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为人类努力的企业家

2020-05-12   知识圈app

原标题:那些为人类努力的企业家

张维迎教授曾经有一个设问:

什么改变中国?

他的答案是:

企业家改变中国。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一部现代化历史,哪一页能少了企业家?

无论是工业革命的产生,还是各种五花八门的产品,背后都是企业家。正如张维迎教授所言,人类现代化以来,整个经济发展的逻辑是:市场规模决定分工专业化,分工专业化促进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劳动生产率提升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后收入会增加,从而能够扩大市场规模,如此等等。

这是一个正循环。而启动这个正循环的核心,就是企业家,尤其是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企业家。

然而,企业家被污名已久。张维迎教授归纳过,传统文化里,没有企业家的位置,而在马克思正统理论里,企业家又成了剥削的代名词。

理解企业家并不容易。

并不是所有企业的负责人都算是企业家,比如,国企的负责人严格说就不能算企业家,他们更准确的身份应该是官员。

选拔国企负责人的过程,与选拔官员类似,但与市场选择企业家并不一致。企业家必须对市场负责,并为他的决策承担市场风险,但官员只需要对任命他的上级负责,并且往往不需要为他的决策承担市场代价。

所以,国企长不出负责任的企业家。这被张维迎教授称为:国有制下的企业家不可能定理。

最重要的,真正的企业家,要具备企业家精神。

那么,企业家精神是什么?

张维迎教授总结了三点。他认为,要理解企业家精神是什么,必须先理解企业家精神不是什么:

第一,企业家决策不是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是基于数据和计算,企业家决策是基于想象力和判断。

第二,企业家决策不是给定约束条件下选择手段,而是改变约束条件本身。

第三,企业家的目标不仅仅是利润,还有超越利润的东西。

在我们所身处的这个时代,超越利润、超越既有约束条件、又极富想象力的伟大企业家,不管我们认识还是不认识、听说还是没听说,其实我们的生活里,已经处处是他们的影子。

人类已经极大的受惠于他们,而且未来我们的生活,也将被他们的想象力、被他们的创造力拓宽。

这些企业家,都是梦想家,都在为你、我,为改善每一个普通的人类生活而努力。

今天,我们聊聊其中两个响当当的人物:伊隆·马斯克和比尔·盖茨。

01 人类的未来在火星

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大名鼎鼎的现实版“钢铁侠”。

| 伊隆·马斯克,全球最著名的企业家,特斯拉和SpaceX的CEO。

图片来源:Forbes

前几天,5月5日,马斯克的第六个孩子,和现任女友格莱姆斯(Grimes)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取名为“X Æ A-12 Musk”。

就在公众摸不着头脑的时候,格莱姆斯在推特上解释了这一名字的含义:“X”表示未知变量,“Æ”是“精灵语”中“Ai”的拼写(表示爱/人工智能)。

至于“A-12”则是两人最喜欢的飞机型号的前身,这种飞机“没有武器,没有防御,只有速度”,“战斗力强,但非暴力”。“A”还代表着格莱姆斯最喜欢的歌“Archangel”(大天使)。

| 格莱姆斯解释新生儿名字“X Æ A-12”的由来。

图片来源:格莱姆斯推特截图

不过这个名字有点“坑娃”,因为根据加州法律,姓名只能由英语中的26个字母组成,这样的名字,有可能没法合法登记。

马斯克的脑洞,真是不一般大。

作为现任特斯拉和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CEO,SolarCity(太阳城公司)的董事长,他也一直以脑洞大而出名。

最近的例子是疫情爆发后缺呼吸机,于是,马斯克想出了用汽车零部件制造呼吸机的点子,而且还成功了。

不过马斯克最出名的脑洞,还要数他的火星移民计划。

按照马斯克的设想,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再过4年,也就是2024年,首批人类将登上火星。

到2050年,这个人数将达到100万。

进一步地,人类将成为火星的“殖民者”,在火星在建立城市,发展文明。

| 想象中的火星“社区”

图片来源:SpaceX

你能够想象吗?

从2002年创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到现在,不过十几年时间,但马斯克正一步步地,使人们眼中“不可能”的火星移民变得可能。

2008年,SpaceX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由私人投资和研发的液态轨道火箭“猎鹰1号”(Falcon 1)。因为猎鹰1号火箭可部分重复使用,有效地控制了发射成本。

| 2008年9月28日,猎鹰一号首次发射成功。

图片来源:Britannica

两年后,新一代猎鹰九号(Falcon 9)火箭将名为“龙飞船”(Dragon)的太空飞船成功送往了国际空间站,太空私营化、商业化的时代由此开启。猎鹰九号是一枚“完全可重复使用的重型运载火箭”,不仅发射成本被大大降低,也给传统的航天市场带去了革命性的冲击。

| 2010年12月8日,载有龙飞船的猎鹰九号发射升空。

图片来源:NASA

而龙飞船,同样是目前唯一可重复使用的货运飞船。

下一步,也是马斯克和SpaceX正在做的事,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发载人龙飞船。

| 载人龙飞船内舱

图片来源:SpaceX

马斯克已经展示了,这一目标取得的进展和实现的可能性。他让人们相信,他和我们,都在接近登上并移民火星的梦想。

这个曾在旁人看来十分疯狂的念头,这段从地球到火星平均长达1.4亿英里的旅程,对于马斯克来说似乎触手可及:“如果人们想去火星,那么是有办法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去的”。

在马斯克看来,移民火星最大的阻碍,不是技术或距离,而是费用,从火星到地球昂贵的“路费”。

这正是他成立SpaceX的原因:降低太空运输成本,让更多的人能够支付得起这笔费用。

2016年,在墨西哥举办的国际宇航大会(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Congress,IAC)上,马斯克表示,购买一张开往火星的飞船票价需降至20万美元左右,才能实现人类移民——而不是像阿波罗计划那样只是把极个别人送上另一个星球。

20万美元,差不多相当于美国中等水平的房价。

| 马斯克在国际宇航大会上演讲。

图片来源:Washington Post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飞船能够完全重复利用。这个条件,马斯克已经达到了。

其次,在燃料方面,应该使飞船在轨道绕行时也能补充燃料,燃料选择要恰当,在火星上也可以生产利用。

这种理想的燃料是甲烷。它的使用成本要比氢气等低得多。

马斯克踌躇满志地认为,满足了这些要素,移民火星完全是有可能实现的。甚至,超越火星,人类可以去往太阳系的任何地方。

为什么马斯克如此执着火星移民?

因为在他看来,人类文明将会有两种走向:一是留在地球上,最终在某个时刻迎来灭亡;二是移居其他星球,成为“多行星物种”(multi-planet species)。

移民火星,就是走向“多行星物种”的第一步。

这是全人类共同的未来。

02 人类共享同一个梦想

作为微软科技大佬,比尔·盖茨(Bill Gates)的故事几乎人尽皆知:从小就显露出高于同龄人的领悟力,中学时开始开发电脑程序,大三时从哈佛辍学,将全部精力投入微软,并凭借Windows系统成功建立起微软商业帝国,曾在1995-2007年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

| 比尔·盖茨,美国企业家,慈善家。

图片来源:Forbes

还有呢?

2008年,盖茨退出微软管理层,并把580亿美元的个人公司财产捐给了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简称盖茨基金会)。如果说,在这之前,盖茨是作为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形象出现的,在这之后,他最主要的身份变成了:慈善家。

盖茨基金会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而它关注的范围,或许就如鲁迅所说的那句“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

| 位于西雅图的盖茨基金会总部

图片来源:Devex

比如,公共卫生。

盖茨研读世界发展报告,发现在美国已几乎灭迹的霍乱、疟疾,仍在夺去非洲成千上百人的性命。而这一切的源头,是当地简陋肮脏的厕所和落后的污水处理系统。

于是盖茨力图建设可循环的“新世代厕所”,他带着罐装粪便上台演讲,以期引起更多人对全球公共卫生的关注。

| 2018年,盖茨在“新世代厕所博览会”(Reinvented Toilet Expo)发表讲话。

图片来源:NBC news

比如,儿童疫苗。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疫苗的发明,就令发达国家的小儿麻痹症传播成为了历史。但在非洲的贫弱国家,因小儿麻痹症而行动困难、瘫痪的孩子还比比皆是。

于是盖茨投资数十亿,把疫苗带往这些国家。为了消除人们对疫苗的“偏见”,他亲自去往尼日利亚,劝说当地宗教领袖们协助接种疫苗。他和团队利用数据算法和卫星地图,算出甚至预测出高发病地区,最大化了医疗人员和资源的调配效率。

| 盖茨在尼日利亚

图片来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F)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疫情中,盖茨同样将关注点放在了疫苗的研发上。

4月3日,在与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崔娃(Trevor Noah,特雷弗·诺亚)的连线中,盖茨表示,基金会正投入数十亿美元,为研发多种疫苗建厂投资。虽然“最终我们最多只能选择其中的两种疫苗”,但这样能保证研发速度足够快。

“浪费”了钱,但节省了时间,与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损失相比,这点损失是“值得”的。

| 崔娃连线盖茨

图片来源:Comedy Central

而盖茨基金会,也一直给予着疫情受灾地区慷慨的资金支持。

早在1月底武汉疫情告急之际,盖茨基金会就给中国捐赠了500万美元。2月,新冠病毒逐渐扩散并蔓延至全球,盖茨基金会又承诺将投入1亿美元的资金来应对疫情,并随着疫情形势持续提供资金支持。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暂停对世卫组织的捐助时,盖茨直接与他“对着干”,抨击特朗普的行为,并向世卫组织捐款1.5亿美元。

再比如,教育。盖茨基金会设立各类奖学金,始终致力于推动贫困人口的教育发展。

还有气候环境。

工业制造中广泛使用的煤炭、石油等化工能源,燃烧后向空气中释放了大量温室气体,造成了全球的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形势逐渐变得严峻。

于是盖茨极力倡导能源革新,大力投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研发与利用,并通过技术提高制造业的能源使用效率。

盖茨所关注的,从来不是个人的事,也不只是身边人的事,不是某个地区、国家的事,而是属于全人类的大事。

而在全球资源分配还极不平等的情况下,贫困地区的贫苦人们,便是他首要关心和帮助的对象。

盖茨努力实践的,正是在盖茨基金会官网上醒目展示的那句,来自妻子梅琳达·盖茨的一句话:

“无论人们的生活条件如何,无论他们生活在哪里,生活得怎样,我们都共享同样的梦想。”

(Whatever the conditions of people’s lives, wherever they live,however they live,we all share the same dreams.)

| 盖茨和妻子

图片来源:CNBC

这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

03 他们改变了人类

马斯克和盖茨,一个向往火星,一个致力地球,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当然,他们都是企业家,而且是全球赫赫有名的成功企业家。

而社会发展的进程,一直离不开企业家们的推波助澜。企业家精神历来被认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William Baumol)在《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从美索不达美亚到现代》一书中,分析并肯定了从古至今的企业家们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他直言道:

“创新型生产性企业家精神是曾经推动并将继续推动现代世界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提高的独特现象。”

| 《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从美索不达美亚到现代》

作者:[美]戴维·兰德斯、乔尔·莫克、威廉·鲍莫尔

译者:姜井勇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

没有企业家精神,便没有以往的“增长奇迹”,也没有人类社会如今的模样。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早在183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 Cantillon)就指出:“企业家使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

后来,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更将企业家定义为资本主义的“灵魂”,“企业家精神”则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和无形财富。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erdinand Drucker)将其特征总结为:创新、冒险、合作、敬业、学习、执著和诚信。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创新。

正是由于企业家们“创造性的破坏”,新的产品和服务不断被生产出来,市场效率提高,社会生活得以改善,人类生存的边界才能不断拓展。

这是企业家们的经济贡献,而与此同时,他们还背负着深厚的社会使命。

一个好的企业,不必承担企业生产之外的社会责任。只要企业能为社会提供质量足够的好产品,其实就已经承担了最重要的社会责任。

但企业家还略有不同。

判断一个好企业家最关键的标准,不仅仅是技术能力或商业成就,更重要的,反而是他面对社会的视野、责任和领导力。

一个好的企业家,他所做的事不仅仅与个人有关,而关乎整个人类共同体的命运。

他的梦想,能变成每一个普通人类都能享受的伟大产品:比如比尔盖茨的个人电脑;比如马斯克正在为人类创造的火星生活。

没有企业家的人类视野,就不会有这样极大改变人类生活的伟大产品。

他们的伟大之处,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心怀世界,并以超人的智慧改变了世界,塑造了我们整个现代社会。

他们的梦想,其实就是人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