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舞蹈风暴》播出过半,一位柔若无骨的独立舞者胡沈员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次亮相《舞蹈风暴》的舞台,胡沈员就以一支《儿时》跳哭了无数观众,甚至让“风暴伙伴”何炅一度哭成了泪人。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这支《儿时》其实更像是胡沈员成长之路的真实写照。
图:《儿时》
变幻的鬼脸,是讲给妈妈的话
“胡沈员的鬼脸,是整只舞蹈最戳心的部分”,何炅在看完《儿时》后说道。对于舞蹈中这段快放的鬼脸,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而胡沈员自己给出的解释是:“我们有时候动作会快放,我想有没有可能表情也会快放。我们经历了十几年,脸上的表情无数,有各种各样的表情,我想在那一瞬间全部都讲给妈妈听”。
图:解释鬼脸
家庭清贫,意外进入艺校
胡沈员对母亲的情感尤其厚重,可以说,没有母亲的支持,就没有他的今天。胡沈员出生于四川泸州一户普通的单亲家庭,由于收入微薄,母亲在胡沈员三岁时就不得不忍痛将他送去体校学体操。三年学习过后,教练告诉胡沈员的母亲:“这孩子上肢力量不够,不是吃这碗饭的人,别耽误了前途,不如去学学舞蹈。”于是,胡沈员就这样开启了自己漫长、艰难的舞蹈生涯。
图:胡沈员小时候
在少年宫学习舞蹈期间,四川艺校去少年宫招生,原本矮小、瘦弱的胡沈员因为身上独有的灵气被选中。然而,每年六千元的学费成了求学路上一座难以跨越的大山。为了成全胡沈员,母亲和继父一同辛苦打拼,才勉强能供养他读艺校。
践行校训,挥别母亲北上求学
先天的身材不足让胡沈员比常人更加努力,学校的舞蹈教室九点开门,而他往往六点就会偷偷翻进教室给自己加练。他深深明白校训“艺术无捷径可走”的含义,他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
图:胡沈员和校训合影
经过数年的刻苦训练,胡沈员有了前往北京舞蹈学院深造的想法。当他把这个想法告知家人,并没有得到家人的理解,继父决定不再资助他。那时,只有母亲一如既往地支持胡沈员,并将多年来存下的2000元私房钱塞给了他。
在《舞蹈风暴》的舞台上,胡沈员特意详细解释了舞蹈《儿时》中的细节动作——挥别:“我母亲送我去上学的时候,她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动作,她站在大巴车下面挥手道别,我从这个动作引发了一切的想象。”这支《儿时》不仅仅是胡沈员对儿时的回忆,更是他对母亲的告白。
图:挥别
北舞落榜,进入民族大学深造
初到北京,胡沈员在北京舞蹈学院附近租了张床位,那时距离艺考正式开考仅有几天时间,而身边的其他考生大多半年前就已经过来找老师上课了。这一次,胡沈员又走在了后面。
开考之前,很多考生都会去北舞租教室练舞,而胡沈员为了省钱,只能在北舞图书馆那个2平米的楼梯间里练习。考试结果揭晓那天,胡沈员的名字没能出现在录取名单上,于是,胡沈员转而投考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这一次,他终于成功被录取。此后数年间,胡沈员在这里接受了专业的舞蹈训练,也是在这里,他成长为了一名专业舞者。
参演《十面埋伏》,被杨丽萍捧为至宝
在《舞蹈风暴》的第二次亮相,胡沈员和朱凤伟上演了一场特殊的对决,因为他们两人缘分颇深,都曾作为主演在杨丽萍的舞剧《十面埋伏》里出演。其中,朱凤伟饰演的是刘邦,而胡沈员则是虞姬。
图:《十面埋伏》饰虞姬
对于胡沈员,杨丽萍曾给出极高的评价,得知他要与朱凤伟正面交锋,杨丽萍表示:“胡沈员竟然要挑战朱凤伟?很吃惊!因为他们两个都是我特别喜欢的舞者!”当被问起为什么选择帮朱凤伟而不是胡沈员,杨丽萍给出解释:“我的胡胡太厉害了,不需要指导,他是舞蹈天才。我之所以指导大朱,是希望他输也要输得漂亮一点。”但在节目中,两人的“瑜亮之争”早已超脱了输赢,一段斗舞后的合作堪称珠联璧合,那一刻,他们是互相成就的霸王和虞姬。
助力舞蹈传播,含泪诉说舞者心声
如今的胡沈员已是享誉国内外的顶级舞者,常年奔波于各地的他此次来到《舞蹈风暴》,最想做的就是让更多观众了解舞蹈,爱上舞蹈。胡沈员介绍,他经常在国内外演出,每次在国外演出,他的门票总是提前售罄,但是每当回到国内演出,即便提前半年就开始宣传,演出当天到场的观众也没有很多,对此他感触颇深。节目中,胡沈员也借由这次机会向观众发出呼唤:“希望通过这个节目,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剧场,去感受舞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