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纽亚·艾(柬埔寨)
我出生在柬埔寨干丹省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有5个兄弟姐妹。父母做了一辈子农民,艰难把5个孩子抚养大。成年后,我和祖辈一样,过着普普通通的农民生活。
直到2008年,我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柬埔寨分公司(上海建工)工作。当时,公司正在柬埔寨干丹省修建白电目“中柬友谊大桥”,需要招聘工人。这是我人生中第一份正式工作。也正是这份工作,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在白电目“中柬友谊大桥”项目建设现场,初来乍到的我一窍不通。中国的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教我各种知识和技能。
金边市二环线(西段)施工现场
几年后,白电目“中柬友谊大桥”竣工。我又陆续参与了上丁湄公河大桥项目、金边市二环线(西段)项目和第三环线公路项目等。在和中国同事们一起工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氧气切割、轻型起重吊装、装载机驾驶以及模板焊接等技术。中企项目就像我人生中的“大学”。它让我从一名普通农民,成长为掌握多项专业技术的熟练工人。
我在中企已整整工作了11年。现在,我在柬埔寨金边市第三环线公路项目上担任巴萨河大桥模板加工班班长,管理着十几个工人。我常常和同事们说,我的人生实现了从农民到学徒工,再到管理者的“三级跳”。
上海建工承建的巴萨河大桥
如今,我已经是3个孩子的父亲,生活也越来越好。未来,我希望继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在工作上做出更多业绩。我妻子准备用攒下的钱开一家小店,这是我们为未来生活绘制的美好蓝图。
过去的几年里,我的4个弟弟妹妹也陆续成为中企一员,在柬埔寨各个大桥和公路项目上工作。由于工作地点不同,我们5人平时不太容易见面。去年10月底的送水节,公司给每个项目工地上的员工都放了3天假,我们兄妹5人一起回到干丹省的老家。我们给父母带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张我们5兄妹在金边市第三环线公路项目上,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的合影。我告诉父母,这就是我们在中国企业的工作状态,照片上,老三手里还拿着扳手呢。我清楚地记得,父亲戴上老花眼镜,小心翼翼地将照片拿到门口,在太阳光底下看,脸上乐开了花。我常常对弟弟妹妹们说,中国企业来这里修桥铺路,最终是为了柬埔寨更好发展,我们理应心存感激,更要积极工作。在中国项目上,只要肯努力,梦想都能实现,我的亲身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
上海建工承建的柬埔寨国家6号公路改扩建工程
共建“一带一路”,让更多中国企业来到柬埔寨,促进了柬埔寨的基础设施建设,造福了当地老百姓,也让许许多多像我一样的普通人有机会改善生活、改变命运。我很荣幸能够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这是一件造福千秋万代的好事。
来源:人民日报
更多精彩详见《一带一路报道(中英文)》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1-1788/F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6-2886
邮发代号:62-625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编辑:秦粟风(实习) 彭纳
审核:李卉嫔
主编:邓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