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亲吻病”吗?
前一阵,22岁的小陈,就因为和女友的一次热吻,被连夜送进了医院。
这让熊猫君立马回想起之前看到的另一个新闻:因为被人亲了下嘴巴,2岁萌娃当晚发高烧、甚至面瘫...
秋天本就是“亲吻病”的高发季。中秋刚过,又即将迎来国庆,一大波亲吻正在向娃袭来!
贴心如熊猫君,必须赶来提个醒!
“亲吻病”高发于学龄前儿童
“亲吻病”的学名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
EB病毒有多“可怕”?两个数据了解一下:
95%以上的成人都携带着EB病毒!主要由口腔分泌物传播。如果抵抗力低下时,就会传染、发病。
最多见于学龄前的儿童!在我国,因为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原因,EB病毒感染多在6岁以前出现!除了亲吻,口对口喂食、共用餐具、飞沫等行为都可以引起传播。
亲吻病的症状,很容易和流感傻傻分不清。熊猫君特意做了一张表,仔细查看、建议保存!
如果还是还是分不清?那就交给专业人士,到医院抽血检查一下吧!
EB病毒是怎样夺取孩子生命的
我们上面说了,“亲吻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这说明啥?
好好对症治疗、做好护理,没有引起病发病,一般1周之后,娃又恢复了生龙活虎。
不过“亲吻病”虽不难治,但比感冒更粘人的一点是,它会侵犯人体的各个脏器组织,引发很多并发症!
发热
物理退烧。必要时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安排!
(如果孩子精神状态好,即使体温超过了 38.5℃ 也可不使用退热药;若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即便体温未达到 38.5℃,也可以使用退热药)
注意:脱水症、肾脏功能不全的宝宝,这两种退热药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哦!
淋巴结大、咽炎
有些情况需较彻底地清除体内剩余的病毒,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或者静脉注射抗病毒药物,比如:阿昔洛韦。
预防脱水
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比如:口服补液盐Ⅲ。
如果孩子抗拒口服补液盐的味道,可以在里面加点果汁。(家长们不用担心,添加果汁并不会改变其成分,目的只是让其改变口味,让孩子更喜欢喝)
嗓子疼
可以选择软烂一些的、易于吞咽的食物(生病期间情况特殊,固体食物的摄入并没有那么重要)避免偏硬的食物加重吞咽疼痛。
可以吃些凉的东西缓解,比如:凉的酸奶、果汁等(孩子生病期间实在不愿意接受白水,果汁也可以选择。)
注意:选择温和的果汁,避免柑橘、西红柿等太酸的果汁。同时,要让娃多多卧床休息,家里勤开窗通风。
出现这些症状赶紧就医
发烧体温一般在39度左右波动,吃退烧药也没用,发热持续一周左右,并伴有眼睑浮肿,有些儿童可持续发烧10余天。
咽喉痛、扁桃体红肿、淋巴结肿大、眼睑肿大喉咙有化脓性的白斑、眼睛肿。
约10%的患病儿童皮肤可出现皮疹,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呕吐。
约20%的患病儿童可以出现肝脏肿大,肝区压痛,比较类似肝炎的症状。
想预防,一定要注意这件事!
对嘴亲吻!
还不只是EB病毒,大多数耳熟能详的病原体都能通过亲密接触传播,如:幽门螺杆菌、口腔细菌等。
尤其这7类人,千万不能密切接触孩子!
脸上有疱疹引起的皮疹(水疱)正在发作。
不仅不能亲吻宝宝嘴巴,只要长疱疹的地方都不要接触到孩子。
患有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人。
化浓妆的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
拉肚子的人。
感冒、咳嗽的人。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
另外,孩子的手脚也不要亲。孩子爱吸手脚指头的幼儿很可能把刚刚被吻过的小手放进口中吸吮,增加病菌感染的机会。
父母一定要懂得拒绝,最后,熊猫君倾情提供几招好用又不伤感情的婉拒大法:
建议亲友亲孩子的脸颊、额头、头顶,或者牵手、拥抱代替;(不要亲娃的手脚,我们上面说了)
对于不好直接拒绝的长辈,可以推脱孩子最近不太舒服,不能随便摸和亲;
婴儿车上做一个【不要触碰宝宝】的标识;
大一点的娃,教他亲吻别人时,只亲脸颊不亲嘴,有人走过来想亲他时,可以把脸颊侧过去。
转发这篇文章到朋友圈,先表明一下你的态度!
ps: 对于EB病毒家长也不用过于恐慌,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旦感染后治愈,基本可以达到持久免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