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 “五一”假日期间,全省天气气温适宜,民众出游意愿强烈,旅游业恢复形势积极向好,呈现稳步复苏态势。贵州省文化和旅游行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六字方针,按照省委省政府、文化和旅游部有关决策部署,协同各级各有关部门强力组织、精心落实,多举措加强市场监管及疫情防控,确保假日文化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文明、高效、有序。
5月1日至5日,贵州全省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309.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4.80亿元,按可比口径测算,分别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的51.9%、47.7%。
假日期间,纳入全省监测的108个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71.96万人次。全省民航进出港航班累计1402架次,进出港旅客16.1万人次;铁路进出站客运列车累计2210车次,进出人数71.3万人次,其中,高铁进出1760车次,进出人数55.1万人次。
省文化和旅游厅每日通过全域智慧旅游监控平台实时调度指挥全省文化旅游市场管理工作,发现问题立即进行点对点整改落实,假日期间赶赴景区现场指挥问题整改。省防控办要求各地各旅游景区高度重视并落实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工作,指导各旅游景区设立隔离室、加强体温检测、扫描“贵州健康码”入园,严禁不按规定佩戴口罩、无健康通行码或持红码、橙码的游客入园,及时对景区密闭建筑、公共场所、游乐设备等进行通风换气、清洁消毒,设立流动巡查岗,指导入园游客科学配套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全省未发现允许体温超过正常值、健康码异常游客入园的情况。
“预约黔行”平台精准掌握每日旅游景区游客预约量并向公众发布,引导游客错峰出行、预约出行、有序出行。假日期间,黄果树、梵净山景区根据高峰期接待情况,将景区将分时预约时间段由两小时缩短至一小时,得到文化和旅游部领导的肯定。据“预约黔行”统计数据显示,游客向新景区新景点及客流量较小的景区分流,绥阳县双河洞旅游景区、绥阳县红果树旅游景区、兴义市贵州醇景区等预约量快速增长。乡村游、田园游、生态游也备受游客青睐。红色旅游人流量持续攀升,遵义红色旅游回温迹象明显,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毛主席旧居、红军遵义总政治部旧址、娄山关景区等数十个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数,达到了最大限制容量。
假日期间,全省文化旅游行业认真践行满意旅游理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文、养、健”优化服务,持续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强化值班值守,耐心细致解答游客咨询,及时妥善处置旅游投诉,开展假日旅游统计监测,一线从业人员认真做好客流疏导和服务工作,排查、处理和整改安全隐患,有效保障了假日旅游安全有序运行。
全省文化和旅游行业连续开展“放飞心情乡村游”、“重走长征路·共赴春之约”以及促消费助发展“四进”活动,启动“扩大文化旅游消费行动”,持续推进“贵人黔行”新景区新线路新产品主题宣传推介,迅速调整实施A级旅游景区免费开放政策,节前和假日期间完成多彩贵州文旅消费券第一轮发放,共计发放3000万元的消费券,有效预热了假日旅游市场。假日期间,全省A级旅游景区开放率达99.52%。黄果树、梵净山、荔波等重点旅游景区达到最大控制流量,省内游、乡村游、城郊游市场基本恢复,文化旅游业复苏势头持续强化。
假日期间,“云游模式”表现突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陈列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共推出多项网上展览,众多5A、4A级景区开辟了线上游览功能。“数字图书馆”、“多彩贵州文化云”浏览量大幅增加,一批VR文化旅游产品在网上传播,“云游”项目纷纷上线。预约参观、语音讲解、数字导览等逐步成为节日期间旅游消费新风尚。
疫情后,生态、健康、安全等理念受到广泛重视,城郊公园、生态公园受到广泛欢迎,绿水青山的大生态优势和一步一景的大公园优势更加突显,“全民养肺、咳不容缓”,生态、康养、徒步、骑行、户外运动类产品需求十分旺盛。文明卫生意识进一步强化,旅游酒店、旅游餐饮顺应公众需求,广泛推广公筷公勺。通过广泛宣传和引导,游客卫生习惯得到极大改善,文明旅游蔚然成风。
(来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