这时候日本警察坐不住了,放着全日本那么多把无家可归的枪不管,他们就逮着男主那把不撒手,连在大雪中安全疏散的协警都不放过他,演了一出超低配“猫鼠游戏”,并把两方冲突的爆发点设置在男主救女主之前。
警方在《天气之子》中以极度脸谱化的形象担任了工具人的角色,我能感受到新海诚明里暗里在把他们往反派的方向引导,以降智打击的方法引出了结尾所谓炸裂的剧情。
可以有,但是真的没必要。
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帆高救阳菜这一行为的纯粹性,不必背叛全世界,也不关乎是否有人阻挡。
“我爱她,我要救她”便够了。在找到更好的叙述方式和元素注入之前,这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剧透结束*
推荐观看
尽管前文所述几为批判之词,这部电影仍然值得一看。
硬件来看,新海诚的制作和作画向来靠谱,配乐仍沿用了为《你的名字。》献唱的日本乐队RADWIMPS,另有倍赏千惠子、小栗旬、本田翼等知名演员为配音添彩。
剧情上虽然有些硬伤,但是也不能否定它给我带来的感动。电影所描绘的繁忙的城市众生中,我们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收获属于自己的共鸣。男孩女孩的爱情描写一直是新海诚的优势领域,其中或甜蜜或酸涩,都是骗狗进来杀的范畴,粮特好吃。
还有几处彩蛋我就不剧透了,新海诚意欲将他的故事串联在一起,观看时要留意那些你眼熟的人物和风景。
不知道你和我是否一样,我是那种会因为一个片段或画面而喜欢上一部电影的人。
我已经看完电影6个小时了,其中这段仍如余音绕梁:晴朗夏夜,烟花绽开,簇簇相接,美则美矣,然稍纵即逝;阳菜着浴衣与帆高并坐于停机坪上,她看着在自己指缝间迸发的火花,帆高看着她。
“我喜欢这份工作,我喜欢当晴女。我总算找到自己的使命了。”
嬉笑间,仿佛整个东京被晚晴中的烟火点亮。
看过这个片段,标题里的问题我就有底气回答——
《天气之子》,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