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介入治疗
随着科技的进步,肿瘤治疗手段日趋多样化,各学科在肺癌治疗领域的交叉渗透也日趋明显。多学科联合治疗模式(MDT)已成为提高疗效的必然趋势。除常规的手术、放疗、化疗之外,在这里,还有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微创介入治疗。
什么是肿瘤微创介入治疗?
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即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做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机、B超机)引导下,对肿瘤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起并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
肺癌微创介入治疗的范畴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分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介入两种。肺癌的血管性介入治疗包括:经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术(BAI)、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肺癌的非血管性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肺肿瘤活检术、呼吸道成形术、经皮穿刺肺癌消融术(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经皮穿刺瘤内注药术)、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术等。
微创介入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针对早期肺癌患者,主要采取根治性治疗手段。
如果术前评价可以做外科手术,可首先由介入科专家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植入定位钩丝,然后再由胸外科应用胸腔镜技术在钩丝引导下微创切除肿瘤。这种方法可以明显提高腔镜治疗的准确性,减少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从而达到了腔镜手术的精准。
如果患者不适合全麻手术或不愿意接受外科手术,则可以考虑介入微创消融治疗,同样能达到根治效果。消融手术是在影像设备(CT)引导下,把一根较细的消融针直接插到肿瘤内,外接消融机器,开机后,针尖部位会发出70摄氏度以上的热,从而把局部的肿瘤烧死,达到不用手术切除就可消除肿瘤的目的,该方法创伤小,患者受罪小,住院时间短,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微创介入在中期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对于临床分期Ⅱ-Ⅲa期的中期患者,则需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介入治疗可以与手术相联合,首先通过肺支气管动脉的化疗栓塞使肿瘤缩小,待肿瘤缩小后再进行手术切除,达到临床分期降期,使患者尽可能进行手术切除,并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复发率。
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以通过肺支气管动脉的化疗栓塞联合碘125粒子植入放疗,达到放化疗联合作用的效果。
微创介入在晚期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对于临床晚期肺癌患者,治疗目的是有效控制肿瘤生长,遏制其进展,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介入治疗与放疗相结合,可以提高肿瘤局部和转移灶的控制率,支气管动脉的栓塞可降低患者大咯血的发生率。
介入治疗与全身化疗相结合,用介入技术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提高原发灶的控制率,联合全身化疗可加强在全身有效的药物浓度,提高转移灶的控制率。
不同介入治疗方式相结合。首先用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如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或动脉栓塞使肿瘤缩小,然后用消融技术或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技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而动脉灌注的化疗药物经过全身循环达到治疗转移瘤的目的,进一步延长生存期。
介入联合生物免疫治疗,通过支气管动脉灌注或栓塞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如果我们同时结合肿瘤的免疫治疗,将会明显增强免疫药物的有效性。
介入联合基因治疗。大部分基因治疗只会把肿瘤缩小,如果这时结合消融治疗,就会事半功倍,局部肿瘤可以完全灭活。
专家介绍
滑动查看专家介绍
黎海亮,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省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主委,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省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省医学会放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肝癌、胰腺癌、阻塞性黄疸、肺癌、肾癌等肿瘤的介入治疗,尤其在中晚期肝癌以及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介入治疗领域居国内先进水平,率先在省内开展了肿瘤的消融治疗。发表论文40余篇,专著5部,获国家专利1项。
作者:黎海亮 | 审核:庞红卫 | 编辑:李惠子
肿瘤患者的首选医院
守护健康的美丽家园
猛戳左边二维码
了解更多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PEoGmwBmyVoG_1ZSF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