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给力 科学技术助力
首批智能会诊及
配送机器人入役浠水
3月5日,浠水县人民医院迎来两位从上海远道而来的新战友:智能会诊及配送机器人。这是由山东大学 — —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国际联合院(C-FAIR)牵头攻关研发出来适用于抗疫需求的机器人。山东省肿瘤医院驻浠水医疗队队长王倩给两位新战友取名“小浠”和“小鲁”,目前已对它们完成调试并投入使用。
这款身量娇小的“智能会诊及配送机器人”,可替代医护人员至隔离区病床前对病人完成问诊、随访、物资配送等工作,而医护人员只需在电脑前操控就可以了,既减少了病毒传播机会,也减轻了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此前,已有 6台机器人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投入使用,取得良好效果。考虑到实际需要,山东医疗队还对“小浠”和“小鲁”进行了量身改造,强化其配送载重功能,最高可承重5公斤。
党中央和科技部要求,科研工作者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勇挑重担、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疫情防控中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全力以赴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工作中,山东大学C-FAIR联合院积极响应,立足“人工智能+医疗”部署科技防疫工作,联合院院长崔立真教授、刘治教授与已先期到达我市抗疫一线的山东援鄂医疗队队员孙殿珉博士密切沟通,会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济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以 C-FAIR 医工交叉研发平台为支撑,联合攻关,紧急研发了适用于抗疫需求的两款机器人:“智能会诊及配送机器人”和“多模态主动感知智能防疫巡检机器人(简称防疫巡检机器人)”。
其中, “防疫巡检机器人”可智能协助医务人员进行日常巡检、消杀防疫和大人群体温动态监测,首批5台已到达武汉入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并受到一线医务人员的广泛好评。
山东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C-FAIR研究员孙殿珉介绍,为适应疫情防控发展,山东大学 C-FAIR 联合院医工交叉团队将继续深挖抗疫需求,正积极研发以力反馈柔性机械臂为特色的智能抗疫机器人,替代医护人员近距离临床病毒采样等检查操作,减少感染的风险。后期机器人产能恢复提升后,将有更多“战友”加入黄冈战斗。
据了解,截至3月5日24时,浠水县累计确诊病例303人,已连续十四天实现零报告;疑似病例于 2月 24日全部清零,其中山东援浠医疗队累计救治97人,病亡率为零。
编辑:彭刚 李奕漫|编审:叶涵莹|终审:钱芳
来源:黄冈日报全媒体 (记者汪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