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一座纯粹的石筑土楼,也是最独特的一座,福建泉州黄素石楼

2019-12-18     视觉秀旅游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西南面有个村落名叫土楼,村名取之一座雄伟奇特的古民居大楼。这座大楼俗称“土楼”,又名“定楼”、“黄素石楼”,建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系黄素、黄堂官父子历时30多年建成的。黄素石楼总体结构主次有别,统率有序,恢宏壮观,形成一个取象"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宏伟建筑群。200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素石楼高9.4米,长、宽各20.8米,为石构方形平顶四合式三层楼阁。楼内构房36间,楼外建72间环屋,共108间正辅房屋,连庭院总长75.1米,宽73.5米,占地约5400平方米。大楼墙壁的厚度,最宽达1.4米,窄者也达0.73米。三层上的糯米糖水灰墙壁,四面各设有三个大、小窗门,二三层楼内彩栋画壁,共有24格栏杆,雕饰花鸟,堂皇别致。三层顶楼的四面墙角,各伸出一个设有射击孔的哨楼,长宽各2.8米,高3.6米。楼下四壁仅在西面设一拱形石大门,外门之内再设两重门,中门为大铁闸,内外两重则用优质坚固的桧木做门板,外门板包铁皮,以防备盗贼火攻,门框上方还设有水槽,从楼内水井可随时汲水浇灌灭火,足见其防御措施周密严谨。


大楼前面有石埕,分三层铺以石板,占地453.6平方米。埕北有一木构的埕门,埕门外又一石埕,也铺石板三层。此埕的西面又有两个高低不同的大砖埕。这三个石、砖埕的北面,即72环屋中的外北厢房。外石埕与外北厢房的东面,隔一道砖围墙和一大砖埕之后,即是红砖白石墙体"二进五间张"皇宫式建筑--"北大馆"。大楼与楼埕的正面(即西面),有一道砖屏墙,两旁各有一个拱形的小砖门;屏墙的边沿各敞开一个缺口,作为通道。通道的对面,各有一个长方形石大门。石大门与围绕大楼的东西南北厢房连成一体。西南石大门的南侧,自西往东有一长列配有天井、庭院的外南厢房。西厢房的面前,又是一个大砖埕。由大砖埕向北走下几级石台阶,即是北面最低的一个砖埕,彼此勾连,形成大楼与四面环绕的厢房(包括外南、北厢房、北大馆)面前皆有走廊或石、砖埕相通,出入十分方便。


黄素石楼以其独特的建筑特色闻名遐迩,当年曾吸引不少游客。如今,许多华侨、港澳台同胞及海内外旅游者也纷纷慕名前来游览观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bKdGm8BMH2_cNUgLY4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