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多的孩子一回到家就告诉我说“老师打他的头了”,因为孩子说话“真真假假的”,一开始我没在意,后来又一连说了好几遍,弄得我就很纠结:相信他说的话,贸然找老师调查理论,万一最终结果是孩子“说谎了”,冤枉了老师,就会让老师伤心;不调查理论的话,万一是真的,又怕孩子受委屈……我该怎么办?一读者朋友这样问我。
其实我是很理解这位妈妈的心情的,假如这件事情是我遇到的,我同样会感到很纠结、很难做,因为三岁多的孩子有时候确实分不清现实和幻想,说的话的确不太靠谱。
之前同一小区的一个孩子,从幼儿园放学回家后,就哭着给他的妈妈说“有小朋友骑儿童玩具小车撞了他”,孩子说的是真真切切、有鼻子有眼的,孩子妈妈听完后就很气愤,第二天直接带着孩子去幼儿园找老师了,当着许多送孩子家长和老师的面,质问老师是怎么回事。老师说她当时在现场,但那个小朋友并没有骑车去撞人,只是两人在玩具车上起了争执,而小区那个孩子一生气就哭着跑走了,两个小孩子之间是没有任何的肢体接触的,更不存在谁骑车撞谁的事情……
在胡乱闹了一通之后,小区孩子妈妈才想起来检查孩子身上是否有伤,可孩子身上没有任何的伤痕;而那个骑车的小朋友平时也表现良好,并没有任何打人的习惯;那位在场的老师也很受家长们的信赖,不会偏袒任何一方。可见“小朋友骑车撞人”的事情是没有的。而最终,幼儿园小朋友都不怎么和小区那个小朋友玩儿了,他的妈妈也觉得面子上挂不住,带着孩子转学了。
其实,这也并不能代表小区那孩子是故意说谎了,只能说是他在与其他小朋友争执后太生气,把幻想出来的事情当做成了现实而已。
所以,家长判断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时,也不能只听孩子的“一面之词”,但若是孩子总是说,家长也不能对此掉以轻心的。
一、身上有无法解释的伤痕
小孩子日常磕磕碰碰也是难免的,小孩子之间也确实容易起争执,脸上、身上明显部位挂点小彩也是难免的,就算是家长亲自看孩子,也不能保证孩子完全不受一点伤的。所以,不要单纯因为孩子受了一点皮外伤就斥责老师。
重要的是,老师要对孩子受的小伤做出合理的解释,说出受伤过程的一些细节。例如:在课外活动时,跑太快磕伤了等这样的描述,而孩子身上的伤痕也是符合这样描述的,这就没什么问题了。
若是老师不愿意说出孩子受伤的过程,或是老师给出的描述与孩子身上伤痕不符,那就要引起警惕了。例如:孩子跑太快磕的伤,一般是在下巴、手掌、肘关节以及膝盖前侧。若是擦伤在小腿及手臂的内侧,就有可能是因为被推倒或被拖行造成的伤害。
此外,孩子身上但凡有任何的印记都要仔细的观察,包括淤青、红印子等,想想单纯的磕碰会不会产这样的印记!
除此,小孩子的四肢、额头确实容易因为不小心而受到伤害,但是在被衣服遮盖的部位以及头皮中出现各种伤痕,那么你就更加需要提高警惕了。
二、行为习惯的改变
平时的一些行为习惯,在去幼儿园之后突然有了很大的改变。例如:
当然,在孩子刚上幼儿园确实是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的,行为上有一些变化也是正常的,但若是孩子已经去幼儿园很久了,但情况依旧没有变好,甚至更加糟糕,那就需要引起你的警惕了。
三、经常做噩梦
在白天小孩子遭遇了一些令他恐惧的事情,虽然他们用言语可能说不明白,甚至在意识层面上已经全部忘记了,但在孩子的潜意识之中,它依旧是会有留存的,并且在晚上做梦的时候,这些情绪会被释放出来。
所以,在幼儿园里遭受虐待的孩子,在夜里会频繁有噩梦发生的。当然,这在孩子刚入园的时候是很正常的反应,但若一直是这样就不正常了。
四、特别抗拒去幼儿园
在刚去幼儿园时有几次这样的现象是正常的,但若是在入园很久了,依旧每天剧烈哭闹,找各种理由抗拒去幼儿园,那这一定是代表孩子在幼儿园待着很不开心啊!不要总以为孩子是在耍小孩子的脾气而忽略这个问题,而是要找找孩子有此反应的原因。
当然,这还要理性的去判断,因为孩子抗拒去幼儿园也并不一定就代表“老师打了他”,也可能是幼儿园的环境及教学理念和孩子自身的性格不合的原因。之前就看网友妈妈留言说,她千挑万选给孩子报了“蒙特梭利幼儿园”,老师也并没有对他不好,但孩子就一直哭闹不愿意去,过了两个月,妈妈给换了幼儿园后,孩子每天上学都很开心。所以,有时候家长眼里的好幼儿园,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
五、总是逆来顺受
在面对权威的时候,性格柔软的孩子会倾向于“认同权威”,即使“权威”做的事情会让他不开心甚至痛苦,孩子也会强迫自己去接受。有的孩子在被老师虐待的时候,不仅会极力否认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且还反认为自己“有错”,应当被“惩罚”。
这种孩子一般会有“低自尊”的表现。在平时生活中犯了错,或者感受到家长“有情绪”的时候,会在心中默认“自己一定会受到惩罚”,从而害怕、进入到全身紧张防备的状态,特别是当家长冷不丁做出“抬手”的动作时,孩子会立马露出畏缩的神情。
假如你平时并没有严厉惩罚过孩子,而孩子却出现了这样的想法及表现,你就需要好好想想,这究竟会不会是幼儿园的老师灌输给他的。
六、对某个老师有恐惧感
若是老师真的虐待过这个孩子,那孩子在这个老师面前会表现出明显的恐惧感:不敢直视这个老师,不敢靠近这个老师,不对这个老师笑,看到这个老师不打招呼就赶忙绕开等。
虽然有些害羞的孩子也会有这些表现,但在此处指的是:在其他老师或者陌生人面前不会有这样明显的表现,但独对于一个已经很熟悉的老师却总显出恐惧感,这是需要警惕的。
假如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很受孩子喜爱的老师,孩子在家里会经常主动提到“老师和他们说了什么”“和他们做了什么”,在言语之间你就能感受到孩子很开心;但若是一个虐待了孩子的老师,在家中提到这个老师时,孩子的心情明显会很低落不开心,甚至是拒绝谈论与此老师有关的任何事情。
七、观察老师
除了观察孩子的日常状态外,观察老师呈现出来的状态也是判断孩子是否受虐待的另一个突破口。虽然虐待孩子的老师会当着家长的面“演戏”,但这样老师的内心一定是缺乏对孩子有爱心及耐心的,并且脾气上来就难以控制的,这是没办法掩饰的。
所以,你不光要观察老师对你的态度,还要观察老师对其他孩子的态度,若是对其他孩子一副眼中无爱、各种不耐烦、满脸写着“真讨厌”的神态,那么这个老师对你家孩子的态度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一旦老师的脾气上来了,对每个孩子都会发出一样的“杀伤力”。
若是孩子只在嘴上说说“老师打他了”,但孩子的情绪、行为表现都很正常,身上也没有什么可疑的伤痕,也没有特别抗拒去幼儿园,对老师也没有什么恐惧感等等,那么老师虐待孩子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可能是碰了孩子一下头,但孩子不喜欢,就说是“老师打他”,这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没事碰孩子头也是不好的,或许老师的手劲还有点大,但这和发泄情绪故意产生的虐待行为还是有区别的,对此家长也要慎重考虑一下“要不要因此就与老师起了纠纷。
若是孩子不仅说“老师打他了”,还提到老师惩罚其他小朋友的场景,而孩子在行为上又有些奇怪,身上又有不明的伤痕……总之,以上七条占得越多,孩子被老师虐待的可能性就越大。
假如你已经怀疑老师虐待孩子了,也不要冲动向老师直接发难,一定要先掌握一些证据,像:给孩子随身携带录音笔;在中途“突击”幼儿园,看看大家都在做什么,老师有没有因此而紧张;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孩子扮演老师,家长扮演孩子;也可以私下问问其他家长,有没有同样的怀疑,之后可以组队追责,这样效果会更好一点。
若是你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并没有证据证明老师对孩子有暴力的行为,只是因为要管理的孩子实在太多了,从而声音大了一点,有一些小的惩罚(虽然不提倡,但一个班孩子太多了,这种情况也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孩子太多看不过来,孩子容易受点小伤也能理解,对待老师家长还是要多加信任,不要要求的太完美了。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有爱的幼儿园及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