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的公共场合经常也遇到这种“熊孩子”,但唯一不同的是,在纽约破坏规则的人会受到第三方的约束,比如其他人也会来提醒他们,或者工作人员会出现制止。
这些第三方力量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来告诉孩子规则的意义。如果工作人员看到却没作为,似乎是在默许这件事情的发生。
【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们会怎么做呢?】
也许有的父母说,她会直接带孩子离开,看不到不受影响;
有的说,她不会去提醒那个家庭,但会和自己孩子解释。
我会和小D说,“规则可以让更多人得到便利。就好像我们去玩滑滑梯,需要轮流玩,只有这样每个人都会玩到,而且可以玩好几次。不遵守规则是不对的”。让孩子明白,当他人不遵守规则时,我们为什么还要遵守?
给孩子树立规则的意义之一就是让她可以明白,对的事情就是对的,这并不因为对方是谁或者其他人是否遵守而改变。我自己一直觉得这一点特别重要,为人父母真正可以放手的前提不是孩子的年纪或者生活状态,而是这个孩子有了明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毕竟这个社会的诱惑太多。所以我不会选择离开。
那是不是只对自家孩子解释就好呢?这也是我自己反思时有疑惑的,大声和孩子说出规则,虽然看起来是在和对方家庭说,但我的目的还是说给小D听。毕竟我知道即使说出来,对方也不会改变。
我的想法是,当我大声说出来时,至少我展示的态度是明确坚定,而不是含糊不清的。这份态度我希望小D可以看到,这对于树立规则意识有好处。我总觉得,学龄前的孩子是通过我们父母和这个世界的反馈来形成他们自己的三观。
这也就是为什么做了母亲后,我时刻在提醒自己,我的一言一行不再代表我自己,而是在影响另外一个灵魂。
这更是为什么,我意识到,很多事情发生后当下吃亏与否也许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做了什么和我们的态度是什么,这才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
也许最终这件事本身没有正确答案,但每个人在思考过程中会去内省自己的三观,会反思自己的个性和育儿理念,再提炼总结适合自己的应对模式。
小D的幼儿园园长曾告诉我们家长,“听话”(obedient)不是个褒义词,我们不需要养育一个听话的孩子。
比如,老师告诉我,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事负责,现在追着孩子吃饭的家长以后就是陪着孩子做作业的家长;
再比如,老师们在给这些小小孩树立规则时,除了身体力行外,每当孩子打破规则时,他们会解释原因,会告诉孩子,“你这样的行为影响到了他人”,而不是口头警告“我数到三,你马上停止”。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当今社会最困难的就是,让孩子学习教养,但是他们却从来没见过好教养是什么”。
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期待大家的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