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和东契奇不一样的“持球之道”!体系核心如何决定球队上限?

2020-01-01     理性说篮球

“35岁生日快乐,我的兄弟詹姆斯!然后你能不能回归得分,别再追求那么多助攻了?”虽然看似是一句玩笑话,但保罗此前对詹姆斯的这句生日祝福,却似乎暗含着一番道理。

在今天雷霆以106-101逆转击败独行侠的比赛中,保罗也亲自诠释了这个隐藏的道理,面对新时代的“持球强点”东契奇,保罗在关键时刻投进一记中距离跳投,直接杀死了比赛,而东契奇此后却尴尬地贡献了一次失误和一次打铁,最后只能掩面接受失利的痛苦。

同样全场贡献7次助攻,保罗和东契奇作为球队体系核心的理念却截然不同,这一老一小的“持球之道”,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区别呢?

迎接新时代的传统控卫,保罗已成功蜕变

截至目前,在联盟助攻榜的前五名中,只有卢比奥和特雷-杨是纯后卫出身,剩下的像詹姆斯、东契奇和西蒙斯都是有着前锋身高却主打控卫的异类,其中詹姆斯更是以场均10.8次助攻稳稳占据着助攻王的宝座,在小球时代,助攻仿佛不再是传统控卫的专利。

而一直被冠以“传统第一控”称号的保罗,本赛季场均助攻已经下滑到了生涯最低的6.5次,我们都说控卫是越老越妖的,曾经的基德和纳什都在35岁的年纪保持了不错的助攻数据,那么为何身体素质更加出色的保罗却下滑如此严重呢?

事实上我们都被这个数据蒙骗了,保罗本赛季的个人使用率只有21.9%,创造了生涯第二低的纪录,但是他在进攻端却打出了60.2%的真实命中率,其中禁区命中率高达81.8%,中距离两分球的命中率则是52.9%,虽然场均16.6的得分并不出色,不过雷霆队的战绩却是漂亮的18胜15负,出人意料地排在了西部第七的位置。

这些数据都说明了保罗已经从一名传球至上的控卫逐渐变成了进攻端的尖刀,在个人得分和帮助队友得分之间找到了一个相对适合的平衡点。

在对阵独行侠的比赛中,保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也不是他的传球有多么出神入化,而是在个人进攻上的无解,面对任何防守都可以找到办法将球投进篮筐的惊人能力,全场仅仅得到17分的他,第四节独砍13分,一举击溃了年轻的牛仔们。

——比赛还剩4分32秒,保罗顶弧持球,借助亚当斯的高质量掩护,他连续胯下运球摆脱了防守人,突破到罚球线附近一记急停跳投命中将比分追到了90-94。

——终场前1分59秒,保罗左侧底线持球面对芬尼-史密斯的防守,在佯装突破的动作下,一记果断的大幅度后仰三分出手命中,将比分缩小到只有2分!

——趁着火热的手感,杀红了眼的保罗突破东契奇,在对方并未失位的情况下,空中折叠抛投命中,随着独行侠投篮不进,保罗最终稳稳投进一记后仰中投为比赛盖棺定论。

其实比赛就是这么简单,职业生涯总共4次加冕助攻王的保罗不断摸索,当初和库里的持续缠斗也令他明白了,在进攻至上的小球时代,持球点在关键时刻只需要不断得分就够了,并不用刻意去为队友创造机会,过多的助攻反而令自己失去了进攻端的坚决。

如今这个“助攻下滑”的保罗更加成熟,更加可怕,同时他非常懂得合理分配自己全场比赛的体力,在队友实力并不弱的条件下,以自己出色的关键球能力决定了球队所能达到的上限,确实配得上所有的溢美之词。

大包大揽的虚假繁荣,东契奇更需要稳健执行

小球时代的不断发展令球员的个人数据都出现了大幅度的膨胀,而东契奇无疑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从新秀年开始,他就展现出了自己全能的身手,本赛季更是以场均28.8分9.5篮板9助攻的豪华数据直接成为了常规赛MVP的候选热门,在助攻榜上也雄踞第三。

不过在东契奇因伤缺阵期间,独行侠却连续击败了雄鹿和76人等联盟一流强队,等到他复出之后,球队反而连续输给了湖人和雷霆,目前暂时陷入了两连败的窘境,虽然这其中有波神未能上场的因素,但是面对大好局面被雷霆逆转,确实体现出了东契奇不够稳健的一面。

从技术特点上来看,东契奇拥有小前锋的身高,却始终把持着大量的球权,和詹姆斯、哈登等大包大揽的球星是一个类型的,个人使用率上,东契奇高达36.9%,和哈登的37.6%几乎不相上下,因为他的存在,让阵容实力相对平均的独行侠始终保持着“众星拱月”的态势。

另一方面,东契奇几乎掌握了所有的进攻技术,因为体系赋予了他大量的持球权,令他能够在个人进攻和助攻队友之间随意做出选择,理所当然地造就了非常全能的数据。

不过从不多的比赛样本中还是可以看出,东契奇面对压迫式的防守依然没有更多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先是受困于快船队铁索横江的“死亡缠绕”,全场14投4中输掉比赛,日前又被湖人队成功复仇,全场只有14投5中,三分球也惨淡挂零。

本场比赛遇上账面实力更弱的雷霆,东契奇失去了压迫式防守的束缚,全场比赛疯狂出手29次,但是只命中了了其中的12个,关键时刻手握着可以反超比分的机会,表现却令人大失所望,和保罗杀人诛心的进攻相比,东契奇好看的数据确实不值一提。

NBA是一个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联盟,所以独行侠本赛季的强势崛起,外界也习惯性把功劳归结于东契奇一个人的飞速成长,认为他就是下一个詹姆斯般的人物,是联盟未来的门面担当。

不否认东契奇很出色,但是他的数据更像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不是绝对能力的体现,他的背后有卡莱尔这样的战术大师,身边也有波神、塞斯-库里等优秀的队友,他如此大包大揽式的风格只能决定球队的下限,而无法帮助球队在更高级的舞台取得关键性的胜利。

因为他的出彩数据,在未来必然还会遇上更多的针对性防守,而如何在个人大量持球的情况下,于进攻和传球之间做出更加坚定的选择并且稳健执行则成为了当务之急,一如现在成功蜕变的保罗。

持球核心如何才能决定球队的上限?

其实本场比赛保罗和东契奇不同的“持球之道”恰恰也是很多球队的核心球员所面临的难题,詹姆斯当年也曾经因为自带体系必须大量持球,而导致了和很多球星打法不兼容,近几年的哈登更是因为个人持球过多,导致了在季后赛找不到平衡而频频被淘汰。

一支球队需要进攻发起点,但绝对不是“球霸式”的发起点,这几年的金州勇士队能够横行联盟,恰恰依靠的就是助攻不怎么出色的库里,他是持球推进者,但从不黏球,他是绝对的进攻核心,但从来不会让队友们站着看自己打,而上赛季成功拿到总冠军的洛瑞也是这种“能够持球却从来不黏球”的代表人物,关键时刻更是能够一剑封喉。

所以现在的保罗才会不断向正确的模式进化,“持球点需要助攻多”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他们在全新的时代更加需要参与到直接的进攻当中,就像当初“禅师”杰克逊所说的,一场比赛的数据就像一块蛋糕,应该是每个球员根据需求来分配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而不是某个人因为在体系中权力更大,最终拿走了本属于队友的那一份。

如果持球点能够根据队友的特点从自身出发做出合适的改变,同时在球队真正需要自己的时候,能够拥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挺身而出,让得分和助攻数据产生于自然而非刻意,最终才能造就赢球的结果。

当然,35岁的保罗毕竟比东契奇多走了十几年的路,东契奇也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和摸索,但可以肯定的是,东契奇目前这种大包大揽的持球打法可以让他创造足够多的数据纪录,但是很难同时令球队在季后赛走得更远,毕竟篮球还是五个人的运动,詹姆斯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随意复制的。

相信在连续输给詹姆斯和保罗这些“持球领域”的老前辈之后,东契奇也会根据自己的打法不断做出改进,帮助独行侠成功突破那可望不可即的理想上限。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jYIYW8BMH2_cNUgZ_4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