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庆矿产地质——中国矿产地质志•重庆卷•普及本》
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
摘要:本志书是一本面向普通大众的地质矿产科普读物,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展示了地质矿产世界的绚丽和神奇;全面总结了重庆市矿产资源总体特征,介绍了境内各种矿产资源的基本概况、地理分布及勘查开发利用过程,客观真实地记录了重庆市矿产资源全貌。
1.项目概况
《重庆矿产地质——中国矿产地质志·重庆卷·普及本》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的“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的研编任务“中国矿产地质志·重庆卷”的成果之一,由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承担。工作周期为2016—2021年。目标任务是研编完成《中国矿产地质志·重庆卷》及其普及本,矿产地质图、成矿规律图(1∶50万)及其说明书和成果数据库建设。《重庆矿产地质——中国矿产地质志·重庆卷·普及本》是在充分搜集、利用重庆市矿产勘查单位、地质科研工作者数十年形成的大量地质资料及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研编而成,由五个部分构成,约12万字,精美照片及插图120余张(个)。
2.成果简介
(1)用通俗的语言和精美的彩图,普及了地球及矿物、岩石、地层、构造、矿床等地学知识;介绍了重庆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基本特征,展现了地质世界的绚丽与神奇(图版Ⅰ)。
图版Ⅰ
a—长江巫山段石灰岩地层被水流切割;b—南川金佛山桌状方山;c—长江北岸巫山神女峰——U型河谷
(2)综述全市矿产勘查历史,讴歌地质工作者的奉献精神。从远古时期到现代,重庆地区的找矿活动大致经历了古代萌芽期、近代成长期及现代发展期3个历史阶段。早在200万年前,“巫山人”就在重庆这片土地上生活,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始认识和利用矿产资源(图1)。近现代地质工作者也找到了一批矿产资源,获取了一批地质资料,为重庆早期地质矿产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图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庆地区矿产地质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总结了重庆地区地质勘查工作过程、地质队员的辛勤付出与取得的主要成果。
图1 “巫山人”博物馆陈列的“巫山人”
使用的石器工具
图2 天府煤矿自制机车交付使用
(3)按能源、金属、非金属、水气四大类矿产分别介绍了重庆市各类矿种的基本特征、工业用途、矿床类型、地理分布、重要矿床特征、勘查历史及其开发利用状况等。煤炭:主要介绍了煤炭的形成、用途、分类、不同含煤地层与煤质在全省的分布情况等。页岩气:主要介绍了页岩气的性质及用途、类型与分布、勘查与开发利用状况。介绍了国内外页岩气发展历程、首个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查及首个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的投产,奠定了重庆市页岩气资源最大的地位(图3)。涪陵页岩气田(图4)是国内首个大型页岩气田,也是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地热:重庆地热开发利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随着旅游和健康养生观念的深入,已发现的地热资源得到了广泛应用。铁矿:重庆的铁矿资源丰富,但受矿石品质、交通地理条件等影响,查明的铁矿资源一直未得到较好利用。锰矿:全市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地12处,累计查明锰矿资源储量6177.78万t。铝土矿:依托市内丰富的铝土矿资源,1994年南川区第一家民营矿业公司——南川矿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后更名为重庆市博赛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2006年,南川80万t氧化铝项目是中铝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令而建设的重大工程,是重庆市直辖十年内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目前全市累计查明铝土矿资源储量1.52亿t。汞矿:早在商、周之际,巫巴山地诸巫已经掌握并施用“不死之药”——丹砂了。目前全市累计查明汞矿资源储量1562.35万t。锶矿:1970年2月,安增基在合川县首次发现天青石矿,后经开展地质工作发现了特大型天青石矿——合川干沟锶矿。成立于1987年的重庆市大足天青石矿业公司,目前拥有古龙矿区天青石、菱锶矿的专属开采经营权,可开采储量逾600万t,年生产销售天青石25万t以上,年创利税3800万元。
图3 首个页岩气勘探井——黔页1井点火成功现场
图4 俯瞰涪陵页岩气田
3.成果意义
该书集成了重庆近百年来的地质成果,全面收集重庆各矿种及矿产地资料,综合集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普通大众普及矿产的基础知识,介绍重庆矿产现状以及开发利用历史。该书对全面普及矿产资源的基础知识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科普读物,也为科研机构和高校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文献,具有广泛的参考利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程军 张丽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