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李铁说自己的梦想是成为国家队主教练,带领国家队征战世界杯,然后50岁退休,到沈阳李铁足球公园当孩子王,像张引一样再带出一批辽小虎。
几天前,李铁是现实了自己当初梦想的一小步,他带领中国队参加东亚杯。尽管首战1比2输给了日本队,但李铁并没有放弃,第二天就在看台上和邵佳一一起,观看了韩国和香港的比赛。
看得出来,李铁很重视这份工作,他投入了热情和努力。
情怀总是会让人感动。
李铁执教国家队首战,结果不佳,表现尚可。对于李铁来说,他在国家队主教练这个位置上,至少还有两场比赛。输给日本,李铁只能得到60分,而如果后面两场比赛中国队能够有好的表现的话,一定会让李铁距离梦想更进一步。
从中国队与日本队的比赛中可以看出一些问题,李铁应该意识到以下三点,权当对这位抱有情怀的年轻足球教练的一点建议。
首先,不要妄想在中国队身上尝试太复杂的阵型打法,让中国队回到最简单的踢法上去。
董路就说过,中国队最简单的打法就是45度炸。这一点,北京主场(ID:bjzhuchang)也曾在过去不止一次的说过。
具体来说,就是不要尝试让中国球员踢什么433,或者343、352、4141等之类的阵型,也不要学什么瓜迪奥拉的曼城、克洛普的利物浦。中国球员没有那个能力。
这个能力是在哪方面?是在场上的决断力。
众所周知,中国足球的问题在于体制,体制的问题在于教育。中国人的教育方式从来不是开放式的,球到场上怎么踢,是球员需要选择和判断的,而这恰恰是中国球员的弱项。中国球员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方式来处理球。
所以,中国国家队的教练,作为中国足球的顶层设计者,应该尽可能的规避这方面的风险,减少中国球员主动选择和判断的可能,让中国队的踢法更简单。就好比说,把主观题变成多选题,把多选题变成单选题。
边路,边路,边路。李铁需要告诉中国球员,你们要做的就是两件事:第一,把球打到边路去;第二,从边路往对方禁区里传。至于其他,比如是在肋部切入还是直塞,是在中路渗透还是转移,这些能简化就简化,甚至不要都可以。中国球员脑子里就记住一句话:把球打到边路,然后从边路把球打入禁区。
因此,希望李铁能想明白,像对阵日本队时使用的433阵型是没有意义的,两个边锋并不清楚是该突破还是该传中,是该内切还是该打配合。以中国队目前球员的能力来说,回归到平行站位的442,是最适合的。
李铁所带的这支国家队,前锋有第一场比赛登场的董学升和谭龙,还有王子铭,他们都是身材高大有冲击力的前锋,无论是跟日本韩国踢,还是跟香港踢,利用他们在禁区里的冲击力,是中国队最简单实用的方法。
中国队同日本队的进球,其实就是442打法的一种显现。当时中国队的左边锋曹赟定在左侧拿球,姜至鹏助攻带走一名防守球员,曹赟定一路内切没有好的机会,就将球转移,接着曹赟定一直向右路移动。这个时候张稀哲已经游弋到左路,在左前卫的位置上拿球摆脱后送出一脚斜长传,找到已经成了右前卫的曹赟定,曹赟定把球推给中路接应的中前卫金敬道,金敬道直接向禁区内送球,董学升和谭龙双前锋包抄球门,由董学升完成进球。
这个进球从发起到结束,其实过程中中国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平行442阵型,在发动进攻的这段时间里,433阵型里的中前卫张稀哲,成了442里的左前卫;左边锋曹赟定成了442里的右前卫;而右边锋谭龙则到了中路成了一名前锋。正是左右前卫的直接连线,把球梳理出来,然后由中场队友助攻得分。
中国队就应该这么打:把球打到边路,边前卫和边后卫二打一或者二打二,如果成功了,就传中,如果不成功,把球传导一下,到另一侧继续试图二打一或者二打二,如果还不成功就传导到能够起脚的位置,直接把球传向禁区上空,利用双前锋冲击对手球门。
其实,类似的打法李铁经历过,当年他还是国奥队球员的时候,英国人霍顿就在国奥队使用平行442,虽然霍顿的国奥队最终没有小组出线,但当时打的场面并不差,两回合面对韩国也仅仅1球小负而已。
霍顿被认为是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给中国队带来技战术上最大变化的教练,他作为世界足球教练员讲师,让中国国家队的技战术素养提升了一大块。后来米卢接手中国队,也是去繁求简,把此前戚务生一直尝试的4141变成了442,结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所以,后面同韩国队和同香港队的比赛,李铁不要再抱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让中国队去打什么433之类的阵型打法,回归442是最有效果的变阵。
第二,中场需要重新洗牌
同日本队的比赛,中国队以433出战,三个中场是王上源、金敬道和张稀哲,其中张稀哲负责组织串联,王上源负责拦截防守,金敬道的职责主要是衔接、插上和覆盖。但这个中场效果并不好。
首先一点,作为核心的张稀哲很长时间内拿不到球。事实上,中国队几次有威胁的进攻,都是张稀哲发起,打入的一粒进球,是张稀哲斜传转移到右路后出现的机会。明天打中门柱的射门是张稀哲直传身后给董学升和谭龙冲击后造出的空挡。
这些都说明,张稀哲在这只球队中有着超过其他球员一筹的传球技术和意识。事实上,即便是在完整的国家队里,张稀哲也是国内数一数二的组织者。
但张稀哲却很少能够拿到球。这主要是中国队的球员大部分来自于中下游球队,这些球队在联赛中的打法都是防守反击,他们并不习惯把球交给中场球员来通过两三脚传递一点一点的推进上去。他们更习惯把球往前传,让边锋利用速度去突破。但实际上,中国队的边锋并没有绝对的技术和速度优势。
此外,担任防守型后腰的王上源并不是这个位置上最适合的人选,王上源在河南队和恒大队都不是首选后腰,他在场上的防守位置感很差,过渡球的能力也不强。王上源这个球员可以踢球场上10个位置,但是他在哪个位置踢都不会进入中国本土前五名。在没有一个好的后腰保护防线的情况下,中国队的防线就很危险。
金敬道在国青队时是后腰出身,但在鲁能已经更多的向边路发展,而且他虽然覆盖能力不错,但身体太过单薄,防守时候太吃亏,中国队的第一个失球,就是在中卫身前的区域防守失位,梅方上顶后被对方过掉导致的。金敬道目前的特点来说,他更适合出任边前卫。
所以中国队首场比赛的中场三人组是失败的,能力强的得不到彰显,能力弱的四处背锅,每个人的特点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最好的调整方式,就是在回归442的基础上,让张稀哲和金敬道都到边路去,两个人在边路可以协助边后卫的进攻,也有一定的组织串联和内切的能力。下半场也可以再让曹赟定或冯劲上来,利用个人的速度冲击一下对手。而中场中路的后腰位置,应该让给真正的后腰球员,比如蔡慧康、李行、买提江,他们有身体,有防守的经验和位置感,也有一定的技术。
李铁本身是后腰出身,他应该知道后腰球员对于球队攻防的作用。在防守端,如果后腰无法很好的保护中卫,那么中卫的压力就很大,球门就很危险。让王上源这种球员客串防守型后腰,绝对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第三,不要用于大宝打中卫,他没有那个能力
最后一点给李铁的建议就是这个。于大宝打中后卫在国安已经被认为是个失败的转型,热内西奥最后三场球放弃了前任的做法,重新把于洋调回到后防线上,结果国安场上出现的危险少了很多。很多时候,一个优秀的中卫并不一定非得要去跟对方一对一断球,而是应该让整个防线的体系处在一个平稳运转的情况下,不给对手太多的机会。
于大宝踢中后卫,曾经是国安后防伤停无人可用的临时之举。他打中后卫,防守位置感几乎没有,呼应补位一塌糊涂,解围和抢断的技术动作也并不合理,此外还保留了很多踢前锋时的习惯,比如在禁区内一碰就倒,防守时候只看球不看人。于大宝打中卫的优势只有他的身体,毕竟他的爆发力、灵活性、选点预判都比一般的中卫要好,但这样的后卫往往只能个人英雄主义,跟对手一防一,很出彩,但一旦有队友协防补位轮转起来,就把本队的后防线给带乱了。
况且,于大宝在场上经常注意力不集中,想法太多。踢上港一碰就倒试图造对方犯规,踢恒大跟对手嬉皮笑脸。前天同日本队的比赛,于大宝换下受伤的李昂后,第一件事不是赶快回到自己的防守位置盯防日本球员,而是跟梅方交换队长袖标。
当然,同日本的比赛,于大宝也有不止一次的跟日本前锋一对一,然后单独把球拦截下来的案例,看起来很高光。但是李铁作为专业足球教练难道不明白,这种高光越多,越说明你的球队后防线有问题。
套用范志毅评论赵鹏的话说:他能踢中后卫么他,他踢不了的,知道不知道,我这是对事不对人的哦。
没错,我们对事不对人。其实完全可以让于大宝回归锋线。于大宝在锋线上,至少可以增加锋线的厚度,利用他在门前抢点的意识和射门的脚法,替补上场为中国队立功,这不是很好吗。于大宝在锋线上,一有身体接触就倒地还能帮中国队赢得点球,本来就是一个挺好的替补前锋,为什么非得要让他踢后卫呢?一个失败的转型作品,李铁却偏不信这个邪,偏要试试撞南墙的滋味。
同韩国队的比赛还有三天,以上三点是对李铁的一些建议。我们虽然不会训练,但基本的足球比赛看得懂,也能理解。李铁若真想继续自己在国家队的梦想,不妨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