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漳州市、东山县两级禁毒部门根据上级指示要求,充分发挥东山海岛地理优势,“控增量、减存量、强力量”,完善打防管控机制,深化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无毒示范岛”创建,涉毒案件同比下降27.3%,破案率比升6.5%,新增吸毒人员比降15.8%,禁毒整体形势呈现“一升二降”的主动局面,有力策应了党委政府打造“生态旅游岛”战略部署,更赢得了辖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口碑。
海陆并举控增量
打好缉毒“主动仗”
东山作为福建省第二大岛,具有全域位于海岛、陆路进出通道少的区位特点。东山县公安局因地制宜,着力打造全通道防控体系,在全县仅有的八尺门大桥、大产大桥、高速公路东山岛出口等三处陆路进出通道设立治安卡点,建立派出所、禁毒、巡特警等警种联动联勤机制,切断毒品流通陆路通道,最大限度减少毒品输入增量。强化与海警、海关、海洋渔业等部门之间线索通报、联动查处,加强全岛海岸线防范,最大限度挤压从海岸线突破的涉毒犯罪活动空间。
2019年11月13日,东山县公安局多警种协同作战,在出岛的杏陈镇大产大桥,一举抓获3名涉嫌运输毒品的犯罪嫌疑人,当场缴获毒品海洛因20克。
同时,对涉毒犯罪开展全维度打击、全要素监管,建立全警参与缉毒执法工作机制,开展涉毒犯罪查缉、涉麻制毒围剿、网络涉毒清查、吸毒人员查控、制毒物品管控、涉毒资产追缴等“六大攻坚战”。严格落实寄递渠道“3个100%”、物流渠道“2个100%”制度,切断“隐蔽流通”渠道;加强对高危人群毒品教育管理,常态化监管巡查歌舞厅、KTV、宾旅馆等场所,有效清肃毒品消费隐匿场所。
守土有责减存量
打好戒治“阵地仗”
东山县公安局积极开展吸毒人员“大整治”“大收戒”“大管控”工作,根据吸毒人员染毒情况、行为特征、处置状态、社会危害程度等情况,制定了8类分类精细管控措施,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
依托城乡社区网格治理2+N模式,把社会面上的吸毒人员全部纳入由“社区(乡村)110”警员、网格员组成的“二员”及乡镇禁毒专干、禁毒社工、禁毒志愿者等组成的N队,进行分工负责管理,采集相关信息,掌握人员动态。2019年以来已采集社会面吸毒人员信息435条、发现并排除隐患6个。
在社区工作中,全面实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强化执行衔接、见面尿检、跟踪帮教、心理辅导、就业扶持等工作,先后重点劝诫、帮扶9人摆脱毒品控制、回归正常生活。同时,充分发挥西埔、铜陵两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集中管理工作站的作用,确保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率达到100%,戒断三年未复吸人数逐年上升。
例如,樟塘镇孙某曾多次现身说法配合开展教育,社会反响强烈。孙某深有感触地说:自己因交友不慎,在前年染上冰毒之瘾,后来在西埔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集中管理工作站、社区民警和家人、朋友的关怀帮助下,及时觉醒,痛改前非,积极戒毒,现在不但戒断毒瘾,而且创业成功,回归到正常生活。目前,自己认为应该回报社会,用自身的经历去劝诫,宣传毒品的危害和帮助他人。
综合治理强力量
打好禁毒“合成仗”
借鉴谷文昌书记治理风沙经验,东山县划块划区全面开展村、社区、乡镇无毒创建活动,一个阵地一个阵地巩固,一个区域一个区域扩展。目前全县1个“无毒示范镇”、8个“无毒示范社区(村)”已通过首批创建验收,典型引领效果明显。
要打赢打好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必须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化综合治理。东山县健全了禁毒工作考核考评和问效问责制度,进一步压实相关单位部门主体责任,落实专项经费保障,有力支撑打击犯罪、预防教育、社会化服务等工作落实。同时,依托“社区(乡村)110”“芗里芗亲”等组织,搭建禁毒工作社会化平台,凝聚社会团体禁毒力量,大力发展禁毒社会组织和禁毒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队伍,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群防群治禁毒氛围。
常态化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利用本地文艺人才创作情景快板、禁毒歌册等宣传剧本,深入各乡镇开展巡演,在全县80个村(社区)醒目位置设立宣传栏,重要交通路口设置高立柱巨幅公益广告牌1个,制作微视频宣传片并通过新媒体平台推送宣传。2019年以来,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共接待参观204场10081人,各学校自主开设校园毒品预防教育课程740堂。
来源: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