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酷的男人,在养娃面前还不是一样要认个“怂””——个税师爷到评摇滚明星彭磊
在这个时代,养孩子是大家公认的“地狱模式”,管你是清华北大毕业,还是月薪5万,管你是在魔都混的风生水起,还是在十八线小城市巴适生活,人人平等,都得要过“养孩子”这关。
孩子想游泳,家长就成了会放水的泳池管理员;孩子过生日,家长就成了国际活动策划总监;孩子要作业辅导,家长就成了文理通吃的全能金牌讲师...那孩子想看4k超高清的星星正面照呢,这可难倒家长了吧?
并没有!万能的家长还有钱可以搞定,无非就是去一趟美国,借个NASA天文望远镜轻松搞定,而且,有的家长甚至已经在谋划如何在NASA定制个望远镜了...
自从有了孩子,家长们的生活都得到彻头彻尾的改变,而其中有一类家长,拥有着这个世界最酷的职业——摇滚,被世人贴着“愤世嫉俗”、“讨厌被束缚”、“追求自我”的标签,这些都与“给孩子换尿不湿”、“给孩子辅导作业”等行为格格不入,结果还不是败倒在了“养孩子”面前,输的体无完肤。
别人眼中的彭磊——全中国最受欢迎摇滚乐队新裤子的主唱,这个夏天最大赢家之一,年收入千万级别,舞台上非常躁,作品极具才华和迷人色彩,一个永远愤怒,永远热泪盈眶的少年。
彭磊眼中的自己却是——“经历了中年危机之后,开始向往平静的家居生活。”(这是彭磊接受采访时的原话)
What?这么酷的人居然说出了“向往平静”的字眼,这应该是民谣和摇滚史上最大的一次和解了吧。
那么,是什么让彭磊褪去了锐利的锋芒?
2014年,37岁的彭磊生了第一个女儿,她叫彭铃丝,这彻底改变了彭磊的世界以及世界观。
第一次在半夜听到婴儿哭声,他感到非常恐惧,心想生活完蛋了,他和他老婆都用被子捂住,只能寄希望她自己哭累了然而睡去;
第一次在录歌的时候出现“流血”事故,女儿不小心被设备砸破头,然后带她去医院,为此经常和老婆吵架,自己陷入写不出歌的无限死循环...
图片来自《乐队的夏天》节目组
生活一团糟,而彭磊却慢慢收获了耐心,随着女儿长大,并听到女儿第一次叫爸爸,他感受到了养娃的真正乐趣,并在摇滚和奶爸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之后彭磊学会了月嫂的所有技能,每周会陪女儿5天,每天24小时营业中,接她上幼儿园,陪她去公园,晚上还要教她学英语,即使分别10天也会心如刀割;甚至去参加一次亲子聚会,在场全是妈妈,唯独彭磊一个爸爸...
从以前逮人就骂,到如今肯参加都是妈妈的亲子聚会,从以前满脑子都是写歌画画,到如今喜欢聊家庭琐事、小孩趣事等等,性格越发平和变成了彭磊的标签。
图片来自于摄影师山羊
养孩子不仅占据了彭磊大部分生活,更是影响了他的金钱观。
众所周知,玩摇滚的人骨子里都有对艺术的偏执,对赚钱等商业的东西嗤之以鼻,比如万能青年旅店,属于那种“真不想挣钱”的乐队,连公司的预付款都不要,会觉得有亏欠感;比如重塑雕像的权利乐队,属于那种“徘徊在挣与不挣之间”,平时远离商业鲜少代言。
新裤子乐队合照
至于新裤子乐队,应该算中国目前最能赚钱的摇滚乐队之一了,《乐队的夏天》之前,新裤子音乐节每场出场费40万,中国一年有300个音乐节,唱够20场,年收入接近1000万;保守估计一年会演50场Livehouse,总分成500万,还有演唱会、商业合作,版权费等等,虽然比不上那些偶像小鲜肉收入,但在摇滚圈也是数一数二了。
不差钱的彭磊接受采访表示过:“钱像流量一样,上一分钟很有用,过一分钟就变烟了”,“基本上不为赚钱而烦恼”,但有了孩子之后,彭磊就开始对钱有很强的企图心了。
比如为了节省一笔十几万的买房中介费,彭磊甚至还穿过一身人模狗样的西装,去地产中介应聘做销售;
比如在《乐队的夏天》和反光镜PK的时候,考虑到“养孩子”的压力,他特别想在比赛中留下来。
从对钱不重视到各种奇葩方式去省钱,从神坛之上的摇滚天才变成了真实的人类、有责任感的家长,养小孩让彭磊的生活得到了“升华”。
图片来自《乐队的夏天》节目组
不仅彭磊,还有其他摇滚巨星正在默默撑起自己的养娃大计。
比如新裤子乐队的键盘手庞宽,直言养孩子特别花钱,他的大孩子上小学,小的上幼儿园,都是念的私立学校,一年20万,他开玩笑说,“弄孩子像养007一样,骑马射箭开飞机会八国外语”。
图片来自《乐队的夏天》节目组
比如曾经是中国摇滚鼻祖的窦唯,如今常常以胡子邋遢、不着边幅地形象出现在各大自媒体头条,吃面、坐地铁,甚至于骑个电瓶车遛弯,他的日常生活成了世人的谈资笑料,但这丝毫不影响他。
如此自由的他,可以接受世人异样眼光,以及多次不顺的婚姻,依旧过不了女儿这一关,当年和高原离婚时,用尽浑身解数将窦家媛留在自己身边。
窦唯载着窦靖童在北京胡同
窦靖童的出现,更是激发了窦唯重回乐坛,2007年推出的新专辑《雨吁》获了无数大奖,随后又为《李米的猜想》配乐,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2018年破天荒出现在北京草莓节上,他打了10分钟鼓,弹了35分钟琴,一首全本的《殃金咒》,50分钟,没唱一句词儿,扔下一句“谢谢,再见”就鞠躬离开了舞台。
图片来自于微博@优蝶
很少在公众面前露面的窦唯,这么做只有一个理由,想为窦靖童和窦家媛留下点什么,他把这几年存下的演出费买了两套房子,还是对门,一个叫“童童”,一个叫“媛媛”。
虽然这点钱对于王菲和高原来说不算啥,但这是他身为父亲想要去做的,与钱无关,父爱如山。
前段时间有一篇叫《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这个妈妈月薪三万,还有个能赚钱的老公,夫妻俩只有一个五年级的女儿,平时家里老公负责大头的支出,但她却仍然为孩子的暑假而感到压力巨大。
来看看她女儿的暑假花费开销:
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
平时在家请阿姨照顾:5000元
200元一节的钢琴课,10节课一共2000元
游泳班:2000元
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
仅仅一个暑假,一个孩子就花费了35000元,这还没有算上生活上的开支,这位妈妈表示“痛苦的是你花了钱,又心疼,不花吧,又感觉对不起孩子”。
图片来自于香港一真人秀节目《没有起跑线》
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可谓呕心沥血。
在媒体采访中,还有一位典型的育儿家庭的故事:
刘珊是名家庭主妇,先生在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任职,薪酬颇丰,在别人眼里,刘珊是人人羡慕的对象。
不过,刘珊却有着无处安放的焦虑。
首先是先生的工作,互联网企业的首要条件是年轻,先生40多岁,在企业做到中层,继续晋升的机会几乎没有。
而随着公司开展的减员增效计划,先生很可能是被裁员的一批。即使这波没有被裁掉,以目前的年纪,在互联网企业继续工作的时间也十分有限,而一旦失业,目前的生活水准肯定是难以维持的。
“一年开销至少在20万,语数英一门课的辅导费,一年在一万以上。如果是一对一则更贵,一次是600元,每次2个小时。三门课的补习成本就是5万。再加上网上的口语课,一次120元左右,25分钟一次,周末的SCRATCH编程课,以及羽毛球课,钞票像水一样哗哗往外流。”
刘珊对这种繁琐的流水了然于胸。
“PET比课本的难度大不少,肯定要进行考前培训,6月份报上名之后,立刻就收到各个培训班打来的电话,现在报了一个,才上10天课,其中还有两次线上培训,就花了3000块。”
刘珊说,由于PET考试的考位难求,她没有抢到广东省内的考位,只能报到湖南去考,算上来回的高铁以及住宿费至少2000元费用。
刘珊表示,暑期两万元的支出,在北上广深的家庭中来说,只是标配。巨大的升学压力,让家长生怕自己一点闪失,改变了子女成龙成凤的命运轨迹。
但刘珊的支出并不是高标准,另一位叫陈希的妈妈说,她儿子一年的花费则要翻到40万左右,赶上出国留学了。陈希也是掩饰不住的焦虑,她想把儿子往精英道路上培养,小学一直在中英双语的私立学校读,一年的学费在25万元。
网上有人也贴出来养一个孩子要花的总金额:
月薪5000的家长,每月可能要花6000在孩子身上,月薪3万的家长,每月可能要花4万在孩子身上,太多家长好似在竞赛一样,都不想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甚至产生了当下“4万起步,5万标配,10万+顶配”的这样畸形的教育鄙视链。
这样的心情很让人理解,但做法未免不够理性。倘若把过多家庭资产倾斜在孩子教育身上,不仅增添家长本身工作压力负担,更是给孩子以无形的压力,生活中需要花费的项目还有很多,比如看病治疗,比如投资储蓄等。
孩子值得投入,但限于量力而行的投入。
强如彭磊、庞宽、窦唯这样的摇滚天才,都会败倒在养孩子这关,为何我们还要push自己做完美的家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