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在小区碰见朋友读四年级的女儿圆圆,因最近很久没看见她妈妈了,就顺便问问她,她说:“妈妈最近工作特别忙,早出晚归的。”
我问:“你爸爸在外地工作,谁照顾你们姐弟俩(弟弟一年级)?”
圆圆说:“还有我啊,早上妈妈如果早走,就会留下零钱在桌子上,我叫弟弟起床,然后拿着钱带他去外面吃早餐,再一起去学校,下午放学后,我带着弟弟一起回家,先做好作业,然后准备晚饭,等妈妈回来吃了后,我再顺便把碗筷洗了。”
我惊讶地说:“你会做饭?”
圆圆说:“从小我就学着做家务,三年级就学会做饭了。”
我不可思议的说:“那你真是好孩子,这么小就帮你妈妈分担这么多家务了。”
圆圆抬头望着我说:
“阿姨,你错啦,我从不帮妈妈做家务,我是在给自己劳动,因为我也是这个家的人,我也要吃饭,也用了碗筷,也住在这个房子里,自然也要收拾和拖地,妈妈忙的时候,我就多做了一点,我考试忙着复习的时候,就少做一点,弟弟也在学着做,爸爸回来了,他也一样要做家务。”
听到这个孩子简单的话语,我汗颜了,这么简单纯朴的道理,多少大男人都不懂,都是一回家就“葛优躺”,把家务事都推给老婆,偶尔做了一点点,还要居功半天。
而这么一个小小的女孩,却明白家是所有家人共同的港湾,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它的日常,而不是帮妈妈一个人做家务。
孩子做家务的好处
前几天我看到一份各国小学生每日家务劳动时间表,被扎心了。美国有1.2小时,韩国有0.7小时,英法日也有0.4到0.6小时,就偏偏我们国家的孩子最“尊贵”,竟然每天还不到0.2小时,尤其在城市里,更是有很多孩子表示从没帮妈妈干过,或者只是偶尔帮妈妈干过。
是的,孩子不仅干的少,而且潜意识还是“帮妈妈”干。
究其原因,让孩子形成这种观念也不能全怪孩子,很多就是家长自己觉得现在的孩子要上学,还要参加各种兴趣班、培训班,时间已经很紧迫,不忍心再在做家务这个事上为难孩子。
而且孩子笨手笨脚,与其耐心地去教他,占用两个人的时间,还不如自己利索搞定更轻松。
但其实让孩子做家务有很多好处,我们做家长的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短浅的眼光,耽误了孩子一生的教育。
1、增长孩子的生活知识,锻炼动作技能。
孩子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会直接接触到各种生活物品,了解到很多生活常识,这是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但是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学会这些生活知识,将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孩子在动手做家务的过程中,不仅手脚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还会刺激大脑中枢神经的发展,让孩子更聪明,动作技能也更娴熟,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心灵手巧”。
2、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和勤劳的美德
孩子的责任心也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做家长的去积极培养,做家务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机会。因为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虽然年纪小,但是同样也可以为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父母分担家务。久而久之,孩子不仅养成了勤劳的美德,还会培养出强烈的责任心。
责任心和勤劳的美德对孩子的人生非常重要,不管对孩子成年后的事业,还是婚姻、育儿都有很大的帮助。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Richard Rende就说:
“今天的家长都想让孩子把时间花在能为他们带来成功的事情上,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却正在抛弃一件已被证明能够预言人生成功的事——那就是让孩子从小开始做家务。”
3、提高自信心,创造美好的生活
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双手,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让家人更舒服,这会带给孩子莫大的成就感,让孩子觉得自己虽然年纪小,但是同样也可以为自己的家人做出贡献,自信心就会油然而生。
4、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
很多“高分低能”的孩子就是因为父母从小没有让他做家务,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造成远离父母后,生活一团糟,从而影响学习和工作。而从小让孩子做家务,可以早早的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仅从小就能照顾自己,成年后还能照顾自己的家人。
把生活处理的井井有条的人,也会更热爱生活,并且会把这种井井有条的作风带到学习中、工作上,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哈佛大学的教育研究就发现:爱干家务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的就业率是15:1,犯罪率是1:10,而且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所以干家务已经不仅只关系到一个家庭和孩子本身,还上升到了社会层面,如果从小都是些爱干家务的好孩子,社会整体的就业率将大大提高,而不利稳定的犯罪率和离婚率则大大降低。
如何引导孩子做家务
1、父母和孩子一起
父母和孩子一起劳动,就犹如参加了一场有趣的亲子活动,不仅会增加亲子关系,也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做家务。
我小时生在农村,每天要帮父母干大量家务活甚至农活,但是我却从没有感到累或者不满,相反还觉得很愉快,因为平时忙碌的父母难得陪我们,一起干活时,还会对我又更多的关注,我们之间也有更多的交流。
2、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为了培养孩子的主人翁精神,我们可以开个全家会议,让孩子参与讨论决定,把家务划分成不同版块,再让孩子自由挑选其中两项。这样孩子就不会有被逼迫的感觉,更容易心甘情愿的去做。
3、把家务细致化,具体化
孩子因为年纪不大,他们更容易接受细致化,具体化的指令,所以我提出让孩子干家务的时候,我们就不能笼统的说:“请把房间收拾一下”,我们应该说:“请先把所有的玩具收到玩具箱了,再把所有的书归到书架上,然后请把地面清扫干净。”
孩子如果不会操作,我们一定要耐心的教他,并且做示范,直到孩子学会了第一步,再教下一步,可以先从简单的学起,再慢慢加多项目。
4、一定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孩子完成了一件家务,就算他做的不那么如意,我们也一定不会表现出不满的情绪,相反我们还要表扬肯定他,但是不能简单一句:“你真棒,你真厉害。”我们的表扬一定要具体化,比如,“你把不同高度的书收在不同的书架上,这样看起来既美观又整齐,做的真好。”
5、适当的奖励
很多欧美国家都提倡给孩子奖励零花钱来调动他们做家务的积极性,但我们不建议大家这样做,因为这样做的后果很有可能造成孩子“唯利是图”的性格,而且一旦金钱奖励的机制一断,孩子可能会抵触做家务,这样做得不偿失。
但是我们也可以像幼儿园一样,设立小红花或者小星星的奖励办法,规定每做一次家务,就奖励一颗,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可以带孩子去游乐场,也可以全家一起去露营等。
6、做个“懒惰”的父母
我对有一句话深感赞同:“天下没有懒孩子,只有太勤快的父母”。很多懒孩子,其实真的是父母宠出来的,事事都为孩子做好,想好,就算再勤快的孩子,也会被父母宠懒。
所以我们可以找些合适的时机,向孩子示示弱,请求孩子帮忙,孩子会觉得平时都是大人帮小孩,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帮到爸爸妈妈,一般都会很乐意去做。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关注@育儿有故事,每天将为您分享更多实用有效的育儿经验、育儿知识,助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