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这是唐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对江西的歌颂,物华天宝这个成语,就诞生在江西。
那么“物华天宝”具体是指的什么呢?
这里先说答案——宝,指的是江西丰富的矿产。详细讲述,请阅正文。
海昏侯墓出土金饼
1300多年前,初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天才诗人王勃来到当时的洪州城,即今天的南昌,在滕王阁落成后的一场盛大Party上,诞生了那篇名满天下的《滕王阁序》。文章之中,处处用典,字字珠玑。其中,有个词语是王勃的首创,那就是“物华天宝”,这个词是专为歌颂江西而生。
它的意思是,指各种珍美的宝物,出自《滕王阁序》这个对子: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很多人以为这只是夸张的描述,并非实质,其实不然。在这里,王勃用“龙光射牛斗之墟”进一步解释“物华天宝”的内容。这里的宝物,说的是江西大地上,以青铜宝剑为代表的器物。
南昌滕王阁
龙光,指的是宝剑龙渊射出来的光辉。江西出宝剑,史书对此是有明确记载的。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丰城)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
龙泉,即唐之前所说的龙渊,因避讳高祖李渊而改名。注意,龙泉剑铸造地,并非一定在今龙泉市,今龙泉设县是在唐代——在春秋战国,古老的百越之地有许多地方擅于铸剑,江西北部的干越,也是其中一处。
|越王勾践青铜剑,湖北博物馆藏|
春秋时期,江西之地被称为“干越”,当时就以青铜铸造闻名。《战国策·赵策》有记述:“夫有干越之剑者,押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意思是,拥有一把干越之地所产宝剑的人,不敢轻易使用,要把它收藏起来,因为这是难得的宝贝。
|春秋青铜剑,南昌海昏侯墓出土|
春秋时代青铜宝剑在史料中的若隐若现,是江西铜矿资源的惊鸿一瞥,是江西矿业的历史序幕。
春秋时的干越,对今天江西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余干、新干等地名,就是古干越文化的深刻烙印。1989年秋天,新干县大洋洲镇(当时为大洋洲乡)程家村,发现了一座沉睡了3000多年的商代时期大墓,其中有475件精美青铜器重见天日。
历史教科书对中原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呈现较多,而当时的长江流域,尤其南岸地区,在人们印象中是暗黑、蛮荒之地。这些精湛工艺青铜器的出土,可能会修正人们的传统认知。
这种造型的青铜大钺,已成著名表情包
(新干商墓出土青铜雷纹青铜钺)
这件青铜虎兽,应取材于我国南方常见的华南虎
(新干商墓出土伏鸟青铜虎)
造型之精致,设计之精妙,似乎超越了那个时代
(新干商墓出土方腹提梁卣)
(新干商墓出土蝉纹青铜刀)
如此造型和形象,仿佛动漫形象穿越
(新干商墓出土神人青铜面具)
(新干商墓出土兽面纹青铜胄)
先秦过后,江西的铜矿继续书写传奇。
从汉代到宋代,江西是全国人民喜爱的生活用具——铜镜的主产区。宋代饶州(今鄱阳县一带)的许多作坊,更是成为优质铜镜界的著名品牌。
魏晋以来,佛教在中国盛行,江西是铜铸佛器的重要产区。其中,晋代庐山归宗寺的铜鼎高四尺、重七百斤(当时一斤约等于今1/4千克),南朝梁武帝时期,南昌大佛寺正殿的大佛高一丈六尺,重三万六千斤;五代十国的南唐时期,南昌佑民寺有铜钟,高七尺、周长一丈四尺八寸,重达万余斤。
江西的铜,不仅影响着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信仰,还决定着北宋人民的钱袋子。
古代江西最大的铜矿场位于武夷山西麓的铅(音“yan”二声)山。铅山县的诞生,恰恰因为采矿,它源于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设立的专门开采铜矿的铅山场,十一年后正式设铅山县。宋代,这里的铜矿冶炼量最大,矿工数量达到10余万人,南宋绍圣年间,炼铜量为38万斤。
这里自古多出大型铜矿资源。北宋初期,朝廷在江西设立的永平监,是全国唯一的大型铜币铸造基地。宋初,这里每年铸铜币7万贯,是唐代元和年间的十倍。北宋前期,宋朝半数以上的铜钱在江西铸造完成。
|西汉五铢钱,南昌海昏侯墓出土|
宋代江西的大型铜矿场,还出现在德兴,这里于北宋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设立铜场,到哲宗元祐时期,德兴设立兴利铜场,一年采铜五万斤。南宋高宗末期,年产铜263169斤,其中兴利场产铜23400斤。
直到今天,铅山、德兴依然是国家重要的铜矿所在。现代地质探明,铅山铜硫矿石储量达18000多万吨,其中铜金属储量146.68万吨,属于大型铜硫综合矿床。现代德兴的斑岩铜矿储量亚洲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亚洲铜都”。
江西铜矿的地质储量为全国的1/5,已探明储量约1450.5万吨,若论工业储量则占到了全国的1/3,全国第一,尤其以德兴、九江、瑞昌、铅山为最。
除了铜矿,江西古代还有大量金、银矿场,如上饶县唐至明时期的包家金银矿,德兴的唐宋银山银矿、宋代金山金矿,上高县宋至明蒙山银矿,金溪县南堂宝山金银矿,上饶县的五府山宋代银矿,这些珍贵的古代金银矿遗址群,出现在同一个省,且集中于江西中北部方圆五百公里范围,不但国内少有,放诸全球也实属罕见。
|江西出土的金银器集锦|
上图来自:江西矿冶博物馆
隋唐时期,官办银矿场“邓公场”设在德兴境内,这里曾经“岁产白银十万两”。北宋年间,德兴有了采金活动。宋代德兴所产的金、银、铜矿石,要沿乐安江运输到距此不远的中国南方最大的古代铸币厂——永平监,进一步加工成钱币或各种贵金属制品等,呈贡给朝廷。
从唐代中期到北宋早期,德兴的银山是全国最大的采银矿场。
华觉明先生著《中国古代金属技术史》对古代银山矿区如此评价:
江西德兴银山,矿床为低温热液,矿体多呈扁豆体,薄者2米,厚达20千米,充填于千枚岩中并交古火山岩,规模大,矿石以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为主,其中含银量特富,矿体上半部分出露地表,因而被古人进行露天开采。
今日德兴的银矿地位不如古代,但在金矿资源方面势头依然强劲:目前,江西省黄金资源储量,全国第二,仅次于山东。其中,德兴黄金储量占全省的80%,拥有长江以南最大的金矿。
|银山形胜图,《德兴县志》|
德兴银矿开采日渐式微后,同属赣东北的贵溪县又现大型银矿!从1966年开始,经过20多年探索,地矿工作者在贵溪冷水坑探明了新的大型银矿田,是目前国内储量最大的一处。
今江西地图上,像“银山”“金山”这样因矿场而得名的地名,还有成千上百处——它们,是古老矿业文化的见证。
说起中国矿产,地理课上有老师讲过口诀,其中关于有色金属有这么几句: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
其中两处与江西有关:德兴铜产量亚洲范围第一,大余钨矿世界首屈一指——不过,时过境迁,大余产钨第一已经是过去时,而江西境内已探明更大规模的钨资源。
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列第74号,最早发现于1783年,是熔点最高的金属之一,广泛用于汽车行业、国防等领域,有“工业牙齿”之称。位于大庾岭山区的大余县,是江西第一个“世界钨都”。2011年11月,大余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之一,当时预计这里的钨矿开采年限还有十余年。
就在人们以为江西将失去“世界钨都”地位时,2012年,赣西北武宁县大湖塘发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钨矿床,钨资源储量约百万吨左右,这是江西省的第二个“世界钨都”。不到四年时间,2016年1月5日,江西省宣布在浮梁县朱溪外围探明333+334类三氧化钨资源量286万吨,潜在经济价值3100亿元,再次刷新了钨矿储量的世界纪录。
于是,浮梁县朱溪钨矿成为新的世界最大钨矿,资源量是大湖塘钨矿的2.7倍,这是江西的第三个“世界钨都”。
一个月后,2018年3月3日消息,江西省地矿局下属勘察队靖安县大雾塘矿区新增钨资源量26.6万吨,具备超大型矿床规模。如今,赣西北、赣东北、赣南钨矿群一起,继续捍卫着“世界钨都”的地位。
这些钨矿的发现,稳定了我国钨资源的世界地位,巩固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话语权。
“物华天宝”的交响曲,继续演奏。除了盛产钨和金银铜贵金属,江西在稀有金属和稀有矿种方面,表现也十分突出,比如稀土。
稀土,并不是土,而是对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15个元素,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钪、钇的总称,1894年由芬兰化学家约翰·加德林发现,因貌似土族氧化物,取名稀土。稀土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纺织、医药、农业,被各国科技和产业界称为“绿色电池”“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
总之,小到手机屏幕,大到飞机坦克,都离不开它。
1992年,邓小平同志曾说: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稀土资源占全世界已知储量的80%,其地位可与中东的石油相比,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
说到稀土,很多人知道北方的内蒙古产区,至于南方产区,则感到陌生。江西,是南方稀土的重镇,集中分布在赣南山区,其中龙南县离子型重稀土储量占世界储量的70%。
铀矿。
一说起核工业和原子弹,一定绕不开包括铀在内的放射性元素。江西出产的铀,占全国的1/3,为我国的核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江西主要的铀矿在上饶、抚州、修水三地。
锂矿。
大家平时使用的电脑、手机、相机,离不开锂电池,制造它的锂,很可能就来自江西,江西锂矿的储藏、开采量,均为亚洲首位。
这就是江西的物华天宝——矿产。众多矿产中,钨、铜、金、银、稀土、钽铌、锂因产量和质量突出,被江西地矿界称为“七朵金花”。
江西多矿,尤其在有色金属领域,这是我国有色金属和稀有矿产最集中的省份之一。而煤、铁资源,则是北方地区的强项。尽管如此,但江西依然有较大的铁矿和煤矿。
据《新唐书·地理志》的记载,江西铁矿至少在唐代就有了开采,今新余市和分宜县交界处,设有贵山铁场。宋代江西又有位于抚州的东山铁场。明代冶铁中心重心在长江以南,其中尤以江西为主。明初13个官营铁场,江西占了三个,产量占总量的40%。
|萍乡煤矿,20世纪30年代|
近代以来,江西钢铁业以赣西为重。从晚清洋务运动时期,萍乡地区已大规模开采煤矿,煤矿是钢铁冶炼的燃料,所以这里布局了我国南方重要的钢铁基地,成为我国煤炭钢铁工业的重要摇篮。所以业内有言:“东有南钢、西有萍乡。”
这就是“物华天宝”的江西,这就是“家中有矿”的江西,它有许多美誉——世界钨都、亚洲铜都、金银王国、锂铀之都、江南钢城……一幅栩栩如生的藏宝图,呼之欲出。
|江西矿产分布图|
德兴,亚洲最大的铜矿坑
赣南钨矿山
江西到底多有矿?大致可以总结为:
全省已知金属矿床1700多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的矿产33种,居全国前十位的有83种:(数据截至2015年)
江西的这些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一:金、银、钨、钽、铷、碲、化工用白云岩、滑石、陶瓷土、玻璃用脉石英、饰面用板岩、麦饭石等13种。
江西的这些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二:锂、铯、伴生硫、电气石、粉石英、保温材料用黏土等11种。
江西的这些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三:铜、铋、铍、普通萤石、冶金用砂岩、化肥用灰岩、叶腊石、水泥配料用页岩、水泥用辉绿岩、海泡石黏土、饰面用辉石岩、饰面用大理岩、透闪石等14种。
理论上说,矿无处不在,从地球到万物,无不由矿物元素构成,但是——从开发利用角度讲,只有地表及其附近的富集带的矿物,最有可能变成矿产。江西,地处环太平洋金属成矿区的外带,境内各个时代地层出露齐全,提供了各种矿产和有利的海西-印支、燕山旋回都有岩浆岩的形成,并有各类岩浆期后的热液成矿活动——这些,构成了江西地区优越的地质成矿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