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一代,真的还能通过攒钱改变现状吗?
这几年我发现,“攒钱”这两个字变成一个带有争议色彩的词。
现在这个年代,真的还能靠攒钱改变现状吗?
跟朋友们聊起这个话题,发现对于攒钱这回事,大家有两种旗帜鲜明的观点:
一种认为,老老实实存钱,才能一点点买房买车,慢慢变得有钱;
另一种则认为,及时行乐最重要,物价这么高,存钱意义不大。
以前我也困惑,辛苦一年存的钱,还不够买一平米的房,攒钱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不要老想着:房子是买不起了,通过投资股票,基金等赚点大钱。
你赚到别人的钱了,别人赚谁的钱呢?
你的钱最后又被谁赚了呢?
所以呀,面对这种问题,不要抱怨,也不要心浮气躁。
最重要的,还是要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攒钱不一定能改变现状,但是一定能够拯救未来,急需用钱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攒钱多么正确。
现在确实物价上涨过快,房价一直上涨,聪明的人都去贷款炒房,前几年确实赚了不少,但是国人的习惯就是存钱,而且也是现实逼得你如此,国外好一点的国家医疗教育育儿都从头包到尾,穷一点得国家也没必要存钱,没钱存什么,而目前的我们还得大部分靠自己,因为面对的教育,医疗等。
而现在的一些营销号,动不动就在吹捧什么趁着年轻,就应该享受生活,吹捧各种伪精致、符号消费,以及存钱无用论……试问,一个每天苦哈哈在写字楼格子间里低头码字,赚着几千块月薪的“新时代搬砖工们”,除了有一副暂时能顶着996压力、不被35岁中年危机抛弃的年轻身体外,还有什么?
你确定那些 “月光族”,把钱花光了就是所谓的“享受生活”?
在朋友圈发几张岁月静好、滤镜厚重的照片,就过上了所谓的小资生活?
做着精神上的小布尔乔亚,无非是新时代的穷人而已。
总以为自己比只知道存钱的父母强多少,甚至你还不如他们,毕竟他们还有一间可以遮风避雨的房子,把自己的孩子衣食无忧地养大。
而大多数“岁月静好”的月光族们,有多少是挤在一间狭小的出租房里?
带着精致的妆容挤着满是人的地铁?
如果不幸工作出现了变动,月光的年轻人们真的能养活自己吗?
如果不幸生病了,月光的年轻人们真的能负担起自己的医疗费吗?
如果自己年龄大了,面对996和35岁危机双面压榨时,还能安然自处吗?
所以,不要自欺欺人地被那些居心叵测洗脑。
因此,以二三十年时间的时间段来看,如果一开始就能注重省钱攒钱时,你就能跑赢了一大半的同龄人。
不要说攒的再多也不如买套房?
且不说房子之后的价值如何?
就算你能穿越到房价涨起来前的那个时间点,你要买房,也得拿钱去买不是吗?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总有很多人觉得生活无望,好像没钱,买不起房是这个社会的错一样,总是听到一些月光族在叫哭穷,在晒自己的负债,仿佛还觉得很自豪,只能说穷和一个人有关,和这个时代无关,90后也不背这个锅。
你为什么会攒不下钱?
怪这个社会,怪消费太高,怪工资太低,你从不去想工资低是为什么,也不去想你的工资是否能匹配你想要的消费,只是一味的追求物质,说到底就是太多人的超前消费,太多人的实力匹配不上自己的欲望,太多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水平为负的行动力,说白了就是不想努力却又贪图享受,这样的一个人怎能存下钱买房子呢?
作为一个标准的90后,刚入社会不久的渣渣,也确实体会到了社会的残酷,但更多的是想要变得更好的动力,何为更好,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说当然是存钱,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通常也是钱,挣钱不易,花钱容易,但同样的存钱也不难,只是看你把什么放在首位,如果你是享乐主义那就肯定存不下钱,如果你想现世安稳那么你必定需要舍弃一些东西。
所以别再说存钱没用,存不下钱,你先挣到钱再说。
攒钱不是让你把钱存起来,而是通过理财让钱生钱,让你养成合理的金钱观,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财产分配方法。
在这个过程里,一点点增加的积蓄,会让你有满足感,更自信,更能坚持。
有的人只是简单的存钱,拿着一点点的利息,这种收益非常的小,几乎也就只是攒钱而已,而且存钱的速度非常的慢。
但有的人会利用这笔多余的存款来做简单的投资,让钱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从而增加了自己的收入以实现经济条件的改善。
也有的人通过存钱来报读一些学习的课程或者是买一些在线的课程来提升自己,让自己的能力能够有更好的上升空间,然后就能够实现职场上的收入跳跃,从而改变自己的现状。
所以说,攒钱能不能改变现状,还是要靠我们怎样来利用自己攒下来的钱来实现生活上的改变,而这些才是90后们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否则,只是单纯的攒钱,作用效果并不会很大。
愿我们都能攒的下钱,过上自己羡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