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医疗队员张静静返家前因突发心跳骤停抢救无效去世的消息令人痛心和惋惜,也引起了很多人对心源性猝死的关注。河北省疾控中心慢病所专家栗华提醒大家,心源性猝死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患者会在突然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关注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识别身体的预警信号,尽可能预防心源性猝死。
这些人群要高度警惕
心源性的猝死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肥胖,久坐,过度劳累,长期熬夜,酗酒,吸烟,饮食不当等,而这些都是很多人平时最常做的事情,尤其是现在很多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基础性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那么如果有这些慢性疾病的人还不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就可能因为过量运动、情绪激动或紧张而被诱发。
不只是有基础疾病的人,健康人也会因过度运动、过劳而引发心源性猝死,比如:
1.职场上经常熬夜,并且睡眠不足的人,尤其是每天的睡眠时间达不到4个小时的人。熬夜几乎成为年轻人的常态。据中国睡眠医学协会调查显示:超过70%的年轻人有熬夜的习惯,90%的年轻人猝死、脑溢血、心肌梗塞都与熬夜有关。
2.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者,身体得不到很好地休息。猝死正在向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有调查显示,在30岁至50岁英年早逝的人群中,95.7%的人死于过度疲劳引起的致命性疾病,这其中80%为心源性猝死;
3.过度运动的人,剧烈运动会使心脏负荷加重,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引发心肌梗死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改正3大不良习惯预防猝死
猝死来得突然,但一些前期预警信号往往被大家忽略。如果提前发现预警信号,比如长时间持续疲劳,休息不能缓解,同时还伴有记忆力减退、头痛、咽喉痛、关节痛、睡眠紊乱及抑郁等症状时,及时去医院就诊,这种伤害是可以避免的。
预防心源性猝死,需要改正平时不良的习惯。
1.如果因为工作原因做不到不熬夜,那么一定要保证8个小时的睡眠;
2.如果不能保证餐餐在家就餐,那么外出点餐尽量少点油炸类的食物;
3.如果做不到集中时间运动,建议每天可以用每隔40分钟起身活动的5分钟来活动身体,并且注意运动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千万不要追求效果过量运动,因为这样反而会伤身。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王珊
编辑/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