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圣归来》到《哪吒》,细数国产动画三宗罪

2019-07-28     子木热点君

原创: 我是易简君



文 | 黄鲁植

01


7月26日,万众期待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

为了跟上这股潮流龙卷风,易简君斥巨资去看了点映,被IMAX的3D特效惊到,画面流畅,音效绝佳,简直牛逼!

虽然说,看点映前一天,我还跟朋友吐槽,国产电影都敢卖这么贵,尼玛抢钱啊!

还有还有,哪家水军这么厉害,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把这丑了吧唧的哪吒吹上天?


结果去看了点映,嗯,真香。

如果说《大圣归来》是昙花一现的话,那《哪吒之魔童降世》称得上王者归来,起码能打个三星。

一星给画面,一星给特效,一星是鼓励分,那么剩下两星扣在哪里了?

以下是正文,内含大量剧透,请谨慎观看。

01

为讨好观众,大量运用网络梗


这是我看过最多屎尿屁的一部国产动画。

在这部电影里,太乙真人成了一个死胖子,满口重庆话,啥子、巴适张口就来,我可以确定以及肯定,编剧一定是抖音搞笑视频看多了。

再来盘点一下电影里最经典的几个搞笑梗。

第一,申公豹竟然是个...结...结巴,你在逗我?

哪吒:你叫什么?申公豹:申,申公,公......哪吒:申公公,你有事吗?


看到这里,我一脸黑人问号,申公豹啊,在《封神演义》里,人家可是商纣王的重臣,姜子牙的师弟,但这里偏变成了一个唯唯诺诺的结巴。


还有一个桥段,是申公豹跟龙王的对话。


龙王:这灵珠能让我儿获得无边法力?申公豹:不,不......龙王:不行?申公豹:不,不错龙王:你以后还是直接点头吧


依旧是申公豹看了想打人系列。

还有,哪吒、敖丙在海边大战海怪,敖丙身中海怪的毒被石化,解药竟然是海怪的唾液,还强行加了一个“内服外敷效果都一样哦”的某宝梗,岂止是尴尬,简直是尴尬。

同时,电影大玩《神仙的自我修养》这种致敬梗,“指点江山笔”和“猪鼻子倒带器”看似创新,其实还是脱离不了国产动画“低智化”的呈现。


不得不承认,《哪吒》是一部还算成功的商业动画,因为它好歹有讨好观众的觉悟,这是最快拉近与观众心理距离的方式,而电影密集的笑点,往往也源于这些耳熟能详的段子。

但从宣传来看,《哪吒》似乎又不满足于只做一部屎尿屁的动画,它可是打着“国漫之光”的旗号,不应该只是迎合市场的低级趣味。

再来,《哪吒》其实有个隐藏的梗,在《大圣归来》里,江流儿问大圣:哪吒是女孩吗?

四年后,这一历史难题,还被出品方做成宣传片,成为《哪吒》上映的噱头之一。

齐天大圣和江流儿在卫生间,江流儿又问了一次那个历史难题,这时,哪吒走进来,江流儿想要一看究竟,被哪吒一脚踢飞。


这个宣传短片,被人称作国产动画的“抱团取暖”,但也被人诟病“烂俗”“博眼球”。

90年代,王晶拍屎尿屁,王家卫拍文艺片,20年过去,王晶还是屎尿屁,王家卫的却成了艺术片。

同样的道理,国产动画不好好讲故事,总想着搞喜剧那一套,投机取巧,注定走不长远。

02

滥用IP,原创力量薄弱


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这话是六小龄童说的。

六老师因为对“孙悟空”这一角色的霸占,长期被人钉在耻辱柱,但这也从侧面表明,国产电影电视剧对原有IP的滥用,已经十分普遍。

1979年,王树忱执导的《哪吒闹海》上映,这是最早版本的哪吒造型。


这一版本里,哪吒上天入地,极具反叛精神,刚刚经历变动后的人们,对这一形象极为推崇。

2003年,《哪吒传奇》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对于90后来说,这应该是最为熟悉的版本。


哪吒天生神力,勇敢,善良,好动,直肠子,这一版本弱化了哪吒的神话色彩,更多把他的成功,归因于成长和教化所得。

第三版就是这次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从剧情来看,这部电影延续了“哪吒”这一IP,在原动画基础上做了改写,最大的颠覆是李靖与哪吒的父子关系。

在电影里,两人由“剑拔弩张”变成了“父慈子孝”,这样的设定,显然更适应于中国电影的“合家欢”需求,也可以看作是独生子女时代的一首挽歌。

整部电影,我感触最深的,有两个点:

一是哪吒的母亲殷夫人在陈塘关除魔时,年幼的哪吒躺在屋檐上发呆。


哪吒是独生子女,也是留守儿童,这样一个孤独的形象,的确比以前的“闹革命””反封建”,更能走进观众的心里,后面他跟殷夫人、敖丙踢毽子,也被视作该电影最大的“萌点”。


二是李靖打算在哪吒三年大限将至时,使用“换命符”救哪吒一命。


这一幕,当了父母的“独生子女”一代,应该最有体会吧,“买学区房”“报天价补习班”统统不在话下,父母能为子女“牺牲”的程度,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这些都是基于原版基础上的,一些“合时宜”的改编,但“旧瓶装新酒”的做法,也引起了很多人不满。

比如,电影里对哪吒和敖丙的关系,就极尽暧昧之能事,哪吒是个“丑角”,敖丙却被塑造成了“美男子”,在宣传海报上,他们也是“红蓝CP”的设定。


这种对于受众迎合,是片方出于票房的考虑,我们可以大胆预测,未来的“哪吒”系列,很有可能会出现哪吒“生二胎”“带娃”“买房”“养老”等情节,因为这是“出于市场的需要”。

环顾近年来比较火的几部国漫,从《大圣归来》到《白蛇:缘起》,再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无一不是延续了原有的IP,对原版故事进行“再加工”。

运用大IP进行漫改的确事半功倍,因为原有IP经过了市场的检验,能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但也折射出了国产动画剧本弱、原创能力差等问题,如果迟迟没有原创IP的建立,观众迟早会审美疲劳。

比如《西游》,作为中国最大的神话IP,“西游”系曾列长期占据荧屏,各种《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更是层出不穷,但随着电影的“粗制滥造”,“西游”的边际递减效应也正在发生。

03

打着“国漫之光”的旗号,进行情怀营销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不是国产动画第一次使用“国漫之光”的字眼。

曾有一位媒体大V说过,“得屌丝者得天下。”

为什么?

因为中国的“屌丝”最多,而“屌丝”最讲情怀。

从《大圣归来》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无一不是把一手“情怀营销”的好牌打到极致。

事实上,这并不是国产动画的原罪,很多国产电影,都以“情怀”作为主要卖点,几个致敬经典的桥段,几个脍炙人口的段子,就能在赚足观众眼泪的同时,也使片方赚得盆满钵盈。

几年前,周星驰拍《西游降魔篇》,大家嚷嚷着“欠星爷一张电影票”,今年,周星驰翻拍的《新喜剧之王》上线,观众破口大骂“烂片”。

上过几次当之后,观众总算明白,周星驰当演员和当导演,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可见,在流量潮逐渐退去后,这一届观众,已经越来越难为所谓的情怀电影买单了。


这对于国产动画来说,并非穷途末路,抓住了,就是一线生机。

动画电影不是PPT,会讲故事,讲好故事,比什么都重要,从《哪吒之魔童降世》来看,我们的画面和特效等硬件已经十分能打了,但故事的内核还得再深挖一下。

《白蛇:缘起》里,竟然创造性地拍了小白和许宣的“床戏”,可以看出国产动画正在努力摆脱“低智化”的标签。


到了《哪吒》,摒弃“割肉还父,剔骨还母”这一条线,少了几分苦大仇深的意味,“我命由己不由天”这一主题也更符合当下精致利己的时代主旋律。


不过,主线没有问题,不代表故事本身的bug不存在,哪吒是魔丸转世而来,本来刚出世就应该被处死的,但因为有个陈塘关总兵的爹,生生熬到了“拯救世界”那一天。

反观敖丙,背负了整个家族的不甘心,一人给一片鳞,好比大学前村里每家每户抓把小米,可一走到城里,人家一看你头上的角就知道底细了,再加上明明水火不容,最后关头还得跟哪吒一起“赴死”,确定这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


有人可能觉得我这样说是吹毛求疵,但国产电影明明不缺资本和大制作,却没有出现漫威系列这样的传奇,有没有想过是为什么?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不了解。

美国人就是推崇“超级英雄”,一个人就能拯救世界,拯救宇宙,但中国的电影,却迟迟停留在怀旧的层面上,少有创新。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功夫熊猫》《花木兰》这种明明是中国题材的电影,为什么偏偏是美国人在拍?

这也正是我想说的,中国从来不缺好故事。

国产电影总想着迎合市场,觉得观众是傻×,只看得懂屎尿屁。

但观众也是需要成长的,而好的鉴赏能力自然由好的电影引导,单单卖情怀,永远出不了新知,也越来越满足不了观众的口味。

04

不吹不黑,才是我们对国产动画应该有的态度


必须客观地说,《哪吒之魔童降世》还是一部不错的动画,能在国产保护月里突出重围,肯定有它的过人之处。

我这里抨击的,也不是它的画面和声效,事实上,这两项已经做到了国内顶尖水平。

我主要强调的,是作为“国漫之光”,《哪吒》还是显得有点“底气不足”,这的确是事实。

豆瓣上有一些“左派”影迷,痛批这部电影,甚至打出了“一星”的低分,这是有失公允的。

有些人一看到国外的电影,就立马上去跪舔,说他们的超级英雄一人就是一个师,一人就能拯救世界,简直酷毙帅呆,而到了中国,就各种抨击“尴尬癌都犯了”。

归根结底,这是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骨子里觉得中国人不配,要扭转这种局面,必然需要一个过程。


还有一种人,对国产电影容忍度极高,总是抱持“盲目乐观”的态度,只要打上“中国”的字样,就一定要支持,不看不是中国人,这也是不可取的。

不仅如此,我还极其反对一牵扯到什么事情,就让“中国”跟着背锅,中国电影如此,中国制造如此,中国体育也如此。

说国产动画,我们就说国产动画,不要扯中国的GDP,也不要扯什么外交,就讲画面,讲声效,讲故事,回归到电影本身,不要连坐,也不要上纲上线。

我们的国产动画,发展时间还不长,制作没有那么精良,这是应该承认的,不丢人,但远远没有那么糟,反而这几年已经进步很大,这是值得肯定的,没必要唱衰。

电影有争议是好事,有争议代表还有上升的空间,如果一味捧杀或是拉踩,那才真正完蛋了。


福柯有言:重要的不是神话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神话的年代。

深以为然。

国产动画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方向是对的,接下来就看这个故事讲什么,往哪讲,怎么讲。

如果大家都能用这种客观的态度看待国产动画的发展,相信国产动画未来的路,一定能越走越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twlPGwB8g2yegNDWAM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