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在外打工,我是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的。爷爷守着几亩薄田度日,每天吃饱饭都是奢望。就是在这种坏境中,爷爷告诉我:“再穷也要读书,不读书将来就没有出路。”
为了离开穷困的家乡,能够到大城市生活,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我每天都刻苦攻读,终于考上了大学。但是家里连几千块的学费都凑不出来,爷爷向周围的人借钱,得到的只有别人无情的嘲讽。说我读书好又有什么用,还不是没钱上大学。
听了这些话,尽管很伤心,我还是厚着脸皮去求街坊四邻帮忙,别人一次又一次的拒绝,让我心灰意冷。落寞的走在路上,我碰到了一位沿街化缘的老僧,他已经70岁高龄,同样受尽了别人的冷嘲热讽。于是我请他到家里吃了一餐斋饭,老僧为了感谢我,对我提点了一番话。
“再失意还是要活着,不如坚强面对;再痛苦还是有希望,千万不能放弃。”70岁老僧说:穷到被人看不起时,做好这二件小事,早晚时来运转。
一、坚守自己的志向
曹操说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句话的意思是,千里马匍匐在马槽旁边,虽然年龄已经老迈,但是它依然有驰骋千里的雄心壮志。壮志凌云的人,即使自己已经到了晚年,奋发进取之心也永不停歇。
真正能够成功的人,一天也不能离开志向而活。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奇人,他有一位高徒叫做苏秦。苏秦跟随鬼谷子学成了纵横之术,他出山后到各个诸侯国去游说,别人都嘲讽他只会呈口舌之利,没有人看得起他,也得不到任何成功的机遇。
一般人这个时候早已灰心丧气,但是苏秦尽管落魄潦倒,却不改志向,坚信自己早晚有一天可以发达显贵。于是他回到家中,刻苦研习《太公阴符》之谋。苏秦昼夜伏案钻研,晚上瞌睡了,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清醒了就继续学习。
抱着这样的志向,苏秦终于学有所成,研究出了合纵之术。于是他先后出使六国,联合抗秦,最风光的时候,佩六国相印,实现了自己显达于世的志向,让自己名留青史。俗话说:“志当存高远,不顾世俗笑。”一个人就算再穷,只要能够这样去坚守志向,早晚时来运转。
二、持之以恒的进取
“强者不自勉,或死而泯灭于无闻;弱者能自力,则必有称于世。”这是曾国藩非常推崇的一句话,意思就是一个人再有本事,如果不努力进取,也有可能遭遇败亡,或者蹉跎人生,最后庸庸碌碌、默默无闻。
但是弱者只要肯花费功夫去刻苦学习,早晚也会有值得别人称颂的过人之处。这句话被曾国藩记于书案之上,当成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时刻保持进取之心。
曾国藩是世人心目中成功者的代表,但是他也有人生不得志的时候。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耕读之家,他从小就背负着光宗耀祖的重任。他的爷爷曾玉屏从来不让他劳作干活,而是让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读书上。即便是这样,曾国藩先后六次参加科举,都失败了。
当时亲朋乡邻很多人都嘲笑他,说他根本不是读书的材料,但是曾国藩却没有因为这些打击而放弃,反而激发了他进取的决心。通过刻苦努力的攻读,他终于在第七次科举时高中进士,进入了仕途,短短几年就连升十级,成为封疆大吏。所以曾国藩才说:“天下事无不可为,但在人自强如何耳。”一个人就算身处逆境,只要肯进取,好运气早晚会到来。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这是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家族子弟的话。遭遇穷困,也要坚定志向;人到暮年,不歇奋斗之心。这只是人生中的二件小事,如果你也能做到,好运自然而来,恭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