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这篇文章,如果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点击关注。
虽然棉花是比较耐高温的作物,但持续高温仍会对开花期的棉花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高温下棉花呼吸加剧,光合作用削弱,花粉活力降低,造成蕾铃大量脱落。2015年夏天巴州天气晴热高温,最强的一轮高温天气突破40℃,当时尉犁县7月气温36~40℃的天数为12 d,40℃以上的天数为7d;这次高温天气由于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导致棉田干旱,棉株上部花铃脱落,对其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现就花铃期高温天气对棉花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棉花生产提供指导。
当温度高达36~37℃时棉花生长受到抑制处于停止状态。棉花生长的最适合温度为20~25℃,呈热量充足状态,这时棉花正光合生产率最高,棉花生长最快;在28℃以上时,处于热量过剩状态,光合生产率下降,棉花生长速度又明显减慢;在20℃以下时,棉花生长处于热量饥渴状态。当温度高达36~37℃时,棉花生长受到抑制,处于停止状态,为棉花生物学上限温度。
当温度上升到32℃以上时棉纤维变短变粗,马克隆值增高。温度影响棉纤维发育。棉纤维的许多特性与温度关系甚密,棉纤维强度、纤维素含量,马克隆值和聚合度均随温度不足而下降。在10~25℃范围内,气温对纤维长度的效应是曲线型的;低于20℃时,纤维素沉积明显降低。一般铃期平均气温为20~25℃纤维素沉积多,成熟良好,纤维壁较厚;铃期平均气温降至20℃以下,纤维强度等品质性状变差。夜间平均气温对纤维发育影响极大,夜间平均气温在15~27℃范围内,气温越低纤维增重越多。根据离体棉铃发育的研究,纤维素合成的最适温度为28~29.9℃,一般后期棉铃纤维之所以成熟度低、强度差,主要是由于低温影响纤维素淀积;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纤维长度则缩短;开花后25~30 d是纤维的主要伸长时期,温度过高会使纤维长度减小及纤维细度升高,导致纤维明显缩短,马克隆值升高,粗度增加。
在30.6~39.7℃之间,气温每增加1℃,单铃不孕籽率将提高5.29%。开花前7~10 d正值胚珠发育时期,对外界条件最为敏感,连续高温会导致单铃胚珠数减少。高温极显著地提高单铃不孕籽率,在30.6~39.7℃间,气温每增加1℃,单铃不孕籽率将提高5.29%。因为高温妨碍了植株的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引起棉花授粉授精不良,增加了不孕子数量。
当气温高于29℃时,棉铃体积(铃重)发育受到影响。高温还会造成花药不开裂、不散粉,花粉量较少,并降低花粉活力等生殖障碍,胚珠受精受到抑制,不孕子粒数增加,衣分降低,铃重减轻,最终导致棉花品质及产量的下降。
及时中耕
中耕能起到除草作用,同时能起到保水保墒,提高地温的作用,促使棉苗根系下扎,促进壮苗早发,减少病害的发生。前期提高保苗率,1.4万株/ 666.7m2以上可减少地面水分蒸发;深中耕、勤中耕可促进根系下扎,提高棉花的抗旱能力。
做好棉田滴水工作
应根据棉花长势、土壤情况、生育进程、土质类型等因素及时、适量、均匀滴水,避免棉花受旱,保持棉田湿度,改善棉田小气候,提高棉花授粉率,减少蕾铃,花脱落
做好棉田施肥工作
花铃期是棉花需肥最多的时期,应采取水肥一体、一水一肥的方式进行施肥,根据配方将所需的氮肥、磷肥和钾肥搭配在一起随水进行滴施。同时结合促调,叶面喷施硼肥、锌肥等叶面肥,以补充棉花营养。叶面肥喷施时要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防止烧伤棉株。为了防治高温造成棉花干旱,喷施黄腐殖酸类叶面肥,有效的缩小叶片气孔的开张度,减少蒸腾,保持棉株体内水分,延缓棉花旱象。
施用抗旱剂或抗蒸腾剂
如旱地龙等。蒸腾是植物消耗水分的主要方面。植物吸收的水分中通过光合作用用于生长的水分仅为1%左右,98%以上的水分消耗于植物表体的蒸腾作用。因此,在干旱季节要解决不影响或影响较小植物光合作用条件下,降低植物水分过度的蒸腾技术,达到植物有效蒸腾是提高植物水分利用率、提高植物成活(存活)率的关键。
合理药控
棉花进入花铃期以后,正是各种病害、虫害的混合危害期,所以做好棉田病虫害防治工作。高温引起棉田干旱,从而加速棉田红蜘蛛的繁殖危害,需加大病虫害监测力度,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发现一片,防治一片,必须化控及病虫防治措施及时落实到位,减少脱落,同时注意喷药时要选择下午进行,防止在上午授粉成铃高峰期因遇药水,造成花粉粒破裂败育而影响正常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