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孤独 就有多优秀

2019-07-24   拾叁读书

奥普拉曾说过:“所有那些独处的时光,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正是孤独让你变得出众。但凡那些才华横溢、有所作为的人,都是会享受和利用孤独的人,他们在孤独的时候积蓄能量,才能在不孤独的时候爆发和绽放。但凡那些害怕孤独,成天在饭桌、酒桌、夜店、歌厅里寻找存在感的人,一定都会淹没于芸芸众生。

笛卡尔说:“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头,人是在思考自己而不是在思考他人的过程中产生了智慧。”所以说,我们需要孤独。“自省的孤独胜过一切鼓励。”

相比于西方人,中国人更加害怕寂寞,害怕孤独,害怕跟自己相处。不懂得怎么享受一个人的时光;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总是想从别的眼中寻找自己的存在感。为了不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而刻意或硬着头皮频繁参加一些没什么实际价值的社交活动。

曾几何时,合群成为社会主流思潮,是一个人在集体中应有的优秀品质。否则 你很容易被周围人告诫:如果“不合群”,你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以为不合群是件多么可怕的事。不合群的人还被斥之为情商低,被人排挤,融入不了任何圈子。过度娱乐、追星族、艺考热等正是迎合了某些合群人的浮躁心态。

周国平在《独处也是一种能力》一文中写到。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反过来说,不善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成长,就是先学会与孤独相处。正是孤独,让我们区别于他人。沈从文、郭沫若、郁达夫等作家都是在某一方面专精,并不擅长和人打交道。

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有大成就的牛人,如牛顿、爱因斯坦、叔本华、尼采等巨人,在他们所处的世界,都有点格格不入,有点不合群。叔本华甚至宣称:“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识的贫乏,以及俗气成正比。”

试想这样一群优秀的人,如果他们屈从于内心的妥协,屈从于主流的思潮,做着言不由衷的事,他们还会这么成功吗?内心不坚定的人,跟随主流风潮,往往可能取得一时成功,结果还是要走向衰败,一蹶不振。而那些始终坚持自己观点,不顾冷眼旁观,甚至不屑讥讽指责的人们,才能在时代中存活下来,屹立在人们心中。

你够优秀吗?请先问问自己:你够孤独吗?我们每天都在马不停蹄地奔跑,却忘记了花费时间来消化吸收。而孤独是世界上最好的消化工具,所以,没有什么能比孤独更滋养一个人了。能够孤独的人,才能万物皆备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