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处处被绿色包裹,
水草丰沛,浅滩开阔,
这时也是鸟儿繁殖的高峰时节。
丛丛芦苇繁茂翠绿,
微风带起水面的涟漪,
保护区里的鸟儿或是踱步啄食,
或是翩然飞翔,
一副生机勃勃的夏季图景。
在保护区深处的这处浅滩边,
记者的摄像头捕捉到了
一只静卧不动的黑翅长脚鹬,
标志性的细长双脚隐藏不见,
身体静卧,身下的巢由枯枝堆成,
就筑在距离岸边极近的浅水水域内,
较为显眼。
黑翅长脚鹬
在它旁边,
还有一只“看热闹”,
久久不愿移动脚步的燕鸥。
黑翅长脚鹬(左) 燕鸥(右)
静候一会,
这只黑翅长脚鹬短暂飞离,
巢内几枚灰色的蛋依稀可见。
黑翅长脚鹬的巢
而在另一边,
这个小小的被芦苇包围的浅滩上
聚集了十多只黑嘴鸥,
它们有的悠闲踱步,有的静卧不动,
只有黑色的小脑袋在草丛中转来转去。
黑嘴鸥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它们同样是在孵化幼鸟,
只不过巢筑得比较低矮,
不容易被发觉。
从四月底开始,
就有鸟儿陆续飞抵保护区,
开始筑巢繁殖,
今年已经调查到的包括
环颈鸻、金眶鸻、黄苇鳽、大麻鳽等多个品种,
鸻鹬类占了它们中的大多数。
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说,
有些小型鸻鹬类,
雏鸟可能已经出巢。
对大多数繁殖鸟来说,
一两个月的时间里,
幼鸟要在保护区长大,
长出强健的翅膀,
再跟随亲鸟或是独自飞向南方越冬。
而事实上,眼下这个时节,
整个崇明岛上的鸟类,
都已经处于一个繁殖的高峰期。
专家提醒市民,
如果在岛上发现鸟巢,
尽量保持距离,不要惊扰,
以免鸟儿弃巢,导致今夏繁殖失败。
记者:蒋晓燕
摄像:吴仲亨
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