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鲁能,国安球迷似乎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以至于当比赛被拉入到加时赛后,国安球迷甚至心中暗喜。更以至于,国安被淘汰后,国安球迷还觉得“虽败犹荣”。
由此可见,国安的球迷有时候其实很容易满足。面对一支积分比自己低10积分的球队,国安将输给对手当做一种荣耀。原因很简单,国安球员已经拼尽全力。
本场比赛所有上场的球员都不该被指责,他们用120分钟的汗水,为国安赢回了死磕精神!
“精神胜利法”国安球迷做的很好,可真正的“胜利法”,在哪儿呢?
因为球风相克的原因,国安历史上面对鲁能一直都颇为艰难,1996年,脚下笨拙的宿茂臻能够在工体千里走单骑,打破工体不败的神话。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鲁能向来高举高打,宿茂臻之后有韩鹏,韩鹏之后有佩莱,中国顶级或者世界顶级的锋霸,对国安的威胁最大。除了高空轰炸,鲁能的防守反击也一直是国安头疼的,从最早的唐晓程,再到洛维、塔尔德利、格德斯。一高一快就是鲁能制约国安的法宝。
所以说,施密特面对鲁能无胜迹,其实不丢人。此前曼萨诺和帕切科面对鲁能的成绩也都不好,包括京城足球教父金志扬同样没好到哪儿去。唯一好一点的是斯塔诺,斯塔诺踢鲁能是真有心得,但是踢别的队又差了太多。
可是,施密特却是这所有主教练里,在面对鲁能的时候最丢人的一个。说他丢人,倒不是因为他输的多,而是他是为数不多一见到鲁能就被“吓尿”的。
施密特执教国安以来,7次面对鲁能,不算今天晚上的比赛,前6次成绩是4平2负,今天晚上的比赛,90分钟双方战平,加时赛输球,已经算是令球迷“满意”了。
回想施密特对鲁能这7场比赛,算上今天的输球,国安3负对手,其实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主教练主动变阵,结果变得乱七八糟,以至于导致溃败。而反过来,4场平局,都是施密特坚信“以我为主”而取得的。
2018年联赛第1轮,施密特“出奇制败”,李磊搭档吕鹏担任后腰,巴顿担任右后卫,结果塔尔德利30分钟就打入2球,宣告比赛结束。最终比分0比3。
2019年联赛第15轮,施密特再次“出奇制败”,后腰李可担任右后卫,朴成、张稀哲出任双后腰负责中场的拦截保护,王刚推上锋线成为右边锋。结果格德斯30分钟就打入2球,宣告比赛结束。最终比分0比2。
刚刚结束的足协杯上,施密特再次“出奇”,久疏战阵的于洋和雷腾龙搭档于大宝组成三中卫,主力中卫金玟哉担任组织型后腰,结果守了半场在最后一分钟没守住,被格德斯打入一球,加时赛再丢一球。最终比分1比2。
三场比赛,三个怪阵,乐观主义者认为,比分从输3个到输2个再到输1个,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但悲观主义者看到的,就是一个在鲁能面前已经自卑、吓尿、抑郁的施密特。
施密特与鲁能的另外4次对话,都以平局告终,虽然没有赢球,但是却拿到了足协杯的冠军,还曾经把鲁能按在禁区里暴揍90分钟。
2017年施密特首次面对鲁能,当时国安受到了伤停的影响,右前卫只能使用姜涛客串,但其他位置均为球队主力,国安在落后的情况下由巴顿扳平比分,随后李磊利用定位球反超比分,最终鲁能队西塞将比分定格在2比2。
2018年国安在联赛中第二次面对鲁能,由于中卫位置遭遇伤病导致人慌,奥古斯托客串后卫,成为一名古典的自由中卫,那场比赛国安虽然5分钟就被塔尔德利进球,但随后以压倒性优势按着鲁能在禁区里狂揍90分钟,但结果王大雷发挥神勇,只能收获一场平局。
接着在足协杯两回合比赛中,国安在主场1比1,客场2比2的情况下,以客场进球多的优势拿到了足协杯冠军,在鲁能主场登顶。虽然这两场比赛都没有赢球,其中第一场比赛还被鲁能的高空球砸的够呛,但最终捧杯的却是国安。
以上事实证明——只要施密特别瞎调整,国安面对鲁能至少不会输!
我们可以理解施密特三次面对鲁能排出怪阵的原因,他太想战胜鲁能,他希望能够排出对鲁能更有针对性的攻防措施。比如今天这场比赛,知道鲁能佩莱、费莱尼的高举高打,于是施密特的首发以“大小个”排列。1米90的金玟哉、1米85的于大宝、1米84的雷腾龙、1米83的于洋,1米82的吕鹏组成了一个五人的中路防空小组,左侧是1米83的刘欢,右侧是1米87的王刚,国安组成了一个平均身高至少1米84的7人后场组合,就连前场也是1米76的朴成、1米85的张玉宁和1米83的巴坎布。
相信如果不是奥古斯托太过疲劳,他一定会取代朴成的位置,这样国安全队的平均身高就将达到1米85,完全是一种跟鲁能“以高制高,以壮制壮”的搏命心态。
而1米70的池忠国,1米71的李可,1米72的金泰延,全都坐在了替补席上。
施密特这次的“出奇”比前两次“出奇”效果要好的多,国安的这帮“壮汉”居然真的让佩莱、费莱尼、戴琳、刘军帅等人一时摸不着头脑。但奇怪的是,施密特从下半场开始,又将金泰延、池忠国和李可先后派上了场,似乎是推翻了自己之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想法。
而结果问题就出在了他的临场换人上。李可和池忠国两个后腰对位换下了金玟哉和吕鹏,后腰位置的海拔一下子从1米85下降到1米70。15公分的落差其实还不算什么,最不可理解的是,这两个换人的时间段究竟有什么讲究?李可和池忠国是96分钟被换上,也就是加时赛踢了6分钟以后,这两个换人为什么不能在90分钟加时赛刚开始的时候完成?或者干脆等到105分钟时候换上来冲击?
结果,李可和池忠国上场还不到一分钟,在后腰盯人上还没有找到各自的人和区域,国安就丢了球,而进球的人就是高中锋佩莱。因为两个后腰同时被换上换下,导致国安三中卫身前的防守区域完全处在一个毫无磨合的现实情况中,李可和池忠国还没反应过来,周海滨就已经在后腰位置拿球,于洋无奈之下放掉佩莱上提,希望挡住周海滨的路线,但慢了一步没能挡住周海滨的直传,张弛杀入禁区,雷腾龙放弃后点的进攻球员补位过来也晚了一步,接着就是佩莱的进球。
可以说,这粒失球是施密特一手造成的。如果说李可和池忠国在90分钟的时候换上,国安就不会有这个失球;如果说李可和池忠国在105分钟的时候换上,国安也不会有这个失球;再如果说,李可和池忠国只上一个,让吕鹏和金玟哉暂时保留一人在场上,最起码双后腰中有一个人是对比赛节奏和位置比较熟悉的,可能也不会有这个失球。但是结果就是,在一个莫名其妙的时间,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进行了一次毫无保留的换人。
这次换人的失败,直接导致国安队员120分钟的体能透支白白被浪费。场下坐着跃跃欲试的巴顿和王子铭,心中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其实,他们应该早就应该明白,施密特是一个非常善于换后腰的教练,这让施密特成为世界足坛几乎独一无二的“传奇”。
后腰位置是一支球队的灵魂,首先后腰肩负着整条防线身前的防守工作,也是球队攻守转换的最重要的环节。所以所有的冠军球队都有一个“铁腰”,很少有冠军教练会一个赛季都在尝试轮换自己的“铁腰”。但施密特就像西毒欧阳锋,反其道而行之。
本赛季,国安曾经打过单后腰、双后腰、三后腰,池忠国、李可、吕鹏、张稀哲、朴成、金玟哉、张瑀都曾经出现在防守型后腰的位置上,他们或者两两配对,或者独自一人,承担起球队最重要的位置角色。
回想一下施密特前两次输给鲁能,也是在后腰位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轮换,李磊当后腰,张稀哲当后腰,这一次是金玟哉当后腰,施密特每次试图“出奇制胜”,都是先换自己的腰。
我们每个人都有腰,每个人也都知道腰意味着什么。作为直立行走的人类来说,腰是全身的核心,所以腰部肌肉的训练也被称为核心训练。但在施密特眼里,腰是最不重要的,谁都可以打,腰一会儿可以硬如金玟哉、张瑀,一会儿可以软如朴成、张稀哲,一会儿可以摘掉左肾池忠国,一会儿可以摘掉右肾李可。总之,国安的腰杆,就生生的这么被折腾掉。
今天的比赛,国安球员复出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比赛结束后他们已经疲惫不堪,可能甚至都会影响到周末同河南建业的比赛,他们赛后固然可以得到球迷的掌声,他们也应该得到球迷的掌声,但得不偿失的是,国安并没有在足协杯上前进,而联赛可能会继续遇阻。
一个混乱的大脑,闪了自己腰,国安要想再次站起来,太难了。
感谢国安球员的死磕精神,但这时球迷心里飘过的都是一句古话:一将无能,累死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