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行为背后,对应了儿童4种错误目的

2019-07-30     语不惜说情感

高热度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自上映来,就好评不断。

从制作方的宣传来看,言简意赅概括一下这部影片的话,它讲述了一个天生的“魔童”,不相信命运,逆天改命,打破偏见的故事。

亲自去影院看了一场电影后,站在妈妈的角度,我却在小哪吒身上看到了我家孩子的影子。站在一名正面管教家长讲师的身份,我突然恍然大悟,这导演是不是看过简尼尔森博士的《正面管教》。

哪吒的种种行为,一张“儿童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表”就可以妥妥地全部解答。

寻求过度关注

每个孤独的孩子,都渴望被看见。

哪吒的出生,本是被寄予厚望的,只可惜中间一个小小失误,太乙真人被一坛子酒吸引,而上了师弟申公豹的当,本应该是“灵珠”转世的哪吒,变成了“魔丸”投胎的“小妖怪”。

因为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奇丑无比,自带神力,被陈塘关百姓误认为是妖怪,而不被世人接纳。

李靖夫妇只能把小哪吒关在家里,生活在太乙真人布下的结界内。

父亲李靖为了帮助哪吒,跟着太乙真人去求元始天尊,天上跪了一天,地上一年过去了。这一年,镇守陈塘关,斩妖除魔的重任就落到了母亲殷夫人身上。

两个人都没有时间陪伴哪吒。

被关在家里的哪吒就各种闹腾,他打翻房间内的各种陈设,偷偷爬上墙头,甚至偷跑出去,故意吓唬百姓。这些,其实都是为了吸引父母的目光。因为他发现,只要自己闯祸,父母就会紧张地跑来善后。

哪吒的行为,刚好对应了错误目的表中的第一个错误目的:寻求过度关注

为了操纵别人对自己忙,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孩子通常会通过哭闹、惹事等行为,让家长心烦、担心、内疚,甚至愤怒。

孩子行为背后要表达的是,惟有得到特别的关注或特别服务,我才有归属感。惟有让你们为我忙得团团转时,我才是重要的。

就如同片子中的哪吒,爬上屋顶后,立马引来了母亲的关注,他和母亲诉说自己的无聊,勾起了母亲心中的内疚。

于是,母亲决定陪他踢毽子。当听说母亲要和自己踢毽子,而且是一整天的时候,哪吒高兴坏了。可是,没多久,就有士兵报告说,发现了水怪,母亲也只能披上战袍,去捉拿妖怪。

被母亲再次冷落的哪吒,于是怒而冲破结界,去街上滋事。

其实,作为哪吒的孩童,只想向父母传递一个信息:注意我,关注我,陪陪我。

报复

因为哪吒是魔丸转世,陈塘关百姓看到他,每次都躲得远远的,不允许孩子跟他玩,孤立他,朝着他扔臭鸡蛋烂菜叶子,这让哪吒异常愤怒。

“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虽然哪吒只是个孩子,但在百姓眼里,他就是一个妖怪。

面对成见,小哪吒一开始采取的是和百姓对立,你说我是小妖怪,我就恶作剧给你看。

“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一口七八个,肚子要撑破,茅房去拉屎,想起忘带纸。”

哪吒的反击,只是一种小小的惩戒。

他每次上街,都给百姓留出来时间,像捉迷藏一样,数着“1、2、3……藏好了吗”,大摇大摆出场。

他破坏房屋,戏弄百姓,设计耍弄几个小孩……这种种行为,对应的是错误目的表中的“报复”。

孩子之所以报复,行为背后的信念是,我没有归属感,我不被接纳,所以当我受到伤害时,我也要伤害他人;我反正没人疼没人爱。

其实,孩子只是用报复,来发泄心中的不满,要表达意思是,我很受伤,请认同我的感受。

自暴自弃

因为闯祸,哪吒被师傅太乙真人带进了“江山社稷图”中修炼。

而哪吒一开始,并没有跟师傅好好学习,只是对他各种戏弄。哪吒在图中各种玩耍,就是没打算好好学习法术。因为,在哪吒看来,自己已经是不被别人所接受了,那不如逍遥自在地玩个痛快。

面对这样的哪吒,李靖夫妇细心开导,为了让他重燃斗志,有精神支撑,李靖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哪吒是灵珠转世,担负着拯救苍生的责任。

哪吒一开始抵触师傅传道受业的行为,对应了错误目的表中的“自暴自弃”。

孩子自暴自弃行为背后的信念是,我不相信我能有所归属感,我要说服大家不要对我寄予任何希望;我无助又无能;试也没用,因为我做不好。

挑战权力

哪吒在“江山社稷图”中修炼2年,自认为法术已经很厉害,可以斩妖除魔了。可父亲李靖却说他易冲动,不会好好控制情绪,让他继续留下“修身养性”,这一下子让哪吒怒了。

一方面,他认为,父亲这是怕他惹祸,想把他困在图中。另一方面,他觉得自己的能力被质疑了。

于是,小哪吒盗取了神笔,决定自己出去亲自捉个妖怪给父亲看看。

随着剧情的推进,哪吒知道了自己魔童的身份,在陈塘关险些被埋的时候,他决定逆天改命。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是谁只有我自己说了算。”

“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

如果用《正面管教》的理论解释,这都可以理解为哪吒在“挑战权力”,质疑父亲的话,是对父权的挑战,不信命要逆天改命,是对命运的挑战。

挑战权力,就等于“我说了算”。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是,惟有当我主导、控制,或证明没有人管我时,我才有归属感;“你控制不了我”,我自己说了算。

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汉姆雷特一样,一部影片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思考。

但不管如何,《哪吒之魔童降世》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很成功的国产动漫了,它的立意戳心:懂得打破成见,去相信、接纳他人的善良。

哪吒只是一个孩子,他是几十年前的我们,是我们身边正在成长的孩子。

哪吒,是我们每个人。

哪吒是幸运的,他有父母的爱,靠自己撕下了命运的标签,被人所接纳。

愿我们每对父母,都能看见孩子,窥见孩子错误目的背后的真实意愿。

附上一张“儿童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表”,以期待我们身边的“小哪吒”“小魔童”们,都被温柔以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uyWRWwB8g2yegNDUU40.html