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36洞天奇景

2019-07-04     丹枫飞云

邢台市36洞天奇景

邢台市西依太行山,群峰耸立,山上有很多山洞,早在古代就成为一方名胜,例如临城桃源洞为临城八景之一,邢台县仙翁洞为邢台县八景之一,隆尧县紫霞洞为唐山(隆尧旧称)八景之一。邢台县的龙骨洞发现的原始人类遗迹证明十几万年前的古邢台人就在这些山洞里居住生存,在历史上,这些山洞或为战乱时期人民避难之所,或为战乱之时的藏兵之地,或为出家人隐居修炼之所,或为风景游览之地,发挥了很大的价值和作用,例如秦王藏兵洞、广阳洞、徘徊洞、道士洞等等,秦王洞相传是洺水大战之时,李世民藏兵之地,徘徊洞是宋末抗金义士的根据地,崆山白云洞则是近些年新发现的地下大溶洞,为华北奇观,是邢台新八景之一。山洞之多,数不胜数,以下36处,为其中的代表。

1、崆山白云洞

位于邢台市临城县境内,崆山白云洞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是崆山白云洞风景区的主要景点,距邢台市56公里。崆山白云洞形成于5亿年前的中寒武纪,是我国北方一处难得的岩溶洞穴景观,崆山白云洞是全球同纬度最大的溶洞,开发有为“人间”、“天堂”、“地府”、“龙宫”、“迷宫”五个洞庭,洞内四季恒温17℃,主要景观150多处,是中国十大奇洞和邢台市新八景之一。

2、九尖山桃源洞

位于邢台市临城县,规划属天台山风景区,桃洞听泉为临城县旧八景之一。桃源洞,在县城西北二十里李家庄的九尖山下,有梵刹,层峦叠翠,颇可游观。初开凿于明代,顺治年间,柏乡贡生魏梅祥,号退庵,在此修炼,并开“混元一气洞”、“双珠洞”两洞厅。洞下有泉,自石而出,势急有声,味甚甘冽,遇旱不竭。近山农民可取焉。石壁上可见“赛蓬莱”三字,为洞主人魏梅祥(魏退叟)镌刻。双珠洞中约二十余平米,洞顶为天然原貌,四壁乃人工开凿。在洞内西侧开有圆形石窗,为两个半圆的石拱拼接而成,石室正中为三清塑像。洞内石壁之上多刻石,有人物,有诗赋。以墨拓之,形象及文字内容跃然纸上。魏梅祥有诗曰:

收尽朝霞与暮烟,洞门深锁道人间。

炉中药就藏神室,醉里诗成写翠崖。

面壁焉知寒共暑,机忘不同代何年。

壮怀激烈曾磨剑,蜃气楼台化大千。

3、宣雾山紫霞洞

位于邢台市隆尧县,曲洞飞云为唐山县旧八景之一。宣雾山,又称巏务山,宣务山、虚无山,曲洞飞云是阴雨天气从宣务山紫霞洞飞旋而上的彩云,有时呈白云,犹如仙女彩练、弄舞作姿,或白龙横空、雾罩山巅的一处奇景,只要来到宣务山进香的善男信女和游览宣务圣境的骚人墨客都盼着阴天降雨,目的是有机缘一睹仙女出洞、驾云升天的舞姿风采。明代知州马健把这种奇观描绘是:

白云深处洞门开,光射山头玉作胎。

待得飞龙雷电霁,葱葱笼笼气佳哉。

4、广阳山老君洞

位于邢台市沙河市渡口村北,在石灰岩构成的广阳山的山崖上,有一些不大的洞穴,如草帽洞、霜洞、石花洞、罗汉洞、千佛洞等,最著名的是位于山腰的老君洞。旧志载“老君石洞虽盛暑入凉气逼人,前有一石牛,相传老君曾驻足于此。”也有志载该洞“绝无尘秽,号圣人室。”

5、天梯山徘徊洞

天台山有36座奇洞,,另有七星洞、玄武洞、佛爷洞等。

邢台县天梯山系太行山脉,海拔500多米不算高,千余级石阶直上山顶“长寿峰”,山腰有远古洞群,洞连洞、洞套洞,曲折回环,幽深莫测。徘徊洞是天梯山的招牌菜。长百余米,洞体宽大幽深,大小支洞纵横交错,左右徘徊相互贯通且据高临下,洞口地势十分险要,果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徘徊洞与飞龙洞隔涧相对,中间架有人工天桥,站在桥上凭栏远眺,起伏多变的群峰层峦,深邃幽静的峡谷溪潭与错落别致的山野田园风光便会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6、天梯山金水洞

天梯山脚的金水洞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岩溶洞,1999年百年难遇奇旱,金泉水断流,4月3日在挖泉眼的时候,金水洞破腹而生,洞的前部是地下暗河,曲径通幽,可乘船游览。这在华北独有,洞中、水洞、旱洞及地下暗河纵横交错,水质清澈,四季恒温18℃,严冬季节洞内热浪扑面暖意融融,盛夏酷暑,洞内寒气侵袭,清神爽心,被誉为天然空调。已开发的游览线路、水路400多米未全开放,旱路800米,洞线彩灯流荧、碧波映辉、盘梯生趣,把地下溶洞奇观美景映衬得更加绚丽多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堪称太行地下明珠。

7、张果老山仙翁洞

张果老山,邢台城西北三十里,上有仙翁洞,仙翁奇洞为邢台县八景之一。

仙翁古洞是个天然岩洞,位于栖霞观后,深300多米,据说是张果老中年以后在此洞内修行。远在北宋元丰年间,仙翁古洞便被定为"邢台八景"之一而名扬四海。洞内的人文景观以张果老传说和道教文化为主,由八卦炼丹炉、聚仙阁、观音殿和天顶洞四大洞庭组成;自然景观由炼丹炉、天然岩洞、钟乳石、天然石花以及天然山泉所构成,泉水清澈见底,“注而不溢,淘而不涸”,水质清纯、甘甜爽口,经专家化验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8、云梦山鬼谷洞

云梦山鬼谷洞,位于邢台市邢台县,包含水帘洞、王禅老祖洞、毛遂洞等,是道教祖师、纵横家鼻祖鬼谷子的修行地。云梦山位于太行山主脉,由翠阳峰、轿顶峰、牛群峰等三峰围抱鬼谷崖,形成上壶天、中壶天、下壶天和天外天的壶天仙境的地质奇观,为国家地质公园,白龙泉,又称王禅老祖泉,是邢台百泉泉域中的名泉之一,从天外天飞流直下,形成栖鹰瀑水帘洞的标志性奇观,又有王禅老祖洞为鬼谷子讲经洞,此后一路形成九潭十八瀑,被誉为北方的九寨沟。云梦山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风景区。

9、棋盘山碧云洞

邢台县皇寺村南有一座大山名曰棋盘山,又名龙山。棋盘山上有碧云洞、石棋盘、灯杆石、摩崖石刻等古迹。

10、保安山清凉洞

位于邢台沙河市,大沙河北畔,沙河市与邢台县的界山,山腰有洞穴,名清凉洞,当地也称作龙骨洞。

11、云峰山大佛岩百龙洞

位于邢台沙河市云峰山大佛岩上,百龙洞,也叫龙洞。

云峰山(亦名大寨山,古时亦名戴家砦),海拨1282米,因山高直插云霄,登山到半山腰便可见云雾缭绕,故得名云峰山。云峰山腰有一大石岩其岩三面阻山,前一崎路塞之,人不能入,山凹中有一佛殿,名曰佛岩寺.据传该寺始建于唐代,明朝万历五年(1577年)六月重修,寺内石刻佛像50多尊,佛殿西二十米处有一石洞曰龙洞,岩洞深至七八米,有清泉池水三坑,曰龙池,常年有泉水。上山里许有摘星楼.

民国《沙河县志》记载:大佛岩,在皂角峪西南六里,其岩三面阻山,前一崎路塞之,人不能入,山凹中有一佛殿,岩石自为覆盖,风雨不侵。直上里许,有百龙洞,又里许,有摘星楼。

清代《顺德府志》记载:大佛岩,在城西南一百五十里,山腰中有佛殿一座,岩石覆盖之,风雨不侵。三面阻山,前一崎路塞之,人不能入,直上里许,有百龙洞,又里许,有摘星楼。

12、胡姑垴三教洞

位于邢台市内丘县,胡姑垴南与邢台县交界,山上有石峰,俗称栓驴撅。岭上有古元代建的古寺、龙泉池、石洞天然阁、三教洞、玉帝阁。现龙泉池尚存。”

13、白银山观音洞

位于邢台市内丘县,白银山,内邱县西六十里百花岩南,上出云母遥望如银,上有观音洞。

14、天台山九仙洞

位于邢台市内丘县,天台山,内邱县西六十五里,上有九仙洞,县志记载:“九仙洞,在天台山半崖,俯临涧壑,下窥无际。”

15、太子岩乔家洞

而到了明代则出了乔中和,内邱人称乔半仙。这位内邱城西关村人史称“狡吏畏惧,黎民怀念”。他官至太原通判后辞官回乡,在太子岩东侧半腰,以斗米移斗石之价,开挖了“乔家奇洞”,静隐其间,以著述为事。伏腊无间者三十余载,著有《说易》等书十几部,并成为明朝理学名士。

与鹊山并峙者为龙腾山,上有太子岩,相传虢太子与鹊并游之所,岩东有乔家洞【县志】

16、龙腾山太子洞

内邱有蓬鹊山,亦名龙腾山,即汉志蓬山也【寰宇记】

与鹊山并峙者为龙腾山,上有太子岩,相传虢太子与鹊并游之所,岩东有乔家洞【县志】

蓬鹊山“太子洞”,洞外曾经是雄伟的大殿,四处散落着汉白玉的石料,有的雕花很精美。相传虢国太子曾在此居住,并与扁鹊一起采药。太子楼始建不详,后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重修,今楼废洞存,洞凿于山壁上,深2丈,凭栏东眺,可见松柏苍苍,白云出岫,红日升空。险峰千仞,峻岩百层,草木丰茂,松柏秀荣。太子洞佐罗的山岩,名曰太子岩有众多的沟谷峻岭,奇峰怪石,深渊悬崖。清代则出了有名的“雷公道人”。此人姓名不详,居乔家洞、太子洞修行多年,成为一代名医,人称疯癫神医,浪迹天下。明代嘉靖年间顺德府知府高潜题太子洞曰:

五云连石阁,万象俯平川;

羽翰青霄上,凌风驭列仙。

17、青松山秦王洞

位于邢台沙河市西南沟村南青松山的最顶处,是沙河及附近最大的天然溶洞。因传李世民曾在洞内屯兵,故名。当地百姓也叫藏羊洞。该洞是典型的石灰岩山体内形成的溶洞,洞口因塌落而形成,水平展布,直径约10米,主洞高约30米,宽也有30多米,东西向延伸,长约四五百米,其宽敞宏大,令人称奇。在西南侧乱石缝后,有个高约十多米的侧洞,人称水帘洞,洞内上下左右全是型态各异的钟乳石,使人如入雪雕玉就的童话世界。沿北侧而出,洞壁上也有几处令人陶醉的钟乳石景点。另外,此道的中途,竟还有一处暗藏地下的溶洞,人称地藏殿,该洞只容一人爬进,但洞体比水帘洞要宽敞许多,内有一些浑圆凝重的钟乳石,但洞壁石质松软,人们常到此求药,塑有地藏菩萨像。秦王洞是沙河及附近最大的天然溶洞。当地近年对此洞进行开发,增添了不少人文景点。

18、白云山白熊洞

光绪年间《邢台县志》记载:“白云山,又名“王保寨”,自寒风垴东此山为最高,险崖有洞,深不可测,名白熊洞。

19、太安山白龙洞

俗呼大安山。位于白庄村西,山体为石灰岩,海拔906米,有著名的封峦寺遗址。大安山高峻清秀,林木茂密,山体石灰岩质,山崖有多处石洞,其中北山的白龙洞最大,洞口东侧崖壁上有两个不大的小洞,人传坐到白龙洞口,向那两个洞内投石子,若投中左边的一个可生男,投中右边的一个可生女。旧时有好事的年青人常来此投石向之,今日只是作为游玩取乐的趣事而已。

20、红枫山紫云洞

位于邢台沙河市,又名金牛洞, 红枫山又叫南奶奶顶,山顶上有圣母殿、菩萨庙、香客楼等名胜,并在历史上有好多神话传说。主峰西侧是悬崖峭壁,有登上台阶数千层,直达山顶,主峰南侧修有盘山大道,车辆可通山顶。山顶朝村的一面有两棵长青柏树,树龄多大,无人所知。村里的长寿老人说,从自己爷爷记事起,树就这么大。红枫山上长满了野生枫树,其气势之大,面积之广,堪比北京香山。每到金秋十月,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主峰西侧是悬崖峭壁,有登山台阶数千层,直达山顶。主峰南侧修有盘山大道,车辆可通山顶。山南半山腰有金牛洞、西南面有桃花洞、石洼山泉等景点

21、凌霄山朝阳洞

邢台县凌霄山有朝阳洞,或曰民进洞?明末清初,中天未来佛(凡名刘财运、刘才运)在此山滴水岩、朝阳洞修行,创灵空教。

22、凤冠山白云洞

位于沙河市柴关乡石门沟村东南、王硇村西南的凤冠山(又称“笔架山”、“青龙山”)上,俗称为鸡冠山,因洞内供奉着释迦牟尼如来佛祖而得名佛祖洞;又因其洞口常年有白云缭绕,又称“白云洞”。洞中现存最早的石碑是明崇祯年间的。康熙年间的石碑记载:其“入乎云端,起于空际,此真天造之胜景,地设之奇观也”;乾隆二十年《重修菩萨合洞神袛碑记》记载:“观青山层翠,峻岭重叠,白云出岫,奇观异常;况洞在半崖之中,犹如南海一所。洞外有庵,茂林青竹,百花美味;洞内且曲折幽深,赞言不尽,又有麋鹿衔花,白猿献果,狮吼常鸣,鹦鹉每叫,真是菩萨高隐之处,诸神幽栖之所”;嘉庆年间的石碑记载:“虽非洛伽山胜景,而南山与南海等量,白云与白莲齐观,茂林与竹林比美,与洛伽之地又何择焉?“诚沙邑第一胜景”。白云洞西二里多的鸡冠山腰另有一洞。人称白云洞上洞或无底洞。该洞水平位置较前洞为高,从山下无法上去,需从山顶处攀援而下方可到达洞口。洞口不过一尺见方,需爬着进去。洞内黑暗潮湿,幽深莫测。该洞似乎是由水溶山岩的夹缝形成的,或高或低,或宽或窄,窄处一、二米,宽处有十来米,很难走,有时需攀爬,有时需匍匐,有大门坎、石炕、石锅、蝙蝠洞等去处。洞壁上有突出的岩块,也有轻云流水般的乳石纹样,大洞中有晶莹剔透妙不可言的石笋、石花,大的有一人来高。该洞内双洞、叉道很多,有人说深有数里,真正走到头的不多。是年轻人探险寻幽的好去处。

23、南山菩萨罗汉洞

菩萨罗汉洞,位于沙河市柴关乡北盆水村南二里多的“南山”山腰,为石灰岩单体洞穴。山洞在一山体石崖下,坐南朝北,洞口有木门,洞的前部是一个宽大的洞庭,高约三米,距离洞口约十米的正前方是一座石供桌,上面有一尊石雕文珠菩萨侧身骑狮坐像,两侧紧靠洞壁整齐地排列有关羽、韦驼及十八罗汉石像。罗汉石像一米多来高(比真人稍小),姿态各异,表情不同,栩栩如生,这些石像均为明代北盆水人杨福所刻。位于北盆水村南约二里多的山脚处。该洞系石灰岩天然洞穴。洞口一丈有佘,洞深约3丈。洞内正前方石供桌上,有石雕观音菩萨(或文珠菩萨)骑狮坐像,及善财龙女,两侧整齐地排列有关羽、韦驼两位护法神将及十八罗汉像,这些罗汉四尺来高,或站、或立、或坐、或抱膝、或盘腿、或坦胸露腹,、或正襟危坐,姿态各异,表情不同,栩栩如生,可惜多数头面被砸。洞外岩壁上碑载这些石像是明代所刻。

24、牛神口插旗垴金牛洞

位于孔庄东的沙河(野河)东北岸,扼山川出口,形势险要。海拔585米。李世民曾在山巅插旗,今插旗坑犹在。。插旗垴南侧山脚紧靠河川处有一石洞,名金牛洞,传有金牛入内故名。

25、红枫山无底洞

王硇村南就是红枫山,漫山遍野的野生枫树。而附近山上,还有两个大山洞,其中一个被当地人叫做无底洞的山洞,就是当地村民也没有下探到过最底部,不知道有多深。

26、翠阳山道士洞

邢台县,仙界山附近,因为古代曾有道士在附近的翠阳山修练,留有老道洞,因此起名老道旮旯。

27、黄榆岭广阳洞

广阳洞,位于营里村西北、黄榆岭佛爷山与姑子岩相接的悬崖峭璧下,此洞并非平常所见的洞穴,而是一个三面环山、长有数百丈、高有二十多米的扇状“山坳”,上面峭壁环状收口,一面朝向山谷,形如瓮天;下面有硕大的平台,能容纳百余户人家居住。洞名为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邢台县知县朱诰题写,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洞前有一“珍珠瀑布”,水滴从壁顶流下,象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散落一地。清康熙年间顺德知府(后升迁为刑部尚书)李京为其题诗:“百丈悬崖万岭围,半天瀑布雨霏霏,日光水影碧空落,疑是春山上下飞”。耐人寻味的是,邢台县知县朱诰竟然为这里的美景所诱惑,挂冠辞职在此隐居,度过晚年生活,至今在洞下平台上保留有一个损坏石灶、两盘石磨,传说是朱诰在此隐居时使用的简单生活工具。

水门山 府城西一百二十五里又五里为广阳洞又二十里即黄榆岭。

28、延寿山甘露洞

延寿山,在邢台县宋家庄村东0.6公里,海拔718米,半山腰有僧人静修大洞一处,有石桌、甘露池、甘露井等景观,山谷有小洞穴多处,古井多处。

29、马鞍山仙人洞

顺德府城西北三十八里,山脊隆起宛似马鞍,山腰有洞,可容千余人,戍兵防秋常屯于此。《邢台县志》记载:巅起伏如马鞍,山阴有石洞,名仙人洞,阴有泉生石中,止而不流,即金泉,昔寨兵防秋屯于此。

30、杏峪岭阴山白龙洞

邢台内丘杏峪口,古名锦绣堂,为明长城重要关隘,在邢台内丘县杏峪风景区,有阴阳山自然景观,嶂石岩地貌”,与广东韶关的丹霞山命名的“丹霞地貌”和湖南张家界命名的“张家界地貌”并称为中国的三大砂岩地貌。

阴山,在一个高大山体上有一个天然石洞(又称白龙洞),洞内有一尊白龙的石雕,洞口有座小庙,供奉着雷公的塑像,墙壁上刻有“光绪三年”的字样。以前每到旱季,村民们就将木制的雷公抬下山去求雨。

31、剑劈峡刘秀洞

位于邢台沙河桃花源风景区,沿“一线天”拾阶而上,从金殿飞瀑下沿湖边西行,过草白玉石桥,迎面一条巨大峡谷横亘脚下,两壁如削,深不见底,峡口处两个“V”形谷遥遥相对,状如“十”字,神似剑柄,这是“剑劈峡”。

“剑劈峡”的尽头是刘秀避难的山洞,洞口“福地洞天”四个大字向人们叙述着遥远的记忆。如今洞前已植“汉牡丹”,花大色艳,长势喜人。“刘秀洞”北行有一山湾,山壁光滑,纹理清晰,是亿万年风化水蚀形成的典型的Ω形山谷,夏日绿荫如盖,山泉淙淙,真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山流”之意境。

32、紫金山桃花洞

邢台紫金山除了紫金山书院外,最“箸名”的景点之一当属极顶南侧的桃花圣母洞,老乡说桃花圣母非常灵,有必应求。这个桃花圣母就是桃花女,周公与桃花女的传说诞生于邢台本土。

33、邢台铁钗山龙骨洞

龙骨洞位于邢台石坡村南3公里的铁钗山上,因传说洞内有龙骨化石而得名。铁钗山的山坡阳面上下分布着5个大小不一的山洞,其中位于山体下部、山沟旁的龙骨洞最大,面积约有七、八十平方米,洞口面朝东南向的阳面,洞口下面是一条干涸的河沟,四壁和洞顶凹凸不平,地面较为平整,洞中放有一张明代的石供桌,供桌上雕刻着精美的二龙戏珠、神像等,洞内四壁和天顶都有火烧的痕迹。在龙骨洞下方,相邻的山洞面积也很大,上次来时将其误认为是龙骨洞。在另一个山洞里,四壁和洞项上悬挂着的钟乳石宛如盘龙出海,尉为壮观,洞壁、洞顶上还绘有彩色的原始岩画。

铁钗山上原有明代石碑二通,清代石碑三通,现明代石碑已不知去向。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顺德府知府张名世所立的《重修天仙圣母碑记》记载,龙骨洞古时名为“行龙洞”,万历年间人们在行龙洞建起一座天仙圣母神庙,供奉天仙至女碧霞元君,庙宇香火旺盛,前来观者莫不唏嘘长叹。顺治年间,道人樊和顺、陈怀等人组织重修。清代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所立《重修行龙洞碑记》记载,石坡头、高奇、坚固三个村的王罗胡梁董常任郝许诸君重修行龙洞。清代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所立《重修龙神庙龙池碑记》记载了重修龙神庙、龙池的情况,其中提到过去这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龙池水清见底,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

因为人们曾在洞内发现了大量远古时代动物的骨骼化石,而把此洞叫做龙骨洞,这里可能是邢台人的祖先曾经居住的地方,据说抗战时期,日本考古学家曾在这里发现了可媲美北京人的原始人骨化石,并撰写了太行山前原始人的学术论文,可惜资料和文物均在战争中遗失。龙骨洞内石供桌旁挖出大量古动物化石及部分植物化石,化石上有人为砍砸痕迹和火烧的痕迹,应该与早期人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其中的两块古化石,被河北省文物研究处鉴定分别是野猪下颌骨和鹿的下颌骨,为第四纪中更新世动物化石,距今13万年以上,旧石器时代产物。这些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对研究邢台地区自然地理气候变迁、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34、鼎梅山铁拐李洞

邢台小西天——又名鼎梅山,栲栳红山,奶奶顶。属太行山山脉,海拔1098米,为邢台最高峰之一,在邢台八大名胜中又名列第一。此山不但群峦积翠,危崖峭壁,古木横空,重林苍郁,而且庙、殿、楼、寺、洞等名胜古迹多掩翳于山麓古木之间。山腰多天然石洞。有水帘洞,白沙洞,纺花洞,老仙洞,旱仙洞,九连洞,老虎洞,无底洞,金牛洞。其中素有盛名的有纺花洞,九连洞,老虎洞,洞深无底。

靠小西天峰顶东侧有扁脑山,在扁脑山背后,有一小峰,名壳捞江山,因又象麦秸垛,也有人给它起名麦秸垛山。山形珠圆玉润。山壁中间有仙人洞,相传八仙之一,李铁拐就是在此练飞崖走壁摔坏了腿,故在此洞修炼成仙。

35、五指窑朝阳洞

在邢台内丘县老人峰南2公里,其上有5个山洞,名朝阳洞。

36、峡沟挂壁山洞

位于邢台沙河市峡沟水库,挂壁山洞外的悬崖下就是峡沟水库,水质清澈,水色特殊,或碧绿或墨绿,与红色的绝壁红绿相对,形成非常好看的山水画卷。洞内比较狭窄,行人、摩托车、三轮车、拖拉机及小型汽车能方便地通过,其他大型车辆则无法通过,只能停放在洞外宽阔处。山洞分为若干段,有两段较长,里面漆黑一片,不得不打手电或用手机照亮。洞中每隔短则几米长则数十米,便会向外开出一个洞窗。这样既可方便洞中采光,又能让行进在洞中的人们随时观瞻青山绿水和奇异的岩洞风光。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山洞,比如临城县嶂洪洞,不老青山王母洞、滴水洞,明月寨的老母洞、凤凰崖的龙凤洞等等,不一一而述。

不老青山王母洞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OfWDmwBmyVoG_1Z-zC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