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研究”匠心独具:庞薰琹

2019-10-17   当代油画

【导言】“写生研究”栏目除了梳理绘画语言的传承、演进的历史脉络与规律,重要的是将“写生”置于当代艺术的大平台进行探讨研究,强调“写生”与社会、人文、时代的关系,以当下的视角来考察“写生”的价值和意义。本栏目编选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供大家分享。

1

评论

周爱民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庞薰琹为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运动的先驱者和中国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开创者。他广泛涉足绘画、工艺美术设计、设计艺术教育和装饰艺术研究等领域。并取得了卓著成就。庞薰琹的艺术实践是百年来中国现代绘画与现代设计开篇的缩影,无论是组织领导“决澜社”艺术运动,或是开创中国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他的艺术探索始终与中国社会和文化变革的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在研究庞薰琹个人的艺术活动和艺术成就的同时,也以他的艺术经历为线索,对中国现代美术运动和现代设计教育的开启与形成,对中国现代绘画和现代设计在中西融合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文化特点等展开研究。庞薰琹将自己的艺术理想坚实地建立于中国本土文化、中国现实社会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他的艺术探索及理论研究开启了中国绘画与现代设计的东方之路。

——摘自《庞薰琹艺术与艺术教育研究》

2

作品欣赏

《龟背竹》

尺寸不详

1973

《绿樽》

布面油画

54cm×41cm

1930

《穿蓝花布衣人像》

布面油画

60cm×40cm

1962

《烛影》

油画

48cm×38cm

1936

庞薰琹美术馆藏

《广州静物》

油画

45cm×60cm

1947

《鸡冠花》

油画

46cm×38cm

1962

鸡冠花(白瓶)

油画亚麻布

65cm×61cm

1972

庞薰琹美术馆藏

《鸡冠花与吊兰》

61cm×50cm

1983

《瓶花》

61cm×50cm

1973

中国美术馆藏

《向日葵》

61cm×43cm

70年代

《玉兰花插瓶》

油画亚麻布

65cm×54cm

1974

庞薰琹美术馆藏

《紫与白的菊花》

54cm×65cm

1964

《冬》

布面油画

47cm×33cm

1947

《上海街景》

47×38cm

1948

庞薰琹美术馆藏(似克林姆特风景画)

《上海里弄》

48×38cm

1948

3

作者自述

在我们的前面,还有无数阻路的沟渠,阻碍着我们前去。必要的时候,把自己的身躯,去填塞那些沟渠,让后来的人踏着我们的身体,迅速的向前奔去。

——庞薰琹

4

艺术家简介

庞薰琹

(1906-1985),笔名鼓轩,江苏常熟人。中国著名画家、工艺美术家、工艺美术教育家。1925年赴法国,入巴黎叙利恩绘画研究所学画,1927年在巴黎格朗歇米欧尔研究所深造。1930年回国,成为当时有进步倾向的新兴美术启蒙运动组织者之一。1931年在上海昌明美术学校、上海美专任教。1932年,与倪贻德等人创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个自觉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派美术成果的、有宣言的、有纲领的学术性社团——“决澜社”,蜚声艺林。在上海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以后又举行广告画展览。1938年开始搜集中国古代装饰纹样和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翌年深入贵州民族地区作实地考察研究工作。1940年任四川省立艺专教授兼实用美术系主任。1947年在广东省立艺专任教授兼绘画系主任,兼中山大学教授。1949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文代会”。8月,与江丰、刘开渠等人赴杭州接收国立艺专(后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任绘画系主任,之后兼任教务长。1953年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并负责筹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同年底任“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展览会”具体负责人(郑振铎为主任委员)。遵照周恩来总理意见,1954年又筹备四个工艺美术展览会分赴苏联、东德、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和保加利亚展出。并任工艺美术代表团团长赴苏联访问。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正式成立,任教授、第一副院长。之后的22年,庞薰琹被错划成“右派”。庞薰琹立足于本民族传统,不断吸收、融化和创新,擅长油画、水彩画及白描,尤精图案、装饰艺术设计,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先驱者、现代工艺美术事业的拓荒者。著有《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工艺美术设计》、《图案问题的研究》和《庞薰琹画辑》等。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5

关于写生研究的学术性推广计划

学术形态:“写生研究”是以开放的学术形态策划,针对“写生”这一课题的综合性学术推广项目,按照以美术史为脉络的梳理方法,通过系统地扫描整理当下优秀作者的作品与相关文献,将“写生”置于当代艺术的大平台进行探讨研究,强调“写生”与社会、人文、时代的关系,以当下的视角来考察“写生”的价值和意义。

推广对象:当代油画家以及具有探索精神的优秀中青年油画作者。

作品要求:生动的、鲜活的,尤其欢迎具有当代意识的,以及具有东方意蕴或中国人文精神的写生作品。作品达到选稿标准的即列入线上推广计划。优秀作品推荐参与《当代油画-写生作品研究专辑》的出版。

投稿要求:摘编艺术评论文字材料一到三份;作品图片20幅左右,尽可能用最新的作品;作者本人撰写的关于“写生”的心得体会、看法、认知等;肖像照片及作者简介。

投稿邮箱:art579@163.com咨询电话:13552642966。

配套活动:“写生研究”作为“当代油画”持续性的学术研究项目,除了在线上推广外,同期配套写生研究专辑的出版、国内外写生作品展览、写生活动,意在通过多层次的配套活动,真正将写生研究的学术性课题做得深入、完整、扎实,树立写生研究的新标杆,最终推动“写生”创作的现代化进程。

-END-

我们尊重原创,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地址:北京市宋庄国际艺术区龙吟雅风

官网:http://www.art579.com

投稿邮箱:art57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