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猫》、《千与千寻》、《海上钢琴师》老片重映为何如此吃香?

2020-01-03     影视传媒官

在如今的电影市场,有一个领域占据着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位置。


那就是“老片重映”。


2018年的《龙猫》、2019年的《千与千寻》、《海上钢琴师》,都引起了较高的关注,以及不错的票房。


为什么这些古老的、大家早已看过一遍又一遍的片子,总能在电影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老片重映”为何如此吃香?



全世界都欠了一张电影票


其实“老片重映”并不是这一两年才兴起的,早在2009年就已开先河。


1994年版《东邪西毒》,2009年重映终极版,收获了2600万的票房,在09年算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了。



之后陆陆续续也有一些老片子重映,《倩女幽魂》、《新龙门客栈》、《甜蜜蜜》、《英雄本色》、《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等等。


在这些老片子重新上映中,大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欠XX的一张电影票终于可以还上了”!


尤其是2017年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最终收获了1.89亿的票房,成为国产老片重映最高票房。



大家都知道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系列,当年在公映的时候票房之惨淡,可周星驰的电影第一遍觉得一般,第二遍慢慢有感觉了,第三遍第四遍才悟出其中的真理,之后每看一遍都能称一句“无法超越的经典啊”!


因此,在票房上,大家总觉得当初不懂事,是对不起周星驰的。


而周星驰的两部《大话西游》都有加长的嘘头,只不过“大圣娶亲”还有一个宣传,就是有老片未播放片段,加上“欠星爷这张电影票是时候还了”诸如此类的营销,相比之下“大圣娶亲”要比“月光宝盒”的票房高多了。


所以,欠星爷的这张电影票你还了没?



另外,还有18年和19年宫崎骏的两部动画,也是欠老爷子电影票系列。


1988年4月16日《龙猫》在日本上映,这是吉卜力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至今吉卜力的标志都是龙猫。


2018年是《龙猫》上映30周年,高清重制版搬上了我们中国的大银幕,瞬间受到了许多人的追捧,第一时间走进电影院重温这份难得的纯真。


《龙猫》最终的票房1.73亿。



《千与千寻》则更加厉害了。


《千与千寻》2001年在日本上映,最终以308亿日元(约19亿人民币)的超高票房至今稳坐日本影史票房冠军。


《千与千寻》还同时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以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这也是唯一一部获得奥斯卡的亚洲长片动画。


2019年6月21日,《千与千寻》在中国上映,凭借着经久不衰的超高口碑,拿下了4.87亿的票房。


有多少人去电影院补上了这张欠了宫崎骏18年的电影票?


又有多少人在电影里看出了宫崎骏早就想告诉大家的一生?



包括之前4K修复版的《海上钢琴师》,贡献票房的同时,也是致敬经典。



当然了,也有人会觉得,谁都没有欠谁的电影票,这不过是一场营销而已。


不可否认。


营销是其一,我们也确实在这些影片上映期间看到了千篇一律的类似文章。


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他们值得这张电影票。


只要是重映的老片,几乎都是曾经的经典封神之作,看多少遍都不会觉得腻,并且不同的时间段拿出来欣赏总是会有不同的感受。


《大话西游》失去之后才懂的珍惜这个道理你真的懂了吗?


《龙猫》30年如一日的童真守护你真的能保持吗?


《千与千寻》看过无数遍之后,你真的能过好这一生吗?


《海上钢琴师》1900的执着你真的释怀了吗?


经典之所以能称之为经典。


那是因为他们经得起时间的打磨。


也许当你看了一千部以上的电影,就会觉得这世界上压根儿没有任何离奇的事情,但这些电影真正能看到你心里去的,可能只有寥寥几部。


所以它们是值得的,值得你再次抓住机会去感受,去欣赏。


这一张电影票,你真的不亏!



要么卖情怀,要么卖技术


不少人觉得“老片重映”就是卖情怀。


的确。


上面所提到的《大话西游》、《龙猫》、《千与千寻》、《海上钢琴师》这一类就属于卖情怀,就算有的人不理解明明在网上都可以看的电影,为什么还要花钱去看?


这一份感情,跟钱无关。


就好比《龙猫》和《千与千寻》,一个时隔30年,一个时隔18年,宫崎骏的这场冒险,我们等了好长时间,可即便过去再久,都是不负期待。


哪怕明知是卖情怀,还是会有许多人买账。


“老片重映”卖情怀是基本,还有一种加持,卖技术,3D版本让人无法抗拒


2012年转3D重映的《泰坦尼克号》再度震惊世人,狂澜9.5亿票房,成为了所有“老片重映”中的票房冠军。


美到什么程度?


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想伸手去触摸!



2013年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也以3D版本回归影院,即便再看剧情其实并不怎么样了,但是修复版的视觉效果令人震撼,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追捧,也算是一个圆梦吧。



1961年版本的《大闹天宫》至今拥有着超高的评分,绝对的童年经典。2012年转3D版重映收获票房近5000万,别看票房跟别的比起来不怎么样,这可是我们的“老古董”啊,也算是引起了一次“小爆炸”了!



还有一个“异类”《一代宗师》,2013年才上映,仅仅隔了两年便重映,打的旗号是3D加长版,最后撸走了9700万,这可能是一部最新的“老片”了吧。


虽然《一代宗师》有非常明显圈钱的嫌疑,但还是有人买账啊。


纵观这些2D转3D的老片,最后都收获了不俗的成绩,这就相当于在原本有情怀的基础上,锦上添花。



“老片重映”还能持续卖座吗?


要么走心,要么过硬,“老片重映”你总得要占一样。


但随着“老片重映”的两极化口碑越来越明显,喜欢的人使劲儿追捧,反感的人为它打上圈钱的标签。


大家也在思考,这份情怀究竟还能卖多久?


周星驰的《功夫》转3D版是在2015年重映的,不过却很意外的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票房只占了原版的一个零头,难道是星爷这张电影票不好使了吗?


原来是因为大家发现《功夫》3D版在宣传上照样打着“还星爷一张电影票”的嘘头,但其实最后的分账跟周星驰根本没有一点关系,大家都觉得有一种被欺骗了的感觉。



2011年重映的《倩女幽魂》搞得张国荣的粉丝和重映策划人之间乌烟瘴气,粉丝觉得这是在消费哥哥,坚决抵制,最后虽是重映了,但效果很不理想。



由此可见“老片重映”的水分其实还是蛮大的,投资方看重的就是消费者会为情怀买账的心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国产老片,总是不敌进口老片,从《千与千寻》、《海上钢琴师》、《泰塔尼克号》、《侏罗纪公园》等就可以看得出来,始终比我们的国产老片票房要好。


首先在视觉上有一定的震撼,其次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我们引进国外的好片子总是很少,就连视频网站也不多,我们看国外的片子百分之八十靠找资源,这也给大家形成了一种只要有引进,一定要抓住机会的心态。


而且对于去电影院看电影的选择,3D又往往大于2D,也就不言而喻了。


“老片重映”想要持续卖座,光靠情怀还不够,换汤不换药的宣传方式大家总有一天是会腻的。


80后、90后的情怀随着时间的推移,始终还是抵不过00后、10后甚至今后的20后,等到了完全属于他们的时代,又是另一种流行了。


所以,现在想要在“老片重映”上掀起一番波澜,还是要下一些功夫的,至少真诚很重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FbZcW8BMH2_cNUg0Qw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