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拳掌门人传奇之张为松血战群匪

2019-07-20   广济印象

张为松,1921年生,祖籍湖北黄梅县人。幼年随父逃荒定居广济县(现改为武穴市)朱奇武村。儿时从父习武,少年带艺拜岳家拳第24代掌门人朱复业为师练功。因天资聪明,尊师重道,勤奋好学,谦虚谨慎,深得岳家功夫真传和内家功法之妙;一生行侠仗义,除暴安良,行医治病救人,深受人们敬爱。


武穴办事处朱奇武社会村貌


1943年,广济县湖区盗贼四起,土匪横行,烧杀抢掠,民不聊生。为保安全,人们纷纷习武,村村购枪制械,日夜值班巡逻,与土匪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五月的一天下午,残阳如血。张为松受族长之托,带着徒弟从武山湖东岸崇林口买回一支步枪。武山湖风大浪急,芦高苇深,方圆数10里前无村,后无店,土匪经常出没。小伙子背着枪,迎着夕阳,走在芦苇荡中的羊肠小道上,享着小曲,兴冲冲的走在前面。突然,小山坡旁芦苇丛中窜出十几个蒙面悍匪,一涌而上,拳脚相加,将小伙子打昏在地,抢走了枪。张为松听到前面惨叫,飞快跑近时,枪已丢失。聪明和理智促使张为松停止了速跑的脚步,心想:“匪徒钢枪在手,子弹在膛,如冒失地冲上去,匪徒开枪,必将枪失人亡,后果不堪设想。”他抑制住心中的怒火,冷静下来,装着过路的行人,若无其事地走过去,悄悄地接近那持枪的匪徒。匪徒自侍人多,仍然高谈阔论,目无傍人,毫无防备。张为松使出平时空手夺枪绝招,左手前伸,一个“张飞拣柴”将枪杆抓到手紧挟肋下;右臂“周仓打锣”,转身顶肘,重击匪徒心窝。众匪徒见有人抢枪,嚎叫着蜂拥而上,木棍、铁尺纷纷砸下。张为松右臂“举火燎天”,上抬下压,左右斜抹,防开匪徒的疯狂进攻,提起右脚左踢右踹,一连打翻了三四个匪徒。


1985年10月,张为松应湖北省体委武术挖掘整理组邀请在省电视台录制岳家拳


匪徒们见来者不善,功夫了得,艺高胆大,意在夺枪,更加亡命的围着张为松厮杀。混战中,一匪徒转到张为松身后,抡起手中的栗树扁担,一招力劈华山,扁担夹着劲风朝张为松脑门劈来,在这千均一发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张为松听风而动,将夹在左腋下的枪杆上举,架住了下劈的扁担,张为松以牙还牙,右腿前伸蹴鞠,足尖正中匪徒裆部,匪徒丢下扁担,双手抱裆痛在地上打滚。另一匪徒见张为松在还击时露出防守破绽,一记长矛从正面刺来,防守已经来不及,张为松立即含胸左闪,锐利的矛尖穿透外衣擦皮而过,顿时上身鲜血直流,染透全身。匪徒接连两次重击,使张为松险些丧命。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张为松深知他们人多势众,如果再不痛下杀手,解决纠缠,长期这样打下去必败无疑。要想夺回枪必须速战速决。主意已定,张为松眼一瞪,心一横,牙一咬,怒从心中起,气由丹田生,使出岳家上乘武功铁砂掌、铁臂功,上挂下踢,左砍右挑,远拳近肘,贴身靠击,奋显神威,打得匪徒鬼哭狼嚎。激战中,一匪徒下蹲前窜,妄图“黑狗窜裆”将张为松扛起摔倒,张为松挥拳“张飞擂鼓”击背,匪徒前倒“饿狗抢屎”;另一匪徒双臂合抱“玉带缠腰”,张为松“车轮倒转”侧身碾肘,匪徒应声仰面朝天。经过短时间的激烈格斗,匪徒重伤七人,断臂伤腿三人,余者见此情景,吓得围着张为松游走,不敢上前。张为松趁势抖擞精神,以“一马三箭”、“一箭三雕”、“双燕入洞”等点穴奇招绝技连环出击,打得匪徒喊爹哭娘纷纷躲避。这时,大部分匪徒悄悄溜走,可是还有两个亡命匪徒死死地抓住枪把不放。张为松杀得性起,抡起铁掌钢臂,一招"顺风摆莲”将一个匪徒满脸打开了花,松开握枪的手抱头鼠窜,紧接着又一招“天罗地网”将另一个匪徒打出三丈之外弃枪连磙带爬。


本文作者张业金(左)1985年在武汉录制岳家拳节目时与张为松(右)合影留念。


时间飞逝,已过几十春秋。历史给英雄创造了舞台,悍匪验证了岳家武功。岳家拳第25代传承人张为松一战成名,留传千古,万人称颂。

消息来源:武穴文联 作者:张业金(湖北省武穴市岳飞文武学校)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