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重要的26个敏感期都在0-6岁,一旦错过就不在

2019-07-22   积极家庭教育

朋友Jimmy平时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但有一件事他完全不受自己控制,就是贪吃:只要是他想吃什么,就不管怎样一定要不择手段地马上吃到,甚至有时候他并不是因为饿或者想吃这个东西,就只是单纯地想吃东西而吃。一个事事都极其自律的人怎么会养成贪吃的“坏毛病”呢?

image: Freepik.com

有一次妈妈们谈起我们小时候的坏习惯,阿姨说Jimmy小时候喜欢吃手,被打了一巴掌之后就再也没吃过,后来还经常看到什么都往嘴里塞,为了阻止他还被咬,没少操心。

然后我妈说我小时候也会吃手,不过她当时就没怎么管我,觉得小孩子那个时候都吃手,就任我“自生自灭”了。

说笑过了也没觉得这些小事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直到我读了《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才恍然大悟为什么Jimmy会有贪吃的坏习惯——因为他在口腔敏感期尝试探索时,被阿姨制止了,口腔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于是后期就出现了补偿性的反应,也就是长大以后还一直改不掉的贪吃习惯。

0-6岁是孩子性格和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引导和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可是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甚至误解孩子的行为,导致孩子错过了最佳的成长敏感期。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狼孩的故事吧,据说有一个印度狼窝里发现的小女孩卡马拉,被发现时大约七八岁的样子,当时美国传教士辛格专门负责教育她,可直到小女孩16岁去世时,智商还停留在三四岁孩子的水平,虽然勉强可以直立行走,但身上仍然保留着许多狼性。

这就是卡马拉在最易习得语言、书写、阅读、数字等知识的年纪里没有得到恰当地引导,而是和狼群生活在一起导致的。

孩子的“九大敏感期”

孩子的“九大敏感期”

书中提到,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了“敏感期”这个概念,大体上可以分九个阶段,如上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得知,孩子成长的敏感期,几乎全部在0-6岁这个阶段就完成了,足以见得0-6岁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千万不要等到孩子的习惯、性格都已经养成了才开始教育孩子。

关于作者

作者李芷怡本人有着丰富的育儿经验:大学读的是心理学;早期在蒙台梭利幼儿园做老师;后赴美国进修教育学,在纽约、洛杉矶、休斯顿、西雅图、匹兹堡等地从事教师培训工作,并提供专业的育儿咨询与治疗。

根据自己多年的国内外教育经历,作者对蒙台梭利教育理论进行了很多本土化的实践,《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这本书对孩子年龄阶段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主要针对0-6岁的儿童,也更适合国内的孩子。

本书提到的26个敏感期

阅读心得

平时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有没有异常,结合敏感期思考他为什么会这样,我可以提供什么帮助。

敏感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一旦错过或引导不当会阻碍孩子的成长,那有些父母就会说,“我又不能整天看着他,我怎么能准确的知道孩子什么时候到了什么敏感期?”

实际上只要平时细心观察,很容易就能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根据这个异常行为和书中的解说,就能大致判断出孩子处于哪个敏感期,并适时适当地提供帮助。

比如发现孩子总是喜欢把东西抠破,这时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是生气的制止,但如果是了解孩子敏感期的父母就会思考:是不是孩子到了手的敏感期了?我应该做些什么来帮助他去探索?那孩子经常抓起东西往嘴里塞,父母也会想到这是孩子的口腔敏感期来了,这时也不会直接制止,而是提供更多干净、形状各异的东西给他尝试。

image: Freepik.com

无论你喜不喜欢这个敏感期,都不能采取措施引导或阻止,要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度过。

不仅好的习惯会有敏感期,坏的行为习惯也会有敏感期,比如孩子突然开始撒谎,突然到了执拗的敏感期,这些都是不好的行为习惯,家长是不是可以采取什么措施让孩子跳过这个敏感期,不去经历它呢?

绝对不可以!发现敏感期是为了及时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帮助,让孩子更好地去探索世界,而不是说你觉得这个敏感期不好,知道它大概什么时候来,你好去阻止它不让孩子去经历。

换个思路,人生也不是只有好事,没有坏事的,那你能够提前预知坏事去阻止所有的坏事不让他经历么?经历不好的事情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同样的,不好的敏感期也是成长必须要去经历的,这个过程,要顺应孩子自然的成长规律,让孩子自由发展,孩子的心灵才会得到满足,言行会不断地得到规范。

image: Freepik.com

千万不要觉得敏感期不重要。

有的家长会觉得自己小时候也没有注意过什么敏感期,也照样长大了,没觉得和别人有什么不同,不用管那么多。

这就大错特错了,为什么近年来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越来越多?都在说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是不可逆的,0-6岁孩子的心理非常敏感脆弱,《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指出,“ 在这段时期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不管父母以后再怎么努力,都难以弥补。”所以很多在青春期问题不断的孩子,很大程度上都可以追溯到小时候的敏感期没有顺利度过。

我曾经认识的一个小孩儿,2岁左右,妈妈就因为爸爸出轨自杀过世了,那之后爸爸就开始酗酒,本身这种创伤就会造成人格上的问题,加上敏感期也没有人关注到,孩子其实很聪明,但后来长大了就变成了那种老师同学都不喜欢的小混混儿。

有时候觉得他很可怜,但你却帮不了他。没有人能帮他回到小时候去重新度过一个童年。

image: Freepik.com

最后想说的是,每个孩子敏感期的到来时间、行为表现、持续时间都可能是不同的,家长需要耐心等待,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并提供适当的帮助,给予孩子最大限度的爱和自由,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去探索这个世界,孩子才能更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