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份最后两个交易日,本周跨月收盘,月K线属于稳定收高的特征,周K线可以再拉高一段,所以在周K线跨月收盘的影响之下,通常会先顺月线的势,再顺周K线的势作收。依据这个特征解读,7月份月K线如果收红会比6月份收盘2978点高,周一收盘2941点,还有37点的差距,两天内涨37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妨往这个角度解读未来两天的行情演变。
本月开盘3024点,要让月K线翻红必须拉高越过这个点位之上作收,再强应该要回补4月份收盘3078点,剩下最后两个交易日,就看多方如何发挥积极拉高的能耐。让月K线翻红需要上涨94点,不是有没有可能的问题,而是结构上确实也有这样的条件,尤其是周二60日均线翻扬,多方有能力一口气登高而涨。
涨过3078点在7月份月K线收盘的可能性比较低,但也不能说完全不可能,分两天来涨一样可以做到,就看多方采取什么方式推升助涨而已。在技术指标助涨的优势之下,直接拉高上涨也不是不可能,最重要在于如何增量放量而涨。
我的观点认为:重点不是本月份的收盘,是周K线收盘特征。
回到周K线解读,本周的涨势是明显倾向,即使7月份月K线无法拉高回到3024点或3078点,周K线一样有如此的能力推升到这个点位区间,从12KD及12MACD角度解读,您一定会同意我的看法,因为指标助涨的优势如此明确,就看市场的整体反应与对指标助涨的回应啦!
从月K线角度解读,我比较在意是8月份月K线变数,依据12月KD指标比对,本月份拉高,到下个月再拉高会构成明显背离,这样的特征通常在8月中旬会进入高位周期,到8月底反而会压低作收,这是最不好的结构演变,也是本栏更在意的变数。
这样的演变最不好的状况是:7月份拉高作收,8月中旬进入高位,8月底形成更大更严重的下跌,这样就变数太大。市场有些观点通常会说“7月份没有行情”,一整个月没有行情的表述其实是错误的,不可能一句话涵盖一个月,别信这些分析。
比对大盘上证指数与上证50指数,两者之间差异甚远,最大不同点在于4月30日后的重挫,即5月6日下跌后上证指数始终没有回到前一天收盘3078点,但上证50指数7月1日最高收盘3002.94点,早已越过4月30日收盘2945.24点。显示上证50指数更强于大盘上证指数。
常态演变应该是上证50指数带动大盘上证指数,有没有可能只是上证50指数自顾自的上涨,大盘上证指数无法调动整体涨势,最后反而倒过来扯后腿呢?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必须关注大盘上证指数要如何强势拉高,至少拉近与上证50指数的差距,进而构成整体涨势的修复才可以确认。
大盘指数7月5日收盘3011点是第一个平台压力点位,市场有部分的分析习惯用公式计算隔日的高低位压力支撑,本栏的观点是:从来就没有那一种计算方式可以算出高低位压力支撑,每一天依据某一种计算方式测算,只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条件而已,实际上真正检测证实的比率是很低的,所有点位一定是“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每一个点位都是“经验的再生与经历的浮现”,最终最重要的影响点位不是计算所得,而是每一个高开低收及相对应的均线影响所在。
开盘及收盘是最重要的关键,从当中找到一周的开盘及收盘在周K线上对应使用,可以更好的找到“习惯性”及“走过、路过、经验过”的点位,自然还“记忆犹新”。每一个参与过的股民都会朗朗上口谈论当时的状况,它的影响力当然最大,根本不必测算,也不用计算,依据这样使用已有很高的参考作用啦!
其实,过度在意指数点位的变动都是一大错误,更不能以3000点作为整数关卡概念说明,也不可以采取每50点作为一个支撑压力,因为这样的论述是大而化之,另一个角度则是随意说说的分析,不够认真。
上周市场喜迎科创板开板,本周科创板涨跌幅在20%之间,有8只科创板涨幅超过10%以上,其中沃尔德(688028)以88.68元涨停作收,表现强劲。25只科创板竟然没有一只下跌,涨幅最少的是中国通号(688009)上涨2.70%,但表现已经比原来A股的个股好太多,说明科创板的炒作还可以延续。
周一沪市成交额只有1474亿元,市场不会再将科创板成交额剔除,周一科创板成交额207.57元,原有A股成交额只有1266亿元,降低到年初1月31日1260亿元的水平。以此测算,属于极低位量的特征,可惜加上科创板后,扰乱了原来的低位量概念,最好的比较方式只能采取沪深300,或上证180及50指数比较,目前还未压缩到“低位低量”阶段,所以还有最后一次压低。
话虽如此,仍需要注意【麦氏理论】设定的“双保险指标”出现“同步金叉”后的助涨效果与优势,随时注意拉高上涨的动作,尤其是60日均线翻扬启动的涨势,值得关注。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本栏期待与您的互动交流!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栏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