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行——厦门鼓浪屿

2019-11-13     薇薇小屋201507

​2009年12月12日,摄于厦门鼓浪屿

一、鼓浪屿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五龙屿”,明朝改称“鼓浪屿”;隶属福建省厦门市,位于厦门半岛西南隅。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与厦门本岛间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与厦门世茂海峡大厦、厦门大学等处隔海相望;其间设有轮渡,四五分钟可达。因地处亚热带,时值十二月中旬,当地气候仍是温暖舒适,颇为宜人。

鸦片战争时期,厦门和鼓浪屿在外国列强激烈的炮火中陷入敌手。此后,自1844年伦敦差会在鼓浪屿成立教会开始,一批力图培养中国传道士的“圣道学教”,宣传宗教的教会的学校在厦门,特别是在鼓浪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无疑昭示着列强试图从精神上奴役当时衰落封闭的中华民族之野心。1908年(即光绪三十四年),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

1938年5月~1945年9月,太平洋战事爆发期间,厦门岛沦陷;自1941年开始,日军独占鼓浪屿,直到1949年10月鼓浪屿地区解放。1958年,金门炮战爆发、烽火连天。1979年1月,徐向前发表《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历时21年的金门炮击,才划上句号。至此,鼓浪屿终获珍贵的安宁与平静。

鼓浪屿上70%的建筑均建立于20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虽频遭纷繁战事,如今仍有精美绝伦的欧式别墅完好保留下来,加之后续装修、改造、扩建,形成鼓浪屿独有的标志性建筑。如,船楼、八卦楼,福音堂、天主堂,白家别墅、西林别墅,英、美、日本领事馆,等等,无不记载了鼓浪屿不凡的近代史。

如今,鼓浪屿凭借颇具代表性的人文景点,包括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鼓浪石、鼓浪屿钢琴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等,以及毗邻的无敌海景、隔海相望的城市风光,构成迷人的亚热带海边风情,成为多少人心向往之的旅行胜地。著名诗人王心鉴在《鼓浪行》中写到,“世外有鹭屿,巉岩镇海门。碧波连碧空,白帆载白云。片瓦曰古寺,只榕若重林。抚琴思国士,竹影拭剑痕。”寥寥数笔,勾勒出鼓浪屿独有的海边风景,和迷人的自在闲适。

二、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旁边即是著名的高等学府——厦门大学。该寺始建于唐朝末年,初称“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至清康熙年间才得以重建。

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华经》及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最为名贵。寺前两方石塔,如倚天双剑,高插蓝天;造型仿自泰缅佛塔,为闽南所独有。寺内建有天王殿、大悲殿、藏经阁、大雄宝殿、海会楼、普照楼,以及太虚图书馆等。

三、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也是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借取校歌之词,有“南方之强”的美誉。

厦大本部位于厦门岛南端,一边是南普陀寺,一边是海滨与胡里山炮台,依山望海,景色秀丽,因此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中的群贤楼群、建南楼群、芙蓉楼群,以及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在内的早期建筑,曾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颇具历史人文气息。

四、厦门街景

- END -

感谢关注与支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rBPcW4BMH2_cNUgJ-J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