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过年 他们却在为我们过关——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防疫一线医护人员

2020-02-05   河青爱健康

“我们在过年,你们却在帮我们过关。请记住,我们爱你们不止在今天,还在未来生命中的每一天!”这是今年春晚节目中主持人白岩松的一段话。这句告白也让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湿了眼眶。而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群“帮我们过关,让我们牵挂”的人。

1月20日上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紧急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防控工作会。下午,医院正式启用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全面开展防控疫情工作,并抽调呼吸、重症、感染、检验、影像、护理等专业科主任成立专家组,部分加入国家和全省抗疫专家组,部分进入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指导防疫工作,承担全省会诊任务,部分奔赴武汉抗疫一线……

发热门诊:白昼黑夜,24小时专业守护

田英平是急诊科主任,负责着医院急诊、急诊ICU、观察病房的全面工作。他就带领着宋宁、潘文森、齐天杰、楚若鹏、陈雷、高增敏等医护人员迅速投入到防疫一线,每天的门诊筛查、病房查房,发热病人送检、化验、留观、住院……在更多人还在家过年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步履坚定地往返于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之间。

作为河北省最出色的危重症医学专家之一,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工作开始,她就被选为河北省防控专家组成员,要经常往返于省卫健委和医院。医院成立隔离病房以后,他被任命为总顾问,全面负责专业技术工作。每天8点半,田英平都会准时主持隔离病房和发热门诊的病例讨论工作,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医者仁心的责任担当,感染了每一位与他并肩的同事。因为急诊科在春节期间病人就诊数目飙升,同时科内多名医生被抽调到防控疫情的其它岗位,田英平每天上午在隔离病房讨论完病例以后,还要回到急诊科进行查房。医院内经常见到他忙碌的身影,腰部受过伤的他,却从未因忙碌放慢过脚步。

“虽然几乎每个春节都没有休息过,也没跟家人一起过过,但2020年这个春节,更与众不同。发热门诊就像医院防疫前线,在这里很多医护人员,年轻的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但别看他们年龄小,能力和责任心却很大,义无反顾地坚守在这里,任劳任怨,很感动”。 言语间略带一丝疲惫的田英平介绍说,自疫情发生以来,大家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都是常态,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更是重中之重。“夜里总会有些突发事情什么的,电话一打过来,就得急忙穿衣往医院跑,有些住的远的同事干脆就住在单位。”

感染科:不眠不休,边诊治边汲取“营养”

大年初六,是感染科主任宋宁“驻扎”在医院的第10天。下午6时许,刚刚结束会诊的宋宁匆匆赶回到办公室,准备吃晚饭,桌边放着还没来得及带回家的年货和绿植。

“病人1月20日由武汉返回石家庄,查体显示咽部稍红,双侧扁桃体肿大,胸部CT未见异常。”宋宁刚拿起盒饭,手机就跳出了发热门诊医生发来的病例信息。“把病例详细信息发来,稍后等专家组会诊后,再确定是否报疑似病例。”从1月20日起,宋宁开始负责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的病人诊治工作,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鉴定病人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当天上午,宋宁就面诊了一位有武汉居住史的发热病人,并迅速扩充隔离病区,将病人妥善安置。

疫情初期,宋宁一边进行诊治工作,一边洞察各路新消息汲取“营养”,“不怕您笑话,连吃饭、上厕所这些碎片时间我都浏览WHO的官网,学习最新理论。有时工作和学习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我也困,我也不是铁人,但病情不能等,我就是休息也安不下心来。”宋宁告诉记者。

呼吸科:工作从不缺位,家庭难齐兼顾

刚刚结束援疆工作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潘文森,2020年元旦回到石家庄。在得知科里人手吃紧的消息后,本可以按规定休息半个月的他,仅仅简单休整了2天,就回到了工作岗位。

1月23日,正在出门诊的他接到任务之后,立即转战隔离病房报到,并于当天进行了工作交接,进入隔离病房工作。隔离病房结束工作后,潘文森一天的工作并没有结束,他还会回到原科室了解危重患者情况,和科室其他骨干人员一起承担起科室日常工作。“袁主任挂帅去了武汉疫区,那么危险那么累,杨红申主任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到江苏等地指导防控工作,奔波在外,我在这和同事们一起守好家,看护好我们的病人,没什么辛苦的。”

冬季是呼吸科最忙的时间,接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科的齐天杰主动请战,并作为第一梯队成员进入隔离病房参加救治。其实,在进入隔离病房的前一天,齐天杰的家人就生病住院了,虽然家里正缺人手需要轮流陪护,但想到隔离病房里那些更需要医生的病人,他没有和组织上说一句,就毫不犹豫地投身到隔离病房的工作中。“患者至上,这是我们二院人的初心之本。尤其眼下的疫情,隔离病房中不能缺少我们,我们有信心和全国的同仁一起击退疫情,战胜病魔。”他说。

隔离病区:医护同穿白衣,同心化身“战士”

按照防护要求,工作服外要穿一套防护服,佩戴防护口罩、手套鞋靴、护目镜等等,装备齐全后,才能进入隔离区。每套“行头”穿下来,最快也要10分钟。

“隔离病区一共三个区域,其中,在污染区,护士们4小时一个班,在潜在污染区,8小时一个班。先不说穿上以后的憋闷,层层保护的过程中就会一身汗,而且很难脱下,并且为了节约,我们也舍不得频繁更换”。隔离病房护士长高增敏介绍说。“万一想上厕所怎么办?”面对记者的询问,高增敏无奈地笑着说,“长时间会有这个问题,所以进入隔离区之前,会穿上纸尿裤。我们51名护理人员,不能因为片刻离守,让病人增一份无助,我们和医生们同心,24小时轮流保护好我们的病人。”

一个隔离区,为病人隔出了生命的守护;一个隔离区,将医护人员隔在了离病毒最近的地方;一个隔离区,为更多人隔离出了平安;一个隔离区,隔出了二院人的奉献和牵挂……

没有天生的英雄,隔离区的医护人员也只是一个又一个的普通人,他们甘于奉献,勇敢地选择了用血肉之躯挡在了病魔和病人之间。在医院第一批抗击疫情应急小分队中,一共有25名党员,他们身着白衣,却是一面面鲜红的旗帜。在一线岗位上冲锋在前,一路表率,为患者架起生命的桥梁。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李瑶 通讯员杨玫

编辑/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