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糖炒山楂
“7季,6年的青春,再见了”。7月12日,《奔跑吧3》收官日,总导演姚译添发博感慨,不舍之余也为这档走过了6年的老牌综艺未来再添谜题,市场不乏“没有下一季”的猜测。未来交给时间,回首当下,“换血”之后的《奔跑吧3》交出的答卷如何呢?
从市场大盘来看,虽有《向往的生活3》《巅峰之夜》等多档综艺同期竞技,但《奔跑吧3》仍然实现了“收视12连冠”,成为当之无愧的卫视综艺霸主;话题发酵上,节目也曾多次将郑恺、杨颖、朱亚文、王彦霖等人送上热搜榜单。一切看似都还是美好的模样。
只是数据显示,《奔跑吧3》CSM52城首播收视为1.334,收官收视2.319,平均收视1.9923。而此前《奔跑吧兄弟》四季平均收视分别是2.6183、4.7557、4.2728、3.5861,改名后的前两季也有2.8395和2.0190。换言之,相比前6季,《奔跑吧3》再次刷新了收视新低。
显然,对于这个遭遇了成员大换血、走过了7季的王牌综艺,不少观众还是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而网友们一次次关于原班人马的呼唤背后,似乎也在诉说着综N代的难题:等不来的原班人马,回不去的综艺荣光。
邓超忙着以《银河补习班》证明自己的导演功力,陈赫和鹿晗去了《向往的生活3》做客,走向收官的《奔跑吧3》仍然没有等来它的“原班人马”。而即使网友也曾对邓超、陈赫等“老牌”兄弟团百般嫌弃、各种吐槽,但是当他们宣布离开,仍然不可避免成了观众心中的白月光、朱砂痣。
这也自然演变成《奔跑吧3》和新一代兄弟团无法跨越的“天堑”,事实上,这种声音一直伴随着节目始终,最严厉的苛责当属“灵魂人物都离开了,留下的都是无关紧要的”了。其实回望这一季节目,不能说新兄弟团不努力,他们甚至是“拼命”的。
作为导演和兄弟团整蛊的对象,频频以“好惨一男的”登上热搜的郑恺,从前几季的“无存在感”到这一季的话题王,无疑是极为显眼的。数据更具说服力,节目播出的三个月,每周六也成了郑恺百度搜索指数的“峰值”,较之平淡的上半年有了明显的人气提升。
相比郑恺的“人设”大转变,杨颖和李晨突破并不是很大。前者一扫之前拼命女郎的样子,更多是以“团宠”和“常胜将军”的样子出现,也成为网友诟病的点;后者虽有队长之名,但主打的仍然是“大黑牛”人设,不过“廉颇老矣”的感觉时常袭来,让人感慨。
占据大半壁江山的新人成员,想要收获观众缘并不容易。引发最多讨论的当属期待值极高的王彦霖了,不过由他引发的微博热搜中,“跑男这期没有王彦霖”以4.1亿阅读量成功登顶,在一众子话题中尤为突出,反而冲淡了他对节目的贡献和在兄弟团中的作用。
王彦霖的频繁缺席,更是一度让《奔跑吧3》陷入”拼盘综艺”的质疑中。换血之后观众对新成员本就接受不易,成员的不固定和缺席、以及之后其虽然回归但镜头大量删减,更是加剧了舆论发酵,再次消耗了市场的期待值。而就王彦霖本人来讲,缺少《奔跑吧3》加持,个人影响力也快速下降。
新人代表宋雨绮和黄旭熙从一开始的缺少观众缘,发展到最终收获了一众粉丝。两人青春靓丽的外表、过硬的业务能力、没有包袱各种抛梗等都慢慢收获了认可,而诸如“雨绮弟弟”、“亚霖哥”、“139club”、“九条鸡”等网络梗也在网络上传播被网友熟知,在节目中站稳脚跟。
朱亚文是后续发力的代表,虽然存在感不算高,但偶尔能够带来一缕惊艳。不过和其当初参加《心动的信号》一样,他始终缺乏明确的记忆点,反而在四个新人中略显平平。百度搜索指数来看,前三期的爆发后他的搜索值也逐渐下降,更一度和参加节目前的热度持平。
最难是开端,走过了《奔跑吧3》,换血之于“跑男”或许不再是门槛,毕竟在12期节目之后,新兄弟团已然形成了自己的粉丝群体,而老兄弟团带动的情怀也在逐渐弱化,两股力量的拉扯逐渐消弭。不过新老成员各自的“定位”和转变问题,也意味着“天堑变通途”,还远。
七年之痒,痒的不仅是明星成员,更是观众和市场对节目模式的疲倦和麻木。就像六年之后观众虽然怀念原班人马,但却不再为那句“we are 伐木累”会心一笑,熟悉的节目套路也已然难以让观众买单。回首近两年的节目不难看出,《奔跑吧》不断创新想要打破市场固化认知的想法。
以改名后的《奔跑吧》为例,第一季主打“保卫黄河”等大主题、第二季跑进联合国的“高大上”之后,这一季他们选择了回归生活,让节目更具烟火气和年轻态——换血后的新兄弟团更青春活力外,主题升级亦是如此。
垃圾分类是这个夏天毫无疑问的热点,各种网络段子盛行之下,似乎也鲜少有人回想起在四月份,《奔跑吧3》便试图将这一命题带到大众视角下。节目聚焦了正在学习垃圾分类的小学生、身处其中的环保工人,再到生活中的每个人、多种生活垃圾,主题上的现实性不言而喻。
之后的节目《奔跑吧3》还将目光对准了鞍钢工人中的父子情、熬夜特辑里的年轻人,这些最日常生活中我们极易忽略的、却又真实存在的情感和现实。当然,诸如纪念大庆发现油田60周年传递铁人精神、纪念澳门回归等极具时代命题的正能量主题也被纳入其中。
可以说,从主题层面来看,走向年轻化和现实化的《奔跑吧3》,正在试图跳脱出了昔日娱乐致死的窠臼,开始关注现实意义。“市场中有态度的综艺,一定要回归做内容,用内容和明星相互配合”,姚译添的话给出了《奔跑吧3》的改革思路和方向,亦是当下综艺的突围之道,只是这种投注市场买单率如何呢?
其实向正能量、向现实命题靠齐,一直是综艺节目的核心问题,市场更是几多探索,无论是《极限挑战》在上一季加入的正能量主题,还是情感综艺大爆发对现实题材的关注,都是其中代表。只是由此引发的讨论要么是吐槽节目强行正能量、关注现实,要么仍局限于娱乐向内容,《奔跑吧3》亦是如此。
目前来看,观众对《奔跑吧3》的认知大多仍停留在“有意义了,但没意思了”上,再加上成员大换血,收视下滑便是最好的证明;与此同时,从热搜话题来看,市场关注仍停留在娱乐话题上,对正能量主题的讨论并未引发太大关注。当然这和观众对其定位有关。
除此之外,《奔跑吧3》暴露的诸如游戏剧本明显、剪辑混乱、强行搞笑尴尬等问题,杨颖永远是获胜方、王彦霖镜头极少等争议也被网友点名指出。不过大部分网友仍以“导演没换,感觉还行”对标《极限挑战》,豆瓣5.3的评分虽然一般但并未出现大幅下跌,只是这些也因为导演的收官发文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无论如何,围绕着《奔跑吧3》成员换血、主题正能量的讨论都在逐渐落幕,洗牌迅速的综艺场上不断有新话题席卷而来,毫无疑问的是,走过了六年七季的“跑男”,虽然仍在执意向年轻态靠齐,却再也回不到过去的高光时刻。当然,在这个综N代普遍“搁浅”亟待改革的市场上,它留下的思考和借鉴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