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心脏病、骨折病人,居家康复护理之痛?

2019-07-27     健康向前进

很多人对康复认识不足。有人认为,康复没必要,顺其自然就好;有人认为,术后最重要的是静养,等出院以后再做康复也不迟;还有人认为康复只能靠自己,指望不上别人。北京小汤山医院康复中心专家表示,康复治疗应该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宜早不宜迟。本期周末讲坛,专家为您细说在家如何做康复。

良肢位摆放:

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肢体摆放在一定的体位或保持一定姿势,是对患者最基础的康复治疗,对抑制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具有重要作用,一般建议两小时变换一次体位。

  • 1.仰卧位:患侧肩胛骨尽量前伸,肩胛骨后垫软垫或枕头以防肩胛骨挛缩,肩关节外展45°,肘、腕伸展,掌心朝上;髋关节后垫一软枕髋关节略内旋弯曲,踝背屈,脚底尽量不要接触任何东西。


  • 2.健侧卧位:健侧肢体在下方,患侧肩关节向前伸展,肘、腕自然伸展,手心向下,上肢下垫一软枕,将上肢和手置于软枕上;髋关节微屈、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背伸,膝关节和小腿下垫软枕,是下肢和足置于软枕上。


  • 3.患侧卧位:患侧在下方,将患者肩轻缓拉出避免受压,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掌心向上,手指自然伸直;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微屈,健侧下肢自然屈髋置于软枕上。必要时背后给予软枕支持,以增加患者的平衡。

患者转移训练:

包括床上翻身、坐起、坐位到立位、立位到坐位,直至行走,循序渐进,掌握正确姿势。

被动活动:

发病早期,在关节活动50%的范围内进行被动活动,避免关节过度活动;在恢复期,达到在关节正常范围内进行活动,注意正确的关节运动轨迹。

步行训练:

步幅均匀,频率适中,注意避免用健侧肢体代偿,重心转移要平稳,不要过急。

日常生活训练:

  • 1.可教患者双手交替拍球或打击气球,以训练患者的协调运动,促进患者无意识地自主活动。

  • 2.编织毛衣,这属于精细动作训练,既有利于训练患者的眼手配合,又有利于感觉、感观等知觉的培养,有助于大脑神经的功能恢复。

言语训练:

指导患者做口腔操:教患者噘嘴、鼓腮、龇牙、叩齿等动作,每个动作重复5次〜10次,教患者学习发音,先单个发音。发音准确后,要逐渐加深难度,可利用图片、字卡、实物等强化患者记忆,要求患者大声朗读,刺激记忆。

吞咽障碍:

食物应从稀到稠,注意吃饭速度要慢,防止呛咳。

心理指导:

  • 1.尊重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与患者谈话时声音要大,速度要慢,措辞应简短清晰,重复重点,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器材,如助听器、识字卡片等,以便更好地沟通。

  • 2.患者可能因偏瘫或失语而自卑、消极,或因生活不能自理导致性情急躁。家属应注意关心患者情绪,多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精神及物质方面的鼓励和支持,解除患者的顾虑,稳定患者的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远离骨折术后并发症

记住三个“预防”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骨质疏松引起的脆性、弱力骨折越来越多,股骨颈骨折、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为最常见的骨折部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基础疾病多,身体条件差,骨折愈合困难,致死、高致残率高,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骨质疏松致股骨颈骨折患者已经占全部骨折患者的3.58%。那么,骨折后是选择手术还是保守治疗呢?

家庭康复的目标为预防并发症,恢复肢体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接下来,我们从以下方面着重介绍三个“预防”。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常出现于下肢骨折术后,如髋膝置换术后,股骨、胫骨等骨折术后。如果肢体出现肿胀、发红、疼痛,较患侧明显增粗,必须警惕。血栓本身并不可怕,但如果血栓脱落,随着静脉回流至下腔静脉,最终经阻塞到肺,会造成肺栓塞。小的栓子会引起憋气、胸闷、机体缺氧;大的血栓会造成猝死等严重并发症。这么重要的问题,如何预防呢?

最重要的预防即积极进行有效的肌肉泵运动。下面给大家推荐两种实用、安全的运动。

踝泵训练:

踝泵运动就是通过踝关节的运动,像泵一样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踝泵运动分为屈伸和绕环两组动作。屈伸动作:病人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缓缓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钟,然后脚尖缓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这样一组动作完成。稍休息后可再次进行下一组动作。早中晚各进行100次踝泵训练。

康复踏车训练:

使用前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座椅的高度,初始可以不加阻力,每次训练30分钟,每周训练5次;逐渐可增加阻力,同时每次训练30分钟,每周训练5次。

预防坠积性肺炎

骨折或术后患者会因为各种担心,不愿意早期起床,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其常见于老年、体弱或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那么回家后如何预防呢?

最重要的就是尽早下床,然后每天进行肺康复训练。

1.呼吸肌训练:

头高臀低位,家人将手或沙袋放在双侧胸廓进行加压。每次10分钟,每周5次。

2.胸廓扩张训练:

包括增加胸廓活性训练、活动上胸及牵张胸大肌、活动上胸及肩胛带练习、纠正头前倾和驼背。每次10分钟,每周5次。

3.清除气道分泌物训练:

咳嗽排痰训练,深吸气-闭气1秒,增加胸腹压力,使气体快速排出;哈气训练,每组5次,每天5组,可据自己情况酌情加量。

4.心肺耐力训练:

呼吸肌抗阻力量训练15分钟,每周5次。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NjcNmwB8g2yegNDynE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