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快救救她!她喉咙里卡了一块鸭骨头!”近日,朱女士在丈夫的陪同下,捂着脖子冲进华西金堂医院耳鼻喉科。据其家人描述,朱女士在啃鸭脑壳时不慎将骨头吞了下去,卡在喉咙里,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痛得难以开口说话。
罕见跨声门异物 内镜揪出“元凶”
原来,朱女士在一个多小时前进食鸭头后,出现咽痛、吞咽梗阻症状,家人高度怀疑她将鸭骨头卡在了喉咙里,试了些土方法无果后便来到医院就诊。该院耳鼻喉科值班医生蒋帅接诊后,立即为患者开具CT检查。后经CT检查结果显示,朱女士的声门下面有一个异物,这也是导致她咽痛不适的原因。
蒋医生介绍,这个部位的异物和普通的骨头卡喉咙不一样,它属于气道异物,并不是食道异物。“这是非常危险的部位,若异物掉入气管内,极易封闭气管分叉部位,导致窒息甚至危及生命,非常棘手。”
为了进一步探清异物存在于声门下的具体部位,制定出准确的治疗方案。耳鼻喉科主任刘勇又对患者进行了喉镜检查。最终结合了CT检查与喉镜检查结果,考虑朱女士的情形为“跨声门型异物阻塞”。
“这种情况,最安全的方法是先行气管切开,再取异物,但是这种方法创伤太大,患者难以接受。”考虑到患者的顾虑,刘主任与科室同事进行严密讨论推敲后,决定经内镜下行气道将异物取出。当天,主治医生在内镜直视下,快速、精准的取出了异物,整个操作过程中,患者气道没有受到任何的拉伤,且术后患者声门区未见出血及损伤,声带动度良好。
异物取出后,朱女士激动地连声向医生致谢,看到躺在纱布上大小约2.5cm×2.0cm厘米的“T”形扁骨骨头,朱女士惊叹:“我怎么吞下去的呀?”看着患者张口说话了,吞咽也没有了障碍,耳鼻喉科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才松了口气。
科普:误吞异物,千万别信“土方法”
日常生活中误吞鱼刺、鸡骨的例子不少见。“不少人可能下意识地采用大口吞咽馒头、米饭等方法,试图将异物带下去,这种方法并不可取。‘硬吞’很可能导致较大的鱼刺或骨头在食道里卡得更深,甚至进一步下滑,划破食道或主动脉,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耳鼻喉科刘主任介绍,大多数误吞异物在刚开始阶段只是卡在喉咙,到医院通过喉镜便能取出。
刘主任介绍,还有一种比较棘手的就是“气管、支气管异物”。“气管、支气管异物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通常所指的异物属外源性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最多,可占60%-70%,偶见于成人。发生气管、支气管异物堵塞后,早期表现为咳嗽、憋气甚至窒息;炎症期表现为咳喘、痰多;并发症期表现为发热、咳脓痰甚至呼吸困难。”
那什么情况下容易造成气管、支气管衣物堵塞?据介绍,主要是四种情况,分别是进食时哭闹、嬉笑;儿童口含玩物玩耍;吞咽功能不全致误吸;还有就是鼻腔异物钳取不当进入气管。
当发生气管、支气管异物堵塞后,刘主任的建议是最好立即求医,同时,在生活中也应该注意预防气管、支气管异物阻塞。“避免给3-5岁以下小儿吃整个花生、瓜子,防止小玩具放入口内或鼻内,家长也应该教育儿童不要口中含物玩耍;人们在进食时最好不要嬉笑、哭闹、打骂,以免将异物吸入气道,做到这些应该会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金堂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