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进军黑龙江|东北的福音真的来了吗?

2019-07-22     龙江全接触

这两天,朋友圈被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来哈尔滨的消息刷了屏,大家纷纷转发关于马云的新闻。

马云与哈工大学生合影

马云的此次黑土地之行的首站便选在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参观了哈工大的科学与技术学院后又赶赴友谊宫参加了一场黑龙江优质特色农产品展。随后,阿里集团还与黑龙江签订了关于共同建设“数字龙江”的框架协议。除此之外,哈尔滨市政府、农投集团以及北大荒集团也分别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了相应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甚至马云还放出话来——阿里巴巴必过山海关。一句话,让无数黑土地的人民争先转发,奔走相告。可是,山海关以东的春天真的要来了吗?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东北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严重,而作为东北的龙头省份——辽宁正在成断崖式的下滑经济增长速度。是什么让东北的经济下滑如此严重?归根结底就是营商环境。这不禁让人想起2018年初中诚信集团创始人在东北发出的呐喊。一个小小的“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便让这个知名的经济学家如此的无奈,从此坊间便一直流行着一句话“投资不过山海关”。而像这样的管委会在东北还有许多许多!

我们把时间拉回到30年前,彼时的东北风光正盛:

1978,中国东北10大城市排名:

1,长春,GDP51亿,全国第五

2,哈尔滨,GDP45亿,全国第六

3,沈阳,GDP44亿,全国第七。

4,大连,GDP42亿,全国第九。

5,鞍山,GDP32亿,全国第十四。

6,吉林,位居全国第二十七位。

7,大庆,位居全国第三十一位。

而短短三十年,东北的经济就迅速的衰落。我不忍心将时间再往前倒推,更不想提及曾经的“共和国长子”和所谓的老工业基地,彼时的东北可以说承担着中国三分之二的GDP。是什么让东北在短短三十年间经济迅速下滑?我总结出来几个关键词“思维固化”、“人情社会”、“人才流失”、“老龄化严重”、“官本位”思想。这四个关键词看似毫无关系,实则是一个死循环。

或许是由于东北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所以导致黑土地的人民始终带着固化的思维,在老一辈人的眼里,只有“铁饭碗”才是一份正经的工作。而在东北的家长还在为孩子的“铁饭碗”在人情社会中奔走时,南方的土地上却早已经诞生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企业。老一辈的铁饭碗思想一代一代的沿袭,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又衍生出了“官本位”思想,简而言之就是东北的土地上并不适合资本流入。于是,东北的营商环境一再的恶化,经济一再的倒退。此时,有想法的年轻人纷纷走出家乡,离开这片黑土地赶赴南方发达地区。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年龄偏大的人了。另外,东北的家乡情怀似乎比任何地区的人都要深厚,于是最后就演变成了离开的人不愿回来,未离开的人始终不想踏出这片土地。

新中国第一个化工区

齐齐哈尔废弃的厂房

以哈尔滨为例,如今在哈尔滨的街头上,除了部分老年人已经很难再见到哈尔滨人了,东北人的“家乡情怀”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黑龙江下属市县的经济更是糟糕的一塌涂地,黑龙江第二大城市,曾经同是省会的齐齐哈尔在如今甚至被挤到了三线城市的梯队,年轻人如果不端上一碗铁饭碗恐怕真的再没有其他就业机会了,于是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的涌入经济早已经千穿百孔的省会哈尔滨。

当然除了以上因素,东北的经济还要感谢近年来兴起的自媒体。一个个有关地域黑的段子和那句“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话一起被在各大平台上竞相传播,甚至,只要是黑东北的角度,就一定能获得高阅读率。

那么东北真的没有救了吗?或许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在2018年发布的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持编写的《东北主要城市营商环境评估报告2018》报告中显示:东北主要城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获得投资能力有所提升,对北上广深的投资吸引力不断增强,企业投资总额持续增长,当前正进入新一轮的吸纳投资高峰期;而像沈阳、大连这些城市,投资水平甚至超过了西安和郑州。

从刘强东到王健林直到今天的马云也都在给其他企业家传递一种信息,“投资不过山海关”风向已变,东北的营商环境正在逐渐改变。不过东北的症结却始终是那几个关键词,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思维固化。在山东政府感慨本省不够南方发达省份开放的时候,我们却还在抱着上个世纪的思想,怀念着上个世纪的辉煌。只要解放了思想,下一步就是民营资本的注入,在经济变好的基础上,远去的游子终会回到家乡的。

相信不久的将来,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只会是一个笑谈,东北经济改革,任重而道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fEnGmwBmyVoG_1ZO0_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