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回暖升温,从美国购买先进武器装备成了可能。而在此前的十多年间由于自主研发的直-6、直-7相继下马,当时急需的高原运输直升机无法得到保障,直-5以及少量米-8性能上不足也不能满足高海拨地区使用。
直-5直升机
1983年,基于高原地区边防部队补给困难、大雪封路后伤病员无法及时后送等需求,我国决定引进一型能适应高原恶劣气候环境使用的直升机。在通过多种机型的对比,包括:UH-60A“黑鹰”、贝尔-214以及超美洲豹等机型,最终选定黑鹰。
西科斯基提供用于测试黑鹰,机身编号N3124B,这是第一种涂装样式。
测试用黑鹰直升机
民航涂装的C-130运送黑鹰直升机到高原测试飞行,注意看涂装。
黑鹰直升机
1984年6月中美正式签订购买24架S-70C-2“黑鹰”直升机协议(民用型),正是它们的到来开启了中国陆航新篇章,黑鹰也见证了陆航30余年艰难的发展历程。
这是交付之前西科斯基为中方培训8名飞行员合影,这批飞行教官在返回中国后代训其他飞行员,这是黑鹰的第二种涂装。
黑鹰直升机
当时购买的S-70C-2“黑鹰”是民用型号,主要用于高原所以采用了GE-T700-701新型发动机,功率要比美军使用的T700-700型提升10%。1984年11月,首批3架黑鹰直升机运抵天津港交付装备于空军独立运输团3大队,用于组织飞行、机务人员改装训练,其中两架白色涂装作为专机使用。
黑鹰蓝白涂装民航即视感,瞬间掉档次。
”黑鹰“直升机在沙河机场
1985年1月,第二批9架黑鹰直升机交付中方;1985年5月,第三批5架黑鹰直升机交付中方;1985年10月,最后一批7架黑鹰直升机交付中方。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样蓝白涂装的黑鹰直升机。有了陆航正式编号,其他涂装和上面一样。
白色涂装的“黑鹰”直升机
不过这些都不是常规造型,陆航标准照是绿色涂装加编号,帅不帅不知道反正这一眼就能认出是中国黑鹰。
黑鹰标准照
而且服役的“黑鹰”直升机除编号外都不涂刷机徽。
黑鹰标准照
入役后的黑鹰还有更加罕见的迷彩版涂装,不过照片很少见给大家找到两张,分别是三色迷彩和荒漠迷彩。
这是一张训练照片,近处的黑鹰忽略注意看背景处的三色迷彩版“黑鹰”直升机,除了机头基本还是可以看的很楚。不知道这是做为训练识别用途,还是有对应使用场景。
三色迷彩版“黑鹰”直升机
还有更加罕见的荒漠迷彩版“黑鹰”直升机,看时间是1993年正值壮年的黑鹰。
荒漠迷彩版“黑鹰”直升机
和裸机的“黑鹰”相比,入役后还进行了必要的改装,首先是加装美制外挂式副油箱系统的黑鹰,还是标准照纯绿色。
加装美制外挂式副油箱系统
这张就有点混搭了,同样加装了美制外挂式副油箱系统,不过是由蓝白涂装加绿色涂装油箱。
混搭版黑鹰直升机
由于飞行阻力过大等等原因,后来又改装为内置500升油箱(回归传统标准照),这种油箱在米-171等机型上也有大量使用。
标准版黑鹰直升机
总而言之,S-70“黑鹰”直升机在中国服役期间表现优异,也为陆航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各种改装测试)。由于性能确实优秀再加上机况良好,长期以来都是我国高原运输主力机型,甚至在汶川地震时作为第一批救援力量进入灾区。不过黑鹰终归已经老了,未来在它身上积累的经验自然会得以应用,为这批老鹰点个小小的赞。
黑鹰直升机
黑鹰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